伯明翰往事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yilang78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如果没有现代英国文学教授理查德·霍加特,就不会有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未必众所周知的是,倘若没有他的专著《文化的用途》,就不会有旨在揭示文化与权力之间关系的文化研究。
  霍加特自称天生的社会主义者,其职业生涯始于赫尔大学成教部,为工人及其子弟讲授文学课程;他于其间对英国工人阶级文化的观察与思考,促成了1957年出版的《文化的用途》。
  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确认工人阶级的政治及文化身份,霍加特选择了以文化变迁为主题,以市场化的大众文化形式对工人阶级传统精神气质的影响为重点,以一种内在分离的结构,分两部分考察了“过去三四十年里,工人阶级文化的变化,特别是因为这些变化正在受到大众出版物的鼓励”。
  霍加特认为,随着美国电视、流行音乐、犯罪小说等新式大众娱乐引入,20世纪50年代英国工人阶级文化的某些重要方面,灾难性地出现了“一种恶化”,即自然、健康、淳朴的“人民文化”变为堕落、时髦的“大众文化”,英国因此成为一个文化上的“无阶级”社会。
  这难道不是一幅F.R.利维斯式历史文化景观吗?非也!霍加特查看社会弊端时,通过肯定大众能动性,完成了他对利维斯主义的超越。比如,霍加特反复重申他对工人阶级能力的信任,认为他们能够抵制大众文化的控制。
  即是说,大众有能力舒适自在地生活于陋室之中,有能力把家内生活与家外生活相分离、把“真实”生活与娱乐生活相分离。
  通过肯定“属于人民”的文化或工人阶级文化、强调工人阶级的能动性,《文化的用途》成为“20世纪中叶的发轫性文本之一”,在催生雷蒙·威廉斯的《漫长的革命》等同样旨在形塑文化研究的著述的同时,赋予了霍加特巨大的象征资本。
  1962年,霍加特凭《文化的用途》成为伯明翰大学英语系现代英国文学教授,旋即提出招收文化研究专业研究生的要求,以便继续《文化的用途》所开启和代表的工作。伯明翰大学英语系尽管不愿支持却又不能公开反对,于是给他设置了经济障碍,拒绝为他投入经费。几经努力,霍加特从《文化的用途》的出版社等机构,获得经费,于是便有了他在1964年春宣告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开启了文化研究的学科历程。
  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研究生“应邀”沿着霍加特在《文化的用途》中所开创的跨学科方法,围绕家庭女佣、电影、马克思理论等话题,开展了富含批判性、实践性与参与性的智识工作。
  研究中心放弃传统的课堂教学,建立研读小组以组织其日常教学。所以,该中心的研究成果大都载有集体实践的特征。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将其不以学习理论或攻读学位为首要目的学生,培养成了日后驰骋于文化研究疆场的知名学者,包括黑兹尔·卡比、保罗·吉尔罗伊等等;他们与霍加特等老师一起,构成了文化研究领域内至今无人能出其右的伯明翰学派。
  必须指出的是,成立之初的研究中心规模极小,除主任霍加特以外,仅有助理斯图亚特·霍尔、秘书迈克尔·格林。三人小团队不经意间成为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长期传统;他们励精图治促成了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成为英语世界,乃至全世界最著名的文化研究机构。
  即使是经年之后,不列颠岛内外的文化理论家或批评家每每谈到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时,赞美之词依旧溢于言表。安东尼·伊斯特霍普认为,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所开展的工作堪称对英国文化研究最重要的介入;在劳伦斯·格罗斯伯格眼中,在以非中心化为特征的后现代语境中,“仍然有一个像中心的东西——准确地讲,英国文化研究的传统,特别是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工作”。
  现在,直接联系着霍加特、《文化的用途》、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文化研究已然作为一门学科、一种研究范式从不列颠播散到世界各地,引发了全球人文社会科学的“文化转向”,在帮助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置身其间的社会的同时,看到了想象未来的一种别样可能。一个人、一本书、一门学科;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作者为社科院外文所副研究员
其他文献
目前正在逐步推行的“单独二胎”制度,被认为是计划生育政策松动的一个标记。尽管离“全面二胎”或完全废止生育数量还有距离。但大部分支持这一政策调整的人认为,这样做符合渐进改革的思路,便于控制人口数量的急剧反弹。那么,一旦全面放开生育,人口数量会不会反弹?如果反弹,规模多大、时间多长、地区分布如何?  全面放开生育的结果如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被广为讨论的因素是经济发展,更具体地说是家庭收入的
期刊
一直被市场各方“口诛笔伐”的创业板,2014年将迎来重要变革。  据《财经》记者获悉,创业板公司上市发行条件将在2014年内放松已成定局。  一位接近监管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在现有《证券法》尚未正式修改的框架前提下,同时取消“发行人最近两年连续盈利”和 “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这两项硬性指标,已经基本确定。  这意味着现有证监会2009年3月公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
期刊
香港影视大亨,2014年1月7日逝世,享年107岁  有人问邵逸夫,最钟爱自己推出的哪部影片,他的回答出人意料——“赚钱的电影”。但这位香港媒体大亨,却不只是赚钱的商人。  若以影响力为标准,对这100年的重要人物进行排位,邵逸夫先生的位置应该非常靠前。他切切实实地进入了中国人的生活,用娱乐、电影、明星,用他的娱乐帝国创造的话语方式,用一座座逸夫楼。他的影响力早已远及海外。昆汀·塔伦蒂诺十余年前回
期刊
深圳一家工厂涉嫌使用童工被曝光。类似的新闻其实并非偶然,但这次进入网络舆论场的“童工”问题引人关注的是,被送回家的童工被指同时失去了相对良好的生活保障。一位童工的童言是:“在这有米饭和肉吃,回家只能吃土豆和玉米。”  不管媒体报道与否,童工问题都是一个现实的存在,同时也是一个必须直面的难题。  工厂雇用童工,似乎符合了四方的利益期许:童工有肉吃,工厂有效益,中介有劳务费,童工的父母减轻了负担还有钱
期刊
龙虾上桌,贵客停杯投箸。何故?因为那虾是活的,古人云: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活着吃,虾也会“眼珠子滴溜溜转,放射出可怜的光”。这菜名叫“龙虾刺身”,刺身者,日本话也,所以这吃法应是从日本引进的。日本菜叫“日本料理”,如今我们也跟着叫,还有叫它“日料”的,哈日之态可掬。  日本料理这种词,还有日本画、日本纸,都是明治年间搞文明开化,引进西洋事物时制造,以示日本所固有,也就是江户时代
期刊
作为一种通过司法审判对抗行政机关侵犯个体合法权益的救济途径,行政诉讼在诸多语境下都被放到完善权力运行和民主法治的高度。在支持者心中,它的意义并不止步于简单的“民告官”——处在宪法强制力缺失的中国法制背景,《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同时承担着对公共权力运行进行调整的隐形期待。  这种期待带来的修法意见,体现在希望能将社会行政行为拉入行政诉讼;不再设定具体行政行为这种概念;把村民委员会、行业协会、学校等纳入
期刊
在近代中国,陈独秀是一个聚焦时代目光、产生巨大影响也引发颇多争议的大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其间的重大事件他几乎无役不与,且常处事态中心。同时,恰如胡适所言,他又是“终生反对派”。他是晚清秀才,却自称“选学妖孽”;曾是倾心维新改良的康梁党,却成为革命洪流的弄潮儿;是辛亥革命的大功臣,却不曾加入同盟会;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也是中共反对派“托派”的领导者;他相识遍天下,
期刊
这是一场颠覆现有金融体系的伟大货币实践,还是一幕由 “极客”这样的IT和互联网狂热爱好者们自导自演的“庞氏骗局”?围绕比特币的争议,在岁末年初波及甚广。  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比特币在中国的交易量急速攀升、价格大幅波动,从年初的1比特币兑100元人民币攀升至最高兑8000元人民币。其在短时间内引发国人狂热追捧的同时,亦迅速进入了监管层的视野。  出于提示风险的目的,央行等五部委在2013年12
期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央行有关人士在解读时提出,放开存款利率限制是利率市场化最终的一步,在这一步进行之后,就可以做到由金融机构等市场主体在竞争性的市场中自主定价,发现和决定市场的均衡利率,从而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  存款利率市场化不是利率完全市场化的标志,也不是利率市场化的结束。利率市场化完成的标准  不了解利率体系和功效的人也许会认为
期刊
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一大明显区别是,法西斯主义没有激发出任何伟大的艺术作品。相反,共产主义在许多最好的现代文学作品中一直是核心力量,个人与共产主义的遭遇在这个时代的许多重要作家的思想与生活上打下烙印。  为什么有此区别?无疑,法西斯主义是邪恶下流的意识形态,不能激发对文学艺术至关重要的丰富想象力。共产主义,尽管在有些地方走火入魔,仍然是人类未来的一个神话,富于道德要求。共产主义之所以失利,是因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