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要更有担当

来源 :中国计算机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shangliu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HDS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每到年底必会做两件事:第一,对下一年的IT趋势做出预测;第二,公布针对企业CIO进行的调研结果。2014年也不例外。近日,HDS就公布了这样两份报告。
  今年,HDS提出了“业务定义IT”、“开发者定义数据中心”等理念。HDS更愿意从业务和应用的角度去探讨技术的发展能够给客户带来什么样的改变。HDS委托经济学人智库(EIU)针对亚太区超过1000位企业的高管进行了一次调研,并发布了一份名为《CIO的蜕变和逆袭》的调查报告。该报告的核心观点是:企业内部的高级IT人员已赢得了足够的尊重,但技术的管理者若想成为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还需要大量技术以外的能力和经验。
  《CIO的蜕变和逆袭》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接受访问的近九成的企业中,CIO除了肩负IT管理职能以外,也能承担一定的战略决策任务。大多数受访者表示,CIO在关键业务决策的早期就应加入到相关的讨论中,并发挥作用。HDS副总裁兼亚太区总经理Neville Vincent介绍说:“66%的受访者认为,CIO是接任CEO的潜在候选人。中国受访者对此结论的支持率最高。”
  从发展趋势看,IT正从企业的成本中心向盈利中心转变。IT要同时兼负“开源和节流”两项重任。企业的管理者不仅要求CIO带领他的技术团队进一步提高IT系统的效率,降低成本,而且希望IT更好地驱动企业的业务创新,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的CEO希望CIO未来在以下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第一,更好地理解业务;第二,提升战略思考能力;第三,对行业的发展有全面的认知。那么,CIO距离CEO到底有多远呢?
  《CIO的蜕变和逆袭》给出了五点建议:第一,CIO应掌握信息的所有权,通过更高效的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推动销售的增长;第二,CIO应更高效地协调IT与业务的需求,将眼光放到IT部门之外,积极探索新途径,从而更好地利用新技术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第三,CIO应努力提高IT的投资回报率,而不像原来那样单纯地从节省成本的角度思考问题;第四,CIO应适时展现自己的领导能力,获取超越传统IT技能的知识和经验,并主动参与到企业的其他业务中去;第五,CIO应推动创新而不只是为创新做贡献,不仅要投入精力了解业务,而且要与公司的其他高管紧密合作来推动创新,并在早期就参与到企业重要的业务决策中。
  在了解了企业的业务需求以后,利用IT帮助企业实现创新和更高的投资回报率这项工作就会有的放矢。HDS亚太区解决方案与产品部高级总监Phil Gann表示,当前,业务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变得比以往更加重要。HDS《2015年亚太地区业务与技术预测》报告中这样描述:业务定义IT的时代已经来临,现在正是IT拥抱移动设备、云服务、大数据技术和社交网络的最好时机;企业的CIO应积极响应这些需求,变身为把控业务的“架构师”和“经纪人”,而不应仅仅关注数据中心的基础架构。
  HDS对2015年的技术和应用热点进行了预测,涉及智慧城市、大数据、混合云、移动应用和数据隐私五个方面。
  第一,智慧城市计划将推动针对物联网的更大一轮投资。Phil Gann表示,智慧城市需要的计算、网络、存储基础架构和新的软件架构将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而超融合的解决方案会大行其道。HDS在这方面已经做好了准备,可以支持VMware的EVO:RAIL超融合解决方案。超融合解决方案将是2015年IT市场最大的增长点之一,它是实现大数据的基础。
  第二,各行各业都会考虑采用大数据方案,以获得竞争优势。《CIO的蜕变与逆袭》显示,亚太地区10%的企业在过去的12个月中已经对数据分析进行了投资,该投资未来一年内还将增加 12%。Phil Gann认为,下一代的大数据解决方案不仅需要新的基础架构平台来存储和管理大量的数据池,而且要具有实时分析数据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横向扩展的基础架构、机器学习的工具和业务环境软件。
  第三,混合云将成为部署企业应用的首选方法。
  现在,很多企业已经主动地将关键应用程序迁移到私有云中,并尝试在公有云中运行临时的内部工作负载。Phil Gann表示,混合云可以简化公有云与私有云之间的交互,实现更好的管理和控制,从而消除用户对云的使用和安全方面的顾虑。
  《CIO的蜕变与逆袭》显示,亚太地区10%的企业已经在云计算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不过投资分布的区域并不平衡,新加坡的企业对云计算的投入最多,而印尼、泰国被调查的企业则根本没有在云计算方面进行投资。
  第四,为了支持移动应用,企业可以更多地采用对象存储技术。为了实现数据在各种不同的云之间移动,企业必须想方设法对应用程序和数据实现智能且高效的远程访问,并允许通过智能设备便捷地共享信息,同时确保敏感数据受到保护。
  第五,企业应更有效地保护数据隐私,增加在合规性方面的投入。
其他文献
矿产资源产业作为工业的基础与前驱性产业,其重要性早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是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矿产资源开发型企事业单位面临的重要任务。  长沙迪迈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Digital Mine,简称:迪迈科技)自2004年成立至今,秉承“成为全球数字矿山科技领导者 ”的企业愿景,历经十年艰苦创业,从一家小型的矿山科技服务商发展成为数
本报讯 9月3日至4日,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部际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部际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组长、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出席会议并讲话。  苗圩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创新示范区启动建设尤其是领导小组二次会议召开以来,示范区建设发展取得的成效。同时指出,当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着力推动两化融合,其切入点正是物联网。  苗圩强调,要高度重视物联网发展,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
近日,国内首个安全可靠电子政务产业发展战略联盟成立,联盟汇集了众多国内IT厂商。在这个联盟成立的背后,是电子政务需求发生的巨大变化。  近日,由东软联合曙光、浪潮、中标软件、天津神舟通用、武汉达梦、中创软件、金蝶中间件、无锡永中、阿里云、华为等自主IT厂商发起并共同成立的国内首个安全可靠电子政务产业发展战略联盟成立。  当前,国家大力提倡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而谈到最迫切需要安全可靠的行业和应用领域
免费商业WiFi的存在意义,就在于成为新的流量入口。与侧重业务和运营的虚拟运营商不同,协成网络处于产业链的上游,并且是靠完善技术参与入口争夺战的。  从2011年国内运营商开始大范围铺设WiFi“热点”一直到现在,商业WiFi市场依旧保持着较高热度。为了争夺这个极具潜能的流量入口,免费商业WiFi逐渐变成了众多互联网巨头和大批创业企业的逐鹿之地。在引入了云计算技术后,这一市场已经从最初简单地兜售W
如果说,企业所面临的安全威胁日益严重的话,从不同角度去看待和解决信息安全问题似乎比以前更加重要。  “企业信息安全体系拥有三大支柱——终端安全、网络安全、数据中心安全。”近日,Imperva公司亚太及日本区副总裁Stree Naidu在北京接受《中国计算机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Stree告诉记者,Imperva公司成立于2002年,公司的成立就是为了帮助企业级用户应对传统的通过终端安全与网络安全
杭州数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数云于2011年4月在杭州注册成立,定位于为B2C零售企业提供新一代精准营销软件产品和服务,以“用数据驱动营销变革”为使命,立志成为中国最好的数据化营销解决方案提供商。  杭州数云现有员工200余人,客户近千家,在上海设有分公司,北京、广州、厦门设有办事处。  用数据分析实现精准营销  杭州数云的核心服务理念是用数据驱动营销变革,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高投资回报
大数据时代来临,数据的价值受到空前重视,甚至被称为“未来的黄金”。而坐拥最大数据“原矿”的政府该如何激发数据活力、挖掘数据红利,从而提升政府服务与治理能力呢?政府数据开放,或可为此打开一扇窗。  据统计,于2014年1月全面改版的美国数据门户(data.gov)截至2014年2月10日,共开放了88,137个数据集、349个应用程序、140个移动应用、参与的部门达到175个;同时美国还有40个州、
“将银河变为盖娅星系,每个住人行星都像盖娅一样有生气,每颗活生生的行星又都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宏大的超级生命体……那会是个活生生的银河,能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带来各种生命无尽的福祉,它和过去的任何生命形式都截然不同。”这是阿西莫夫在《银河帝国7:基地与地球》中的预言。  伟大的科幻作家才是真正的预言家,他们帮助人们跨过时代的门槛,提前迈进了未来世界。凡尔纳提前百年描述的登月和后世实践惊人地吻合,阿西
IEEE802.3ba标准正式发布不到两年,40G产品就在国内进入了规模化商用阶段,100G产品也开始受到国内外众多互联网企业的热捧。市场需求的变化首度超过了技术演进的速度,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一变化?未来,100G产品的演进又将如何匹配云化互联网的需求?    10M到100M,100M到1000M,1000M到10G,再从10G到40G/100G。三十年来,提升带宽一直是以太网标准演进的主题。带
普联中瑞软件(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联中瑞)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软件公司,是普联软件(中国)有限公司旗下企业,是中国人力资源信息化领导厂商之一。普联中瑞位于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依托中国科技大学上海研究院,致力于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全方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产品,包括人力资源软件(eHR)、在线学习管理软件(e-Leanring)、知识管理软件(eKM)等。  作为国内人力资源软件的领军品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