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校《淡水养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 :甘肃畜牧兽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d6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淡水养殖》是动物科学专业较为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程,现阶段西藏高校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淡水经济鱼类养殖技术展开.但由于西藏特殊的渔业资源现状和风俗习惯,导致该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生兴趣度较低、学习效果较差等问题.因此本文对西藏高校《淡水养殖》课程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制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为西藏地区培养出更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技术人才.
其他文献
本试验旨在探讨一种新型复合植物精油对饲料霉菌的抑制效果.实验选取山苍子、丁香、小茴香、大蒜、香菜和八角六种植物精油进行配合后作用于玉米粉产生的霉菌,通过测定气相与固相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MIC)以及联合抑菌评价(FIC)试验,以确定复合精油对霉菌的最佳协同抑菌效果及其最佳配比.结果 表明,复合精油配方以小茴香精油∶山苍子精油=1∶5为最佳配比,抑菌效果最强.研究提示,复合植物精油可用作饲料防霉剂,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为了解某鸽场新城疫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的疫苗免疫后血清抗体情况,通过采集鸽血液、分离血清,用血凝抑制(HI)试验进行了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表明,总体上讲,新城疫病毒抗体个体合格率较低,离散度高,平均抗体效价较低;禽流感病毒H5亚型抗体的个体合格率较高,离散度中等,平均抗体效价较高;禽流感病毒H7亚型的个体合格率中等,离散度稍高,平均抗体效价中等水平.这表明,该鸽场鸽群的新城疫病毒疫苗免疫效果较差,禽流感病毒H5亚型疫苗免疫效果较好,禽流感病毒H7亚型疫苗免疫效果稍差.这提示鸽群应及时加强新城疫病毒和禽流感病毒
本试验旨在探讨在犬粮中添加植物提取物对宠物犬泪痕形成的影响.试验一中挑选了48只泪痕明显的贵宾和比熊成年犬按泪痕等级和品种分为8个处理组(每个处理6只犬):对照组、试验Ⅰ-Ⅶ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和不同比例及种类的植物提取物.试验周期为5周,每周的最后一天对犬的泪痕进行评分并清理干净,筛选出对宠物犬泪痕形成缓解作用最为明显的植物提取物组成配方.试验二中另挑选了20只有明显泪痕的成年贵宾犬,对试验一中筛选出的植物提取物配方进行验证.结果 表明:不同配比的植物提取物复合物对宠物犬的泪痕形成影响较大,我们通过试验
目前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依据国标法GB/T 6433-2006进行测定,其中酸水解法(油重法)操作繁琐,不适合批量检测.本文采用ANKOM自动脂肪仪酸水解法进行检测,对水解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不同样品测试,验证了这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操作简便,效率高,检测结果与国标法基本一致,且具有良好的重现性,非常适合批量检测.
必需矿物元素对维持种禽健康和生产非常重要,而当今种鹅矿物元素营养研究更加滞后,只能靠生产经验积累或参考种鸡、种鸭饲养标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种鹅钙、磷、有效磷、硒、锌等矿物元素的营养参数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科学配制种鹅饲粮提供试验依据.
饲料形态是影响家禽生产效益的重要因素,不同饲料形态对家禽的影响受到家禽养殖人员的关注.因此,本文主要综述了饲料形态对不同家禽在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对家禽饲喂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饲料形式提供理论参考.
炭疽由炭疽杆菌引起的家畜、野生动物和人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我国规定属于二类动物疫病.动物炭疽的临床特征是突然死亡,天然孔出血、血液呈酱油色且不易凝固,尸僵不全,腹部膨胀.近年来,因与动物接触,或从事动物饲养、屠宰、贩卖等相关工作而引发人发病的病例时有发生,不仅阻碍了畜牧业经济的正常发展,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也构成一定威胁.为此,加强人畜共患炭疽病的防控,任务也很艰巨.
为了探明不同赖氨酸水平对肉鸡生长性能影响的最优拟合曲线,以便于为提高肉鸡生长性能提供科学的赖氨酸水平,本试验选择30组日粮赖氨酸水平的设置大于或等于5个水平对肉鸡增重效应差异显著的数据,分别采用二次曲线模型、线性折线模型和二次折线模型进行曲线拟合分析,通过荟萃分析探讨其最佳拟合模型.试验结果显示:三种拟合模型的平均拟合度分别为90.28%、87.23%、88.81%;其最佳拟合曲线出现的频度分别为10次、13次、7次.综上所述,以日增重作为敏感指标评定肉鸡生长过程中赖氨酸的需要量,其曲线拟合模型二次曲线的
社会性流动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社会性流动”概念:“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8月17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部署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时,再次强调,“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
期刊
随着中药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中药材秸秆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而目前中药材秸秆主要以堆放、燃烧等方式进行处理,未得到科学的处理和高效再利用,不仅会造成中药材秸秆资源的浪费,也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但若以中药材秸秆为原料进行饲料生产,不仅可以为养殖业提供新的饲料来源,而且可以在保护种植地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其经济效益及实现中药材秸秆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为此,本文从中药材秸秆的特性、饲料化利用研究现状、有效成分含量及其开发利用优势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中药材秸秆生产无抗饲料的可行性,并讨论了其饲料化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