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里相逢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ya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初中时,学校靠墙的僻静处,有一树疏梅。它的南端被一片石砖房挡着,每年修葺校舍留下的断砖残瓦零星其间。一条小河流到这里,由一个豁洞穿墙而过。站在矮墙下,墙头上参差着葳蕤的青草,和着风,摇动着星星点点的小花,或洁白,或紫红。
  那时,班里转来一个女生,叫梅。梅的相貌清秀,讲了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我与同桌素云下课后喜欢到河边逗留,梅不知从何时起,也加入我们中间,我们成了形影不离的三人组。
  一天午后,梅声称在河边发现了“墨烟草”。当时我并不知晓何为“墨烟草”,梅解释说那是一种柔弱的野草,将其草茎折断,便有墨汁渗出。据说古时穷人家的孩子读不起书,采了墨烟草,搓揉茎叶,就能捯饬出一盏墨汁。央人教几个字,蘸饱了墨,写在衣襟上,低头可见。
  只是那天我们并没有找到墨烟草,我有些遗憾,便盼着往后岁月,能在墨里相逢世间美好,在一卷一卷的书里找到宁静安和。
  翻书,见介绍宋代周晋的一首词:“图书一室。香暖垂帘密。花满翠壶熏研席。睡觉满窗晴日。手寒不了残棋。篝香细勘唐碑。无酒无诗情绪,欲梅欲雪天时。”细细品味,就如看到一幅图书之满室,插花之满壶,花香之满屋,晴日之满窗的画卷。这样的一隅书斋,像一个温暖的茧,紧紧包裹着词人的精神世界,使人一念起,心中就开出了一朵小花来。
  有阵子,作家三毛的母亲觉得,三毛颠颠倒倒的生活比上班的人更苦,劝她不要写作。三毛反问:“那我用什么療饥?”对于痴迷文字的人而言,与美丽光阴在墨里相逢,是疗饥的唯一方式,能照见自己心灵的隐秘盛开。
  南宋诗人尤袤也说:“吾所抄书,今若干卷,将汇而目之,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饥饿的时候读书来充饥,寒冷的时候读书来御寒,寂寞的时候把书籍当作朋友来交流,忧愁的时候把书籍当作乐器来解闷,哪还会再惧世间严寒?
  一天夜里,友人在网上发给我一首小诗:“夜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友人感慨说:“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能力看到远处的月落、江枫和渔火,有能力听到乌鸦的啼叫、寒山寺的钟声,有能力感觉到漫天的寒霜,世界才会把自己的样子给我们看。”
  英国小说家毛姆说:“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它们既不能帮你得到学位,也不能帮你谋生;不能教你怎样驾驶船舶,也不能教你修理机器。但它们将使你的生活更充实圆满而感到快乐,如果你真能享受这些书的话。”
  我们只是朝生暮死的虫豸,如何在黑漆漆的远处,为自己多点一盏灯?那就让我们到墨里相逢世间的一花一草一木,一风一月一水,如杨绛先生教我们的,钻入书中世界,这边爬爬,那边停停,有时遇到心仪的人,听到惬意的话,或者对心上悬挂的问题偶有所得,就好比开了心窍,乐以忘言,让自己的精神气候显现出来。
  (编辑
其他文献
眼前一碗白饭,心中一粒飞鸿,这是人生至真至美境界。  不过,眼前一碗白饭还是显得单调了,它等待着与下饭菜的约会,这样一顿饭,才吃得柔肠百转,缠绵悱恻。  在我居住的城市重庆,最地道的下饭菜称为江湖菜,江湖菜的源头,其实就是家常菜。一些人離开了家,奔波于命运的浩渺江湖,把一道道家常菜演绎为大江大湖氤氲中的菜,在这些食物的味道里,袅袅散发着家的气味,亲人的气味。江湖夜雨一盏灯,在那盏灯光的朦胧光晕中,
下班后,看到已经哭着睡去的阿尔姗娜。她的半张脸,因在幼儿园奔跑时摔伤在水泥地上,擦出大片的血迹。想到结疤后可能留下一生祛除不掉的印记,想到以后每天要面对这样一张满是疤痕的脸,心痛得要死,眼泪哗哗流淌下来。  一晚上没有睡着,醒来咨询医生,知道这种摔伤没有什么办法,只能等待一兩个月过去,结疤去掉,再慢慢消除色素沉淀,直至恢复如初。或许,时间要长达一两年。所以,我也只能陪着她,慢慢地熬过这段时光。  
在城市里,也能见到蛛网,甚至见到网上密密麻麻被捕住的小飞虫,但极少见到蜘蛛织网的全过程。因为我们的脚步大多是匆匆忙忙的,我们甚至都很少发现一张蛛网,更别说看蜘蛛如何一丝一丝地织就天罗地网。  我在我山间小院里看到过一次。蜘蛛好似早就运筹帷幄,哪一丝织在何处,哪一丝如何勾连,都极具精工巧匠之能事,而且驾轻就熟,井井有条。  而后,蜘蛛就在大网边上,安静地等。它等的是生,也是死。  犹记得多年前看到某
站在地球上看月亮,月亮像古老的、能发光的瓷盘,不惧冷寂,永远挂结在那么大、那么凉的天穹。有时候,月亮会藏起来,躲进云影里,躲进山背后;有时候,一阵清风吹过,月亮更显得高远而孤寂。  一位诗人说:“有人在树梢上养月亮,有人在泉水里养月亮,有人在陶罐里养月亮,有人在窗户外养月亮,而我,把月亮养在泪水里,养在记忆里。”他想象自己是个着一袭白衣,骑一匹白马的人,沿着被残月照亮的一条长路,走成一个悲凉的传说
年轻时,喜欢一切有颜色的日子,疯狂、热烈,向往远方。白马啸西风,仗剑走天涯,能接受颠沛流离,却不能接受庸常时光,觉得平凡的日子,像一把慢刀,割得人心里发慌难受。  年龄渐长,慢慢喜欢上安逸静好的时日,喜欢在厨房里,一边听收音机里播放的慢调老歌,一边打理食材,享受烹煮食物的过程,虽然没有什么高超的厨艺,也弄不了什么满汉全席,但把食物做熟了还是可以的。做给自己吃,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算
曾看到一则段子,“别人家的学霸,发顶刊比我发朋友圈还频繁”。这说的是中国科技大学的曹原,在国际顶刊《自然》创刊以来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的最年轻的中国学者。他不仅连连在《自然》上发表论文,而且还创造过一天之内连发2篇的记录。这让他不但在学术圈声名斐然,还赢得了团中央等官媒的交口称赞。今年,他仅25岁。  如果在搜索引擎里输入“最年轻”这三个字,可以发现有各种天之骄子冒出来,比如最年轻的教授、省长、市委
酬酢、凼肥、籀文、瘗玉、螭吻……作为中文系的副教授,诚实地讲,笔者一个也不会写,连意思都不甚了了。看着各个中学的同学们在这个“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里成竹在胸,一挥而就,确实令人叹服。但是,叹服之余,总觉得什么地方不对。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善意可感,信息化时代到了,大家都在噼噼啪啪地打字,不说毛笔,连钢笔都是稀罕物,时间久了难免提笔忘字。由此借鉴“选秀”的模式,搞一场“中国好汉字”,以此应对汉语的
对商务人士来说,衣着往往会决定客户对他的第一印象。没有比走进会议室时衣服上还粘着饭粒更让人尴尬的。事实上,只要别忘了带上甘油、干洗溶剂、酒精,或者发胶,就可以避免很多尴尬。    1.如果溅上咖啡渍,尽快用冷水浸泡。如果仍未洗掉,用甘油或去污剂轻轻揉搓污渍部位。  2.如果沾上墨水,用带有酒精的发胶多洗几次,然后用干净抹布擦干。70%的酒精也可以去除墨渍。  3.如果粘有血渍,处理的时机很重要。如
夏,暮色未至。我误入一片中草药园子里。  清凉的光影里,那些绿色枝叶,淡色花朵,盎然着,引诱我。  我的惊喜带着古典的战栗和清雅的药香,若突然闯入《本草纲目》的深处。  看看,这就是白芷。这个,叫柴胡。原来,决明子长这个样子。还有还有,苏子、皂角、大黄、艾草……这些熟稔的名字让我激动。它们,是我幼时的歌谣啊。  小时候,我时常到爷爷的药铺玩。故乡的老屋里,爷爷除了出诊,就守在满室的药香里。那一格格
小时,春天,东风暖了,母亲就开始给我和哥哥做风筝,然后一起放飞。田野上,娘仨都仰着头,任煦暖的阳光铺在脸上,目光随着风筝,投向天空。这时候,母亲会轻轻哼几句:“正二三月天气好,功课完毕放学早。春风和暖放纸鹞,长线向我爷娘要。爷娘对我微微笑,赞我功课学得好。与我麻线有多少?放于青天一样高。”  我觉着好听,就好奇地问母亲是谁教给她的,因为我觉得这是诗,而母亲没有上过学,母亲笑着说是她的母亲,也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