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界才能得世界观 毕淑敏与芦淼的环球之旅

来源 :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qi2513054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毕淑敏说,环球也要趁早。
  其实早在年少时,毕淑敏就有一个梦想,希望有朝一日能去航海环球旅行。这个愿望在她心中一存就是好几十年。
  其实不只是她,几乎是每个人都有的周游世界梦,可很少有人去努力实现它。因为觉得有点遥远,要先挣钱,还要有足够的时间。有了钱和时间,还要有足够的勇气和心境。想归想,到最后能把这想法落到实处的人就不多了,仅仅是个梦而已。
  毕淑敏做梦的时候和大家一样,但在实施的时候就是毕淑敏了。她在两三年前就看报纸上介绍日本有条邮轮叫“和平号”,每年冬夏有两次环球航行。毕淑敏于是开始计划了,无奈当时国内旅行社没有此项目,她当时报名无门。
  有一天,毕淑敏在一张报纸的缝隙里看到一则小广告,中国公民可以办理轮船的环球航海游。她的神经一下兴奋起来,抓起电话就打,半天没人接,一看时间,是深夜。
  第二天早晨她卡着别人上班时间把电话打过去,对方说了许多条件,其中一个有点为难:至少六个人才能成行,而目前还没有确切报名的人。
  毕淑敏此次志在必去,组织者找不到人,她来帮他们找,凑六个人不难。毕淑敏马上给有点闲钱和闲时间的朋友们打电话,人很快凑齐。
  但是,当要交费办理出境手续的时候,她傻眼了。说起来信誓旦旦的,临了一个个短信发过来,大家临阵撤了。
  此时的毕淑敏像给自己组团一样,说服这个找那个,总算凑了5个,还差一个,实在没办法了,她把眼光盯到自己家人身上。
  老伴小时候被水淹过,落下后遗症,见水就怕,只有儿子。当妈妈邀请儿子一起环球游的想法说出来后,儿子觉得妈妈“疯了吧?”,为了环游世界,怎么瞄上自己了呢。
  儿子30岁正当年,有工作啊。但毕淑敏要凑人数,硬是拉着儿子一同走了。
  毕淑敏说,想想花几十万元人民币环球旅行的确很奢侈,但这就像一个老农把自己一手种出来的玉米磨成面、烙成一张饼并吃掉一样。这里有她的辛苦,有她的理想。
  
  不观世界何来世界观
  
  环球游还没出门,就如此艰难。而踏上行程,毕淑敏才知道这是一趟充满了未知和挑战的航行,它的危险远远超出了她的想象。
  船上1000多个游客中,绝大多数是日本的年轻人,毕淑敏于是感叹,日本的年轻人真幸运,这么年轻就可以周游世界,其中一个小伙子居然已经是第七次环球游了。
  总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没有比环球看世界更奇妙的了。船上年纪最大的是一位99岁的日本老人。中国人常说,70不留宿。70岁的人都不愿意住在外面了,怕发生不测。而这位老爷子的远行有点让人肃然起敬。
  环球旅行在某种程度上仿佛有种魔力,在一望无际的天蓝蓝海蓝蓝间枯燥缓移,被大自然最神秘伟岸的力量催眠。那种天人合一而又渺小无助的复杂感受,对内心冲击很大。
  人们说起人生观的时候,常常会补充说,也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在某种程度上是同义词,让人觉得人生和世界也是可以划等号的。
  人生观看不见摸不着。这观念是属于你的,可你不知道它萌生于何时、如何改变、归宿在哪里。幸好世界是可以被触摸被感知被记忆的,环球旅行提供了自我探索的时间和地点。
  但是,旅途中的生死经历却能改变你的一些想法和看法。
  在危地马拉上岸后,要深入内地旅行必须乘坐小飞机。飞机不但小,而且破旧程度超出想像。为了遮挡阳光,竟然在飞机的挡风玻璃上贴了张报纸,即使开车也不能这样干呀,何况是开飞机!飞机总让人有摇摇欲坠的感觉,毕淑敏不想与儿子同坐,因为一旦出事,会把北京家中的老芦坑苦了。但后来二人不得不同坐,这真是架让人惊魂难定的飞机,因为封闭不好,到了天空,瓶子里的水因压力大而流出来,当时除了祈祷只有祈祷。毕淑敏说,回到家一个月之内,她对所发生的这一切还心有余悸。后来她查资料才知道,这里飞机出事是常事。时间长了,这段经历反成了很好的谈资。
  
  旅途中遇到的人也让你思考人生。潜移默化着一些观念。
  毕淑敏在船上看见一位86岁的老太太,身材干瘪如三合板,下肢高度罗圈儿,就算紧并双腿,膝盖处也能放进一个篮球。个头1米5左右,泳衣陈旧皱缩,形同抹布。就这样她还时不常地下水游泳。刚见到她时,毕淑敏心想:幸亏是白天出现,如若半夜看到老太太在浪涛中扑动,必以为是水怪。观察的时间长了,她发现老太太毫无自卑之意,坦然跳入水中,泳姿虽不好,自己却很开心。毕淑敏后来为此深深被感动,或说震撼了,这种自得其乐的境界是要好好学习和领会的。
  船上那位99岁的老爷子也是毕淑敏一直观察的对象,看着他还算结实的身子骨,她甚至怀疑他真有这么大岁数。虽然他的确也不能说年轻,看起来至少80岁是有了。毕淑敏想像着自己到了这个岁数在干什么,可能龟缩家中,出海远航的事估计不大可能了。
  她最喜欢的一张照片是与一位因纽特老奶奶的合影,老人家舒服地靠在她的肩头上,阳光照在她们的脸上。原来称呼为爱斯基摩人的意思是“吃生肉的人”,他们不乐意听,改为“因纽特人”意思是“真正的人”。因纽特人是蒙古人种的后裔,光看面相就有一种亲切感。老奶奶看到她像见到亲人一样,可能真是因为血脉相近吧。
  在船上,毕淑敏总有一种不安全的动荡感。特别是遭遇飓风波浪滔天的时候,晕得昏天黑地。风暴袭来,觉得船就要翻了,当时想的是:这里靠近北极圈,海水温度在0摄氏度左右,一旦落水,很快就会冻僵失去知觉,应该说死前不会太痛苦——于是就淡然了。
  这是当时最简单的生死观,经历了几次看似随时的生死,毕淑敏说她现在不怕死了。
  
  旅行的收获更像一株植物,慢慢地发芽、成长和开花
  
  芦淼是幸运的,在三十岁时,可以周游世界。或可以说更是一次心灵旅行,领略平时无从领略的人与事。
  芦淼刚上船时不知道害怕,他说这大概是无知者无畏吧。“和平号”排水量2万多吨,让他觉得很安全了。每每念及现在通讯和救援手段之发达,就平添了信心。 机械设施处于舱底,乘客不许进入。几道水密门,隔开了生活区和工作区,也隔开了紧张与放松、恐惧与欢笑。
  可到纽约时,船被美国海岸警备队扣在纽约好几天。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从运核武器到贩卖毒品,各种传闻不断。没人知道真相究竟如何。
  有天回来,他忽然看到码头外面停了辆采访车。电视台主持人和摄像师正准备做现场直播。美国人说:你们的船漏了个洞。芦淼闻听此言,吓了一跳。
  邮轮老了,在日本登船的时候,后期装修还未完全结束。在前往美国途中,意外被撞了一个洞。船上有1000多名游客,大家当时的心情一点儿也不亚于即将沉没的泰坦尼克号上的游客们。但是险情很快被排除,一切恢复平静。
  到纽约得知船上的洞并没完全修复,芦淼这才感到问题的严重——这可是件大事。非常不能理解的是,和平号刚刚穿越飓风来到美国,洞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为什么船长从没给大家报告?难道说,当我们正在大厅里欢歌笑语,庆贺躲过风浪的时刻,其实正陷入更大的危险之中?
  芦淼听船上轮机专家讲,他曾经遇到一次超级飓风。尽管通过卫星已经预测到风暴,船拼命转向,最后还是被台风追上。当所有人都很惊慌的时候,他把自己固定在床上,睡觉。
  问他何以如此豁达,如此不怕死,他说:我们能做的都做完了,如果船真的不行了,我们还能做什么呢?
  芦淼明白了,是的,当面对那些生命中无法掌控的东西时,我们只能静静等待。这是他此行听到的最睿智的一句话。
  后来船经过整修后重新上路,船长为了安抚民心,把自己一岁多大的女儿带到船上。
  再回过头来平心静气地想想,他才发现当时船长的处理也没什么不妥。心理学上对于恐慌的发生有很多研究,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发现就是:如果解释可能会引起恐慌,那就保持沉默。
  芦淼渐渐明白一个道理:人,从来没办法控制所有的事,有时候只能静静等待。
  环球游有很多遗憾,其中之一,是他们没有经验。同船的人,可能在游历上有很大不同。中国人没经验,也没更多的准备,只是按照停靠的港口,下船上船,一步步跟着船走。而有经验的日本人早就设计好旅游线路了,当船在海上无聊地航行几天的时候,他们在陆地上旅行,到下一个港口再上船。他们旅游了更多的地方。
  另外,为了更好地消磨船上的时间,日本人准备也充分,他们带着各种各样的东西上船:带着自行车、缝纫机、插花工具等等,各种个人爱好的家什都带到船上。那折叠自行车太有用了,船一到码头,买张地图,骑上车就走,省了不少出租车费。
  那个带缝纫机的阿姨,更是忙乎着裁裁剪剪。平时生活中都不大用得上的缝纫机却给她带来莫大的乐趣。
  船上有各种各样的讲座,交流举不胜举。毕淑敏认为中国人多,知道强中自有强中手,没有特大把握不敢出头,而日本人有点小经验就要与大家分享。
  船上有份报纸,前一天晚上把第二天船上的活动报道出来。看船上的报纸,芦淼每天比上班还忙。
  
  旅行中的沮丧是不可避免的,心情最沮丧的是归航的那一天,离愁别绪涌上心头。
  清晨芦淼一上甲板就吓了一大跳。迎着横滨的方向,站满了人。随着朝阳,横滨大桥悄悄地逼近。船近码头时,忽然从甲板上响起那首无数次听过的《快乐结局》。这首歌,每次离港时都会放。它的旋律,陪伴大家一路。现在,航程即将结束的时刻悄然飘来。
  甲板上的人眼睛都湿了,有些女生放声痛哭。想到亲如一家人的旅伴们很快就要各自回乡,眼眶就忍不住发酸。事后,大家都在埋怨:不知道是谁的主意,在这个时候放这种音乐,不是故意勾人眼泪吗?
  船上有几个日本朋友说:走了这次环球以后,此生无憾。言外之意,该走的已经走过了,可以在地上好好歇着养老,哪里都不去了。
  而芦淼却觉得更应该多旅行了,因为他觉得这个世界还很大。能够有机会出去,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体会、体验和体察自己的内心,用镜头和双眼去印证这个世界与自己想象的有什么不同,是一种十分难得的经历。觉得有更多的东西要看还没看到呢。
  芦淼一直觉得,人心理的改变,很难归因为具体某一件事。它更像一株植物,种在土里,慢慢地发芽、成长和开花。不会因为今天多浇了一次水,就有了特别显著变化。但它肯定是在变化着。
其他文献
2011年2月18日,谢兴履新江津区机关事务局纪检组长。  四起的掌声中,有来自她的竞争对手——江津机关事务局接待科科长邹飞。  “笔试、面试、实地调研……每一个环节都公开透明。”邹飞坦然地说,“虽然输了,但我心服口服。”  2010年下半年,江津通过“三考”选拔14名处级领导干部,邹飞是唯一一名报考原部门领导职位的考生。  作为接待科长的邹飞,平时跟区委领导很熟,按说邹飞得到提拔应是题中之义,结
导语:  春天像一位散花的仙子,把芳香带到人间。春天来了,人们脱掉厚重的冬衣,着一身便装,迫不及待地奔向大自然。那里有树木拔节的声音,那里有小溪低低的吟唱,那里有风欢快的舞蹈,那里有花开的微笑……
走进北京网游联动有限公司,笔者看到了一幅有异于其他公司的场景:很多员工在玩网络游戏或使用聊天软件,而公司创始人之一,董事副总经理龙再华对此“熟视无睹”。  “我只强调工作的结果,不注重过程。让员工们玩网络游戏,恰恰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处的行业。”龙再华说。    与网络游戏商、玩家的“三赢”    没有显赫的学历和家世,但龙再华硬是开辟出了一块新媒体的处女地。  2000年毕业后,龙再华一直深
在经历了两个月的风雨后,近日,中美发表联合贸易声明,将两国从贸易战的边缘拉回。中美达成缩小贸易收支差距、重视知识产权、鼓励双向投资等协议,中国承诺加大美国农产品和能源进口。  审视这一结果,对中国而言实属不易,是在美方“对华鹰派”阵营不断壮大、第一轮来华要价气势汹汹的背景下达成的,避免了最坏情况的出现,即短期内与美国相互贸易制裁,为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赢得了时间。  展望未来,中美贸易全面开战的避
摘要:文章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通过对 “海”“船”和“岛”等场面意象的解读,一步步深入这篇小说的主题,读出小说的新意味:《我的叔叔于勒》反映了菲利普一家在贫困线上挣扎的现状, “我”由此理解他们对于勒叔叔前后态度的变化,并对这些小人物给予深切同情。  关键词:《我的叔叔于勒》;场面;意象;小人物  小说,包含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一直以来,人们读小说都过于注重故事情节这个要素,往往对环
摘要:黄瓜是日常食用的普通蔬菜,西汉时由张骞将种子带入中原地区,始称胡瓜。改称黄瓜的时间有南北朝、隋、唐三种说法,原因忌“胡”字,而其花又为黄色等,也有称之为王瓜。在苏轼词、陆游诗、冯梦龙民歌、《醒世姻缘传》《歧路灯》等很多明清小说中均有呈现,反映出我国历史的悠久及民俗的丰富多样。  关键词:黄瓜;胡瓜;王瓜;张骞;文学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度,很多日常生活中常见常闻的普通名物或许
大部制  大部制即大部门体制,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的部门、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我国的大部门体制改革始于2008年,中央及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行大部制改革。2013年3月1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标志着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
最近,朋友送來一包风干荸荠。削去皱巴巴的紫皮,洁白的果肉便露出来,嚼之,甘甜生脆,汁水满口。荸荠的甜,甜得清爽;脆,脆而不硬;凉,不伤胃,却清心,特别是酒肉之余,嚼几枚荸荠,须臾,膈间就觉畅快无比。   荸荠是水生植物,我的家乡种了很多,一到寒冬,经常吃到。家里有时把荸荠煮熟了剥皮吃,也甜,吃起来爽脆脆的。父亲喜欢用荸荠片炒黑木耳肉片,这是年夜饭里的一个热炒。荸荠也能凉拌,削去皮,用酒酿拌了,荸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4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的转型升级。此次轉型升级时间紧迫,体量巨大,规模空前。本组文章先对中国企业空前规模转型潮展开了描述和探讨,后深入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从微观层面解读中国企业划时代转型升级背后的驱动力量。
萧言中在“笨贼一箩筐”系列漫画中,不断开发“笑点”、“奇想”,也开发“人性”。他用一种简单、纯粹、恶作剧般的幽默手法让自己和读者都得到了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