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从原点出发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kai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早就指出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那如何从这个基点出发,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体现语文教学的本体价值,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呢?
  一、拨动情感体验,凸显“人文性”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真切的情、真挚的言在阅读中会从学生的心中缓缓流出。“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在教学课文《会走路的树》中小鸟与小树告别一段时,伴着缓慢而略带忧伤的音乐,我把学生带入了依依惜别的情境之中:“面对着即将分别的好朋友,往日那快乐而美好的情景又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心中有千万句话儿要表达……”请学生来演一演这分别的一幕。学生情弦被拨动了,他们完全沉浸在课文的角色中,与角色融为一体,动情的神态、深情的语言,没有矫情,没有造作,然而却真实感人。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基点就在于“情感”,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用自己饱满诚挚的情感感染学生,激活学生的情感思维,让学生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二、学用语言文字,体现“工具性”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反复提到: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的实践活动离不开最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训练。所以,教学中选择、运用恰当的语言实践形式,是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关键。
  记得在学习《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通过课题“大大的”一词体会荷叶的大,感知叠词的作用,然后请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将“小的池塘、弯的新月、碧绿的树叶、认真地学习”这些词语说一说,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运用不同的叠词方式,更在实践中通过比较深切体会到了叠词的妙处所在,积累了准确运用字词的方法。当读到“我想变眨眼的星星,我想变弯弯的新月”一句时,我请学生说说:“弯弯的新月像__。”凭借着文本语言的依托,快乐的想象一次次地点击着学生的思维,美好的情感在心中流淌出一幅幅温馨精彩的画面,构建出心灵的诗句。那语言生动而充满童趣,在一次次的碰撞中得到提炼,精彩纷呈。又如在学习课文《秋游》的第三自然段时(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我让学生先找出描写颜色的词,感受秋天田野色彩之美,接着结合生活说说秋天的田野还有什么,它们是什么颜色的,并也用“什么__了”。最后出示:秋天的田野真是__!让学生用一个词来说说,学生一下子就联想到了以前曾积累过的成语:五颜六色、色彩斑斓、五彩缤纷、色色俱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进行活用,既深层感悟了课文内容,又教会了学生善于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的学习方法。因此,只要我们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在课堂中用心捕捉语文教学的每一个契机,那么,一定能寻找到适合学生的语文实践资源。
  三、拓展教学切面,感受“生活性”
  语文就是生活,把学生引向生活,把生活带进语文,让学生触摸鲜活的、亲切可感的语文,学生便能感受语文的生命脉动。
  学完《水乡歌》,为了获得更真实的体验,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模仿课文开展《新水乡歌》创编评比活动。学生的学习空间被拓展了,体验也随之变得更加丰富,更加深刻。当学生们一个个朗读着自己的创作时,从那欢喜的脸上,从那兴奋的语气里,从那真情流露的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作为水乡孩子的骄傲和幸福之情。鼓励低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更是把语文学习从课堂搬到了生活中,各种广告牌、超市里的货品、商店的名称、电视广告……每处都成了学生们识字的地方。把學习语文融入宽广的生活中,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语文学习变得生动鲜活而丰富多彩。
  如何咬定语文教学的“青山”不放松,在语文教学中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让学生每天都能在真切的人文情怀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在真实可触的生活体悟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获得语言文字的滋养,使语文素养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发展,需要我们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树立正确的观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且行且思。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阅读理念是以现代对话理论为基础的。语文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就是对话,阅读教学的过程也应该是学生
老师们都知道,不同于高一高二的注重课本知识,高三的语文复习大多是分类训练,各个击破。而其中的阅读理解尤为重要,分值较高,对能力的要求也较高。《2010年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中
广东地区13个剧种之一的乐昌花鼓戏源自粤北乐昌县,有史可考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乐昌县志.风俗》记载:“立春先一日,坊民扮戏剧”。最初是以圈地作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要想学好语文,仅仅靠每天一节语文课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低年级老师,应针对学生的身心、认知特点,为学生开创学好语文的各类频道,丰富学生的语文生活,让学生从内心喜欢上语文。  一、开通“焦老师直播台”,引领示范  对于低年级的一些学生,读书还处于初步学习阶段,对一些生字新词及长句子,要很流利地读出来有一定困难,更谈不上美读。但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能以听助读,在模仿中纠
习作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与检验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作文教学中,我立足于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语言表达能力,对照新课标对小学生低、中、
体验性阅读,即在精读过程中,引导学生置身文本,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在读中体验作品语言表达的智慧,体验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体验作品中的人物特征,体验作品中自然环境描写、细节描述等。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细嚼慢咽”,在文字间感受“春江水暖”。笔者在教学中尝试总结了以下操作策略。  一、静心品读。还原文本画面——真切体验  入选苏教版教材的文章,大多文字隽永,内涵丰富。有的描绘了各
如果有人曾经问过我;“你的梦想是什么?”rn我会坚定以及肯定的告诉他们:“我想当一名动物保护者!”rn年后的一天,我在家里看电视,母亲下班回家带回来一只小拉布拉多,黝黑的
期刊
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运用,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情境,大大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对教学效率的提高大有助益
近几天,学前父母在接孩子时,总会不由自主地问:“今天,老师带领你们在干什么呀?老师教你们什么呀?写了什么字呀……”面对这样的问题,自认为还有一定口才的我,也往往难以回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