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之探讨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er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得审美体验和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有序训练,加强学法指导,读写结合,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开展活动,培养兴趣,广泛阅读,发挥评价激励功能,形成良好的习惯,更好地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能力 指导方法 广泛阅读 拓展延伸
  在语文教学中,常发现有的教师或手持多个教参在肢解文本,或者让学生蜻蜓点水式的阅读,便组织学生走马观花式的集体讨论或放羊式自学。结果是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实践性和学生的独特体验。理解不够深刻,无问题意识,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导致阅读能力低下。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强化有效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途径,阅读能力必须注重有序有效训练,训练时要遵循着“适”、“梯”、“力”原则,讲究“适度、梯度”,由易而难,学生拾级而上,因文而异,因人而异,逐步加大训练难度,以便最终达到触类旁通。讲究“力度”,“除非不练,练得要深刻”,训练起点不要高,但要求要严,训练要实,讲求实效。首先我们要紧扣课本按部就班地开展阅读能力训练,多读少讲把阅读的基本要点融入阅读训练当中,要求掌握阅读方法。其次找来自读课文或难度不大的课外语段,积极鼓励他们自学,教师要因人而异,点拨引导,通过有意识地运用阅读理论和方法来自读课文,要求会运用阅读方法。再次,加强训练,适当选择有一定难度的课外阅读材料,主要是近几年的中考题,较为准确地测试学生的阅读水平,也便于我们对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查漏补缺,要求熟练运用阅读方法。教师讲析时,要讲透讲深、举一反三、善于总结,要求学生多读多练,贵于坚持,阅读水平自然会提高。
  课堂教学中要严格训练,指导阅读方法,充分发挥“例子”作用,以教材为依托变“教”材为“学”教材。
  通读课文,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让学生能准确、流畅、有感情,用普通话朗读;态度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通过朗读,学生了解文章的整体构思,文章脉络,能概括文章的整体意思,比较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自主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写作背景等问题,对重点疑难,能边读边圈点批注,或写上几句读后心得。
  精读课文深入探究。教师应根据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自主地作出选择、分析、判断。学会自己提问,生成问题、合作探究、集中答疑来解决,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增强语言修养,提高语文能力。
  浏览课文,找出文章的妙处,学生学会品味课文意境,掌握创设文章意境的方法。从欣赏的角度仔细品味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深入揣摩文章语言及其表达效果,挖出文字下面的内蕴。背诵佳句,欣赏遣词造句的妙处,从具体的语言表达中说出自己对文章的评价,以便在自己的写作和表达中加以借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多种阅读,深刻理解文本,联系作者写作意图或背景材料,品味内涵,实现作者、文本、读者之间的对话,心灵的体验和感悟,就有了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和深入的文本感受和细致的艺术分析。作品潜在的含义、教师所理解的含义和学生所能接受的含义在教学中交汇,让学生“既看到文本表面的形式和内容,更能看到文本背后的深邃与独特”!
  二、课外广泛阅读,拓展生活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七~九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的要求。课外阅读要以精读课文为经,以优秀课文为纬,经纬交错阅读。以课本为中心,向课外辐射,融会贯通,拓展延伸,指导学生读通、读懂、读好课文。不断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营造气氛,开展活动
  通过引导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组织他们交流,营造读书氛围。在班级中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读书的境界,在班会上开展读书比赛,充实班级图书柜,公布每个学生的阅读篇目、笔记篇数、摘抄的条目数。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览、文学欣赏课、诗歌朗诵会、演讲赛、文学社活动、组织读书经验介绍、读书心得交流会、发表优秀习作等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互相学习,交流,相互促进。产生一种读书的神圣感,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使爱读书的氛围更浓,则更能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动力。
  2.指导阅读方法,培养习惯,选择读物
  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激励读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课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增加语文底蕴,丰富头脑“内存”。教师要更新观念,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初中生在课外阅读时易受情感的支配,要勤给学生松绑,大胆地让同学通过网络,电视、书籍等途径广泛阅读。努力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意、有机、有序地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激发、方法指导和心得交流。要灵活运用,不拘一格地传授方法,学会学习,培养习惯。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阅读索引、作摘录、记读书卡片、写随笔等好的读书习惯,努力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由随意性、消遣性阅读提升到有计划的积累性阅读和品赏分析性阅读层面上来。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并养成熟读精思的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阅读习惯。自己动手动脑,主动获取知识;养成“博闻强记”,多背诵积累的习惯。
  指导学生认真制订每学期的课外阅读计划。根据2011年《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标准“推荐书目”,找准课内材料与课外材料联结点、切入点,学生一定要根据课外阅读计划、适合阅读的系统单,适量、重点要推荐一些中外名著,每学期读2~3本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每周安排2~3节课时间去阅览看书。鼓励学生到新华书店自选读物,甚至要博览群书,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3.评价激励督促
  对学生的阅读情况,例如感受体验、价值取向、兴趣方法等给予积极的评价,教师应分阶段地开展召开读书报告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开展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举行读书知识比赛;举行朗读或快速阅读比赛;举办手抄报、演讲会、故事会、网上作文比赛等等。评价检查督促,发挥鞭策督促激励功能,更好提高阅读水平和效益。
  三、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阅读实践。”我们教师要发掘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激发学生的感悟,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要师生平等对话,交流,共同讨论。探索和构建低负高效的课堂教学结构,加强阅读方法指导,减轻学业负担,学生开始试着自己去阅读,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并贯穿于学习的始终,那么语文的课堂真正变成文学阅读的天地。
  四、要重视读与写的结合,以写促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老师要重视读与写的结合,课文都是写作中难得的范文。其思想、构思、文笔立意等等都值得学习,要求学生记下课外活动阅读中的理解感悟,积累优美文辞,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若能养成常写读书心得、笔记的习惯,再灵活运用到写作中,那就是真正做到了读书与写作的珠联璧合,教师定期相互交流赏析、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督促检查。只要学生有了习惯,就会积累下丰富的素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可喜效果就会出现。
  (作者单位: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蒿东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爱满天下,爱生如子。”教师的爱,尤其是班主任的爱,就像是一抹茉莉的花香会不经意间沁入学生的心房,育人于无声之处。我1994年参加工作,18年的教学生涯,1
产品展览会最早出现于十八世纪的英国,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其形式已发生了根本变化,其功能已发展到具有诸如展示产品、交流技术、洽谈贸易与合作等多种,其作用和影响也日益增强。
美国哈佛大学的专家经研究发现,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企业员工的潜力只能发挥出20%~30%,甚至还可能引起相反的效果;但在适宜的激励环境中,同样的员工却能发挥出其潜力的80%~90%。目前,国内
2000年是三年实现国企改革与脱困目标的最后一年,广大企业奋进拼搏,使行业整体上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特别是轴承出口创汇额创历史最高水平,在这一年里,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在理事会和常
语文教材中的美文佳作蕴含丰富的人文思想与生活哲理,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开辟多种途径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一、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她与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密切结合  “文以载道”“文道合一”是语文的重要特征,这决定了她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语文课本中选取的古今中外的诸多美文佳品,都是文学性与思想性均佳的典范之作。课文中蕴含丰富的人文思想,阐发深邃的生活哲理。那些思想与哲理是渗透在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