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瓦片上的蝴蝶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zll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冯国鄞的DNA课题,是为瓦寻根。
  一千多块瓦片、三百多块瓦当、滴水,足足两千多斤重的东西,被一位年逾花甲的老太太陆续背回了家。提到这件事,冯国鄞自己都说,“想想觉得有点好笑!”
  在这两千多斤的瓦中,数量最多的就是蝴蝶瓦,它的历史,要追溯到清朝末期。
  到360多个古镇去寻瓦
  蝴蝶瓦、共和瓦、图案瓦、姓名瓦……上千块有着百年历史的瓦片、瓦当、滴水,安安静静地躺在上海徐家汇的一个小院里。
  这个小院就是冯国鄞的家。
  自我介绍时,冯国鄞总是让别人叫她花甲老太太。她退休前是一位科技工作者,与DNA打了一辈子交道。作为主要参与者,冯国鄞建立了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精神疾病样品库,收集了众多的单基因病遗传家系,发表论文200余篇。
  可如今冯国鄞的“DNA课题”,却是为瓦寻根。过完60岁的生日,冯国鄞就出发了,背上双肩包,带着照相机,拿好交通卡,几年的时间,江浙沪一带的360多个古镇、老街、村落,都留下了她的身影。
  一千多块蝴蝶瓦,冯国鄞用一辆小推车,硬生生从江浙沪的古镇、老街搬回家。
  冯国鄞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每回出门,因为不知道能不能遇到这些有图案的瓦,所以小推车不方便次次都带着。为了将这些遗落的“记忆基因”留存,她光小推车就前前后后买了三四十辆。
  每到一处,只要看到地上有散落的砖瓦,她都要上去搜寻一番。岁数大一些的老人,还会问她是不是在找蝴蝶瓦。
  为了将这些有图案的瓦片带回家,她甚至会连续好几天去同一个地方。瓦片太多,冯国鄞一次拿不动,就分批拿回。
  家,现在俨然是一个瓦片博物馆。蝴蝶瓦、共和瓦,她可以找到起源,但还有一些图案瓦、姓名瓦,对冯国鄞来说至今还是未解之谜。比如,一块瓦上印有“东裕中瓦”,还有一块写着“马金生”,还有一些奇怪的图案。它们的根在哪里,冯国鄞还不能确定,希望有人能给予答案。
  寻砖得瓦
  追溯冯国鄞与砖瓦的缘分,得从她的童年说起。
  冯国鄞说,小时候父母逼着她学习书法,家里有一块专门用来练字的金砖,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金砖最后不知所终。退休后,冯国鄞想要重拾笔墨,希望能再找到原来的金砖。
几年的时间,江浙沪一带的360多个古镇、老街、村落,都留下了冯国鄞的身影

  金砖,也叫京砖,其实就是一种地面砖。毛笔沾了水在金砖上临帖,写了很快即干,干了又可再写。金砖质地密实,敲起来有金石之声,在明清两代曾为皇家御用,后来逐渐走向民间富户。如今人们在故宫的太和殿、中和殿与保和殿所见到的地砖,都是金砖。
  历史上金砖的制作、铺设都有着一套严格的工艺标准。明代工部郎中张向之所写的《造砖图说》记载:“入窑后要以糠草熏一月,片柴烧一月,棵柴烧一月,松枝柴烧四十天,凡百三十日而窨水出窑。”出窑后,还要用桐油浸泡,直到砖表面呈现光泽,才算最后完成。
  作为御用品的金砖,谁都不敢怠慢。年号、尺寸、督造官员的姓名,甚至连工匠的名字都要印在金砖上面。运到北京后,官府还要派官员逐块检验,方可进贡。
  嘉善的干窑曾是金砖的专属“供应商”之一,其生产的金砖成为明清两代的宫廷用砖。在明代,嘉善江泾村吕家的“明富”字号金砖和邵家、陆家的“定超”字号金砖,已打出名气。1989年,上海豫园修复时,新做的金砖就是邵家制作的。
  清光绪《嘉善县志》记载:“砖瓦出干窑镇,渐次推广至上甸庙、洪家滩、天凝庄、清凉庵、范泾、界泾等地。”
  在嘉善那个曾经的窑业小镇,冯国鄞不仅找到了心心念念的金砖,也寻到了蝴蝶瓦的根。
  “天下无敌”的家谱
  但她与蝴蝶瓦的初次相遇,却是在上海徐泾老街倒塌的房屋前。惊讶于瓦片上美丽的蝴蝶图案,冯国鄞捡了四块带回家,并开始追寻蝴蝶瓦的由来。
  据冯国鄞介绍,蝴蝶瓦出现于清代末期,是由嘉善天凝计家宅基窑主计祥盛首创。当时,计祥盛烧制出了一种质量优于普通小青瓦的瓦片,为了区别开来,在每片瓦的反面都印了一个“天”字和一只蝴蝶组合而成的图案。
  “‘天’字在上,蝴蝶在下,寓意‘天下无敌’。”冯国鄞说。
  “白云来去本忘机,三载园亭客渐稀。昨夜北风狂不歇,居然蝴蝶满天飞。”这首《竹枝词》是清光绪十六年(1890)顾福仁所著《城南樵唱100首》中的一首,写的就是当年的砖瓦生产之盛,并注:“干窑镇人多业陶,其瓦之佳曰天蝴蝶。”
  知道蝴蝶瓦的来龙去脉之后,冯国鄞脑海里就闪出一个念头:做个有心人,看看它从嘉善天凝一直流传到了哪里,有多少民居使用了这种花纹的瓦片。
  这之后,冯国鄞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刻意留心寻找这些瓦片。
  在她寻到的一千多块砖瓦上,均详细标记着收集到的时间与地点。
  浙江平湖广陈镇山塘街339号一带,江苏苏州横泾镇老街西街7-3,上海下沙王楼村傅家宅524号傅雷故居,上海黄浦区方浜中路一带……冯国鄞为蝴蝶瓦整理了家族谱系图,记录下了她找到的蝴蝶瓦出现的一百多个地址。这份家谱还在不断增加。
  在冯国鄞的寻找过程中,她发现,蝴蝶瓦在上海和浙江一带出现得比较多,在苏州相对少一些,“这可能和苏州有自己的窑有一定关系。”
  嘉善砖瓦大量供应上海的情况,其实当时的报纸就曾报道。光绪十六年《申报》就载文,“浙江嘉善县境砖瓦等窑有一千余处,每当三四月旺销之际,自浙境入松江府属之黄浦,或往浦东,或往上海,每日总有五六十船,其借此以谋生者,不下十数万人。”   到了民国时,1921年《申报》又载:“上海所需砖瓦,多向嘉善订购,为数甚钜。除一部分须由轮运外,其余均由铁路载运。”数量庞大的嘉善砖被运往上海,出现了“每日平均计有三十余辆之多”的盛景。
  踏泥必须踏7遍
  “蝴蝶瓦密度高,敲起来声音清脆,质地坚固,就算摔下来也不容易碎”,冯国鄞说,蝴蝶瓦在当时成为瓦中的爱马仕,受到了人们的追捧,大家都以用蝴蝶瓦为荣。在当时,“家里屋顶铺设蝴蝶瓦的人家都是非富即贵,一般人家是用不起这种瓦片的”。
  在冯国鄞收集的一千多块蝴蝶瓦中,本刊记者发现,瓦片上的蝴蝶姿态多种多样,有的繁复,有的只有寥寥数笔,有的体态滚圆,有的纤细多姿。“天”字所在的位置,也有各种变化,有的在蝴蝶上,有的在蝴蝶中。
  蝴蝶瓦图案的个性化,要归功于蝴蝶瓦的品牌效应。蝴蝶瓦问世后,一时间江南各地客商云集采购,蝴蝶瓦供不应求,各窑户非蝴蝶瓦不收,天凝的坯户全部改做蝴蝶瓦瓦坯。
  为了确保质量,窑户严格把关制作的每一道关口,比如,作为原料的泥要堆放两三个月,让泥中的杂草根烂尽。然后踏制泥坯,踏泥必须踏7遍,只有等泥“熟”了才可进行接下来的制坯。
  天凝的坯户为了各自区分,也为了表现自家上乘的质量,对瓦胚上的蝴蝶图案进行了一些改动。在冯国鄞的收藏里,有一块蝴蝶瓦,除了“天蝴蝶”的图案外,还在“天”字上面加上了坯主的姓“董”字,合起来就是“董家天下无敌瓦”。
  在冯国鄞收集的瓦片当中,还有一种有时代特征的瓦片,即共和瓦。“共和瓦”的瓦片上雕刻有双旗,即“铁血十八星旗”和“五色旗”。这是当时为了纪念辛亥革命胜利,嘉善的计祥盛窑主专门烧制的。
  冯国鄞说,由于社会的迅速变迁,共和瓦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因此能找到的共和瓦数量要远远少于蝴蝶瓦,但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辛亥革命当时在江浙沪一带的影响较大。
  有一种美,只有中国人懂
  除了寻找各种砖瓦,冯国鄞这几年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做江南民居构件记录上。
  2013年,冯国鄞在一个古镇看到了几扇破损的明瓦窗。这一场景被她用照片记录了下来。但一年之后,她重访古镇时,窗户进行了重新修缮,明瓦窗被替换成了玻璃。
冯国鄞

  明瓦其实并不是瓦,是一种半透明的蛎、蚌等物的壳,磨成薄片,嵌于窗户或天棚上以取光,作用同于玻璃。因此,一些地方俗称其为“蛎壳窗”或“蚌壳窗”。明瓦在明初就已经开始使用,考古人员在为郑和下西洋打造所乘宝船的龙江宝船厂遗址中,就发掘到了8枚明瓦。明瓦安装在宝船的窗户上,可解决宝船的采光问题。
  在不少地方,如上海高桥、金泽古镇、闵行江浦古镇、甪直、周庄、黎里、西塘、常熟唐市、嘉兴千窑古镇、杭州陆游故居、无锡荡口等地,冯国鄞都看到了还保留完好或残留的明瓦窗。
  明瓦早已被玻璃代替,但冯国鄞知道明瓦的制作手艺并没有消逝。在她的家里就有一扇明瓦窗,是一位明瓦窗的老屋主人送给她的。
  在冯国鄞的家里,有一本已经有些泛黄的笔记本。
  “2012年5月18日,去了上海青浦区金泽镇上塘街101号王家。有6扇长窗门,上一半为蛎壳窗,但中间两扇因经常开门而没有了,其余四扇保存完好。”
  “2015年5月6日……到芦胜村5组18号老宅,再往前走右手弄堂走到兴福寺庙后方有一堆瓦片,找到蝴蝶瓦好多块……”
  这个笔记本记录着冯国鄞几年以来每次对古镇老街的探访。
  每次出门前,她都要提前做很多功课,比如要去哪个古村,去了之后主要看什么,做到心里有数。回来后还要详细记录下来,什么时间,去了哪里,看到了什么。
  几年下来,冯国鄞拍的古镇老街照片有十万张左右。在她家客厅的一角,30多本相册整齐地摆放着。每本相册根据拍摄内容,被冯国鄞分为瓦当、河埠、缆船石、矮闼门、插花石等。
  每张照片冯国鄞都会做一个备注,记录下拍摄的时间地点。
  冯国鄞镜头下的江南民居,有的重新被修复,有的永远消失了。幸运的是,冯国鄞的这些记录,已被整理成书,近期将出版。江南民居的建筑密码,也将逐渐为更多人所知。
  冯国鄞说,她很认同一句话,“有一种美,只有中国人懂。”
其他文献
中美经贸合作给美国地方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利益是美国各州争相对中国示好的重要原因。美国华盛顿州民主党众议员里克·拉森近期接受《纽约客》采访时,便称自己为“熊猫拥抱者”。  蔓越莓,一种小巧的红色浆果,在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前夕登上了《华尔街日报》。美国东北部马萨诸塞州的果农发现,在短短数年时间内,遥远的东方消费者已成为这种水果的最重要客户。  美国农业部的统计显示,从2012年到2016年短短4年间,美
为了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党费收缴和管理工作,一些国家部委正多措并举,着力提升党费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近日也有央企在自己的党建云平台上增加“党费通”应用功能,开展党费在线交纳试点。  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8875.8万名。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许多人关心:这么多党员每年交了多少党费?交纳的党费又是如何管
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如此轻易地与陌生人呼朋唤友  美籍著名作家胡赛尼近日推出新作《海边的祷告者》。在接受英国媒体的专访中,胡赛尼回忆了阿富汗的一个生活细节:作为一個游客,在喀布尔街头和陌生人的一次谈话,最后都可能演变成被主人邀请去家里做客、吃饭。  2008年我曾在中东背包旅行,伊朗、叙利亚、埃及、黎巴嫩,几乎所有去过的中东国家,都有相似经历:被陌生人攀谈、引路、赠予食物、参观主人的居室、共赴晚餐,甚
医药企业专业人士在试用ePConnect  饭后,李飞(化名)照常定了一个30分钟后的闹钟,用来提醒自己按时吃药。然后熟练地打开了一款名为“ePconnect”的软件,将自己当天的身体状况输入,并点击上传。  李飞是一名丙肝患者,目前正作为一名受试者在尝试使用一款新药,并且尝试使用App软件管理自己的用药情况。“我每天都要把疾病症状、身体感受和用药后的反应记录下来并上传,状况不好的时候还会有一些基
有家长质疑,学生日常作业繁多,增加“电子书包”意味着增加了海量知识点和题库,不过是“大书包里又装了小书包”,不利于学生减负  新学年,福建泉州部分家长反映,其孩子所在学校引入“电子书包”用于课堂教学,让家长自愿选择购买。此举引发不少家长的关注,并对“电子书包”的弊端表示了担忧。  教育专家则认为,在网络化、信息化时代,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越来越重要,“电子书包”改变了传统课堂的形式,可以让教
初中同学群、高中同学群、大学同学群……通过社交媒体,不少人加入了各类同学群。有的甚至连幼儿园、小学同学都建了群。但不少群建群时热热闹闹,不久就冷冷清清,少数几个人唱“独角戏”,大多数人都成了“潜水员”;有的群还逐渐异化成为“拉票群”“广告群”“助力群”,虽然反感,但是碍于情面,也不好意思贸然退出。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潜水”  “你看。这个是小学同学群,最近的一次有人留言是在4月23日,半年没有人在
黑陶非遗传承人苏日华  黑陶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苏日华两年多前从山东日照来到湖北荆门,也就是从著名的黄河流域两城遗址所在地来到长江中游屈家岭遗址所在地。  走进屈家岭屈陶文化馆,一件件做工精致、形态各异的陶壶、陶杯、陶瓶以及各种仿古器物陶鼎、陶罐、陶缸等,琳琅满目,古朴美观。这些散发着浓厚泥土气息的黑陶制品如今成了珍贵的艺术品和收藏品。  跨越了5000年历史的黑陶工艺在屈家岭重放光彩离不开苏
在科潘遗址的考古发掘间隙,中国考古学家和当地考古工作者在林间空地欢聚小憩  1570年,西班牙探险家迭戈·加西亚·德帕拉西奥在洪都拉斯的热带雨林偶然发现了一片未知的拉美古代文明废墟,将沉寂七个世纪的“美洲雅典”——科潘重新拉回到人类文明的视线中。  从2015年开始,科潘遗址上出现了一群中国人的身影,时至今日,他们仍然驻扎在遗址周围。  他们是谁?在做什么?  他们是中国考古队。  站在距离洪都拉
“懂教育的不懂互联网,懂互联网的不懂教育”,这或许是对整个行业浮躁氛围的最好概括  中国的互联网教育曾经历一轮政策利好。  2012年9月5日,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2014年11月,教育部等五部委出台了《构建
近日,媒体调查发现,一些学生为中考体育拿高分,竟服食兴奋剂类药物。家长认为,“现在不拼一把,以后就没机会了”“有啥副作用,等上了高中再慢慢往回补”。  体育纳入中考分数的制度安排对增强青少年体质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以考促运动”的指挥棒下,为求高分走后门、拉关系、替考、服用兴奋剂等作弊行为也屡禁不止。  兴奋剂“入侵”中考体育,谁之过?中考体育制度异化为应试,需要怎样反思?  我们的目标是: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