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绿意浓浓的课堂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TAL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不由得让人想起自然健康的蔬菜,枝繁叶茂的森林,生机勃勃的草原,这些都是那么令人向往。作为教育者,我们把目光转向课堂,是不是也应追寻那一抹令人惬意的绿色呢?
  绿色的课堂是没有污染的课堂,是环保的课堂。语文教育要以生为本,营建绿色生态的语文课堂,既要倾注人文关怀,又要注重语言训练,既要让学生放飞梦想,又要让学生脚踏实地,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情智共生──享受学习之趣,体验成功之乐,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地成长。不知不觉,一片片绿色的叶子走进了我理想中的课堂,那么清洁、滋润、灵气,让我的绿色课堂更鲜亮、更具活力,达到“翠色欲流”的无痕境界。
  一、“繁华落尽见真淳,铅华洗却见本真。”——课堂是一片“真实”的绿叶
  绿色是清洁的。她没有污染,真真正正,干干净净。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她的清爽,知道她很健康;绿色的课堂首先应该是真实有效的,“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根”。 真实有效的语文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既然是自己的课堂,自然应该是自由的,真情流露的。
  “花盆里长不出参天松,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真实的课堂离不开生活,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课堂是学生生活的园地,是师生充满灵感、充满激情并充满理想的生活过程,是培养和完善生活世界的过程,我们要让课堂回归生活世界,回归儿童的生活,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敢说话、说真话。
  在教学二年级的语文课《雨后》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小妹妹的心理活动,我问学生:“小朋友,你们知道小妹妹为什么会走得这么小心吗?”“因为小妹妹心里很紧张,怕摔跤!”“因为路上很滑,如果小妹妹走路不小心,就会摔得很疼的。”“也有可能妹妹怕水花弄脏她的花裙子。”这些都是合乎情理的答案,这时,角落里传出一个低低的声音:“因为小妹妹很喜欢小哥哥。”顿时,教室里嘈杂起来,大家都怪这个孩子没有听清楚老师的问题,分明在课堂上捣乱。不管她的答案是否合理,我都应该保护这个快被伤害到的小女孩,我笑着让孩子把话说完,于是,这样一段低低的,带着浓浓生活气息话语感动着我和每一位孩子:
   “小妹妹很喜欢他的小哥哥,如果小妹妹摔跤的话,妈妈一定会骂哥哥的?上次,我的哥哥带我出去玩,我不小心划破了手,妈妈就批评哥哥没有照顾好我,我很喜欢我的哥哥,看见他被批评,我就很难过!””
  学生自己的课堂是生活的,生活是具体生动充满情意色彩的。原来,小雨那一个关于“妹妹喜欢哥哥”的理解来源于她一次偶然的生活经历,也正是这一个“偶然”,让孩子走进了文本中另一个更美的世界。我很庆幸,自己当时没有让这一个不和谐的小音符停止跳动,耐心地听完了孩子的真话。
  课堂上,教师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耐心引导学生以生活为桥梁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在真实本色的课堂上,让我们看到了根的舒展、茎的拔节、花的缩放、果的甜美……课堂这一片绿叶成为学生生命发展的平台,心灵成长的绿洲。
  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课堂是一片“情感”的绿叶
  绿色是滋润的。如春雨、如朝露,无声无息,情意却便在天地之间灵动。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语文学习有价值的不只是理性的认识,更多的是感性的体悟,情感是内核,情感是血肉,情感应是语文教学生生不息的脉搏。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教师带进课堂的永远是阳光,留给学生的永远是晴空,学生在课堂上是情动而辞发,触景而生情!
  (一)送给学生浓浓爱意
  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欣赏和分享。因此,教师本身的情感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深厚的。这种情感来自于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和强烈的责任感。先感动自己,才能打动学生。先尊重信任、理解学生,学生才会敬佩、体谅老师。
  曾经有幸听过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上的一节公开课,其课堂上的一个细节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于老师在叫一个学生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时,担心背书的学生因紧张而背不下来,便悄悄地对旁边学生说,如他背不出来,请你提醒一下。于老师对旁边学生的一句简单的交待,隐藏着浓浓的爱意,保护了学生自尊心。
  于老师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对学生的关爱让人怦然心动。课堂上,让浓浓的师生情在课堂上汩汩流淌,学生在教师的温馨关爱下茁壮成长,奇迹将在不经意之间创造出来。
  (二)尊重学生别样的情意
  《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和感染,注意教学内容的價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课堂上,我们学会欣赏学生充满个性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交流,让我们的教育在欣赏中闪现爱的光华,享受爱的温馨。
   三、“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课堂是一片“纯美”的绿叶
  绿色是光泽的。阳光普照,熠熠生辉,焕发出勃勃生机;孩子幼小的心需要美的滋润,灵动的智慧需要美的激活,教学的高效率需要美的推动。一句话,充满绿意的课堂不能没有美。
  (一)和谐之美
  和谐的语文课堂应是师生心灵融通,实现情感共振的绿洲。
  和谐的课堂首先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的人文氛围。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巧妙地把教师的身份隐藏起来,牵着手与学生一起面对文本、亲近文本、走进文本,实现师生心灵融通,情感共振。让学生沐浴灿烂和谐的阳光,引导学生迅速进入五彩缤纷的语文课堂,学习就会成为愉快地交流、碰撞、体验的过程。
  (二)清新之美
  著名特价教师周一贯老师强调语文教学呼唤低碳课堂,认为当下的语文课堂关键在于“素”一点,即“清新、简洁、自然状态下没有雕琢痕迹的课”,就如绿色食品,没有深加工,没有添加剂,没有时尚的包装。但这样素色的课堂确有着清丽不俗之气,这样的课堂是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乐园,是学生最向往的地方。
  著名特级教师 薛法根老师一直主张简简单单教语文, 一堂《桂花雨》让人感觉到了阵阵清新,课堂上没有花俏的环节,没有媒体的辅助,没有煽情的渲染,一支粉笔一本书,简简单单,扎扎实实。整堂课,薛特运用板块教学的模式,先进行字词学习,然后体会这桂花香中的香与甜、爱与愁,最后引导孩子们学习表达,模仿句式进行写话训练。课堂上到处透着缕缕清香,让人仿佛也“沉浸”在浓浓的桂花香中,仿佛看到了桂花漫天飞舞的纯美画面!这是一种如“桂花雨”般清新脱俗的教学,简单而深刻,耐人寻味。
  绿色生态的语文课堂追求课堂的自然、和谐、民主、平等、开放、快乐、生成。课堂充满了“心有灵犀一点通”、“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心灵放飞了,想象就张开了,灵性唤醒了,智慧生长了。相信,只要我们让片片“真实”、“情感”“纯美”的绿叶飘进课堂,我们的课堂将会一碧千里,生机勃勃!
其他文献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语言的含蓄,意蕴的深邃是其最大的特点。诗歌鉴赏教学,在新课标里已作出明确的要求:在初中阶段,“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在高中阶段,又有进一步的要求:“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 “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诗歌的教学
作为语文教师,我对小学作文教学作了一些深入的反思,教师到底怎樣才能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从而能动地去反映他们多彩的生活?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和探索,我认为作文教学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尝试:   一、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是学生借助自己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的理解,独立完成的一种综合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表达欲望是作文成功的前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也被新的教学理念所覆盖,那么,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讲究教学艺术,提高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呢?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转变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由于新课程标准对现代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和新目标,所以初中语文新教材的呈现方式和编写思想与传统教材截然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解放思想,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紧扣新课改的核
在我的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一个很多教师达成共识的问题,那就是在课堂中提问的人越来越少。我认为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尤为重要。我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民主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敢问  很多教师都有感触,课堂上,学生主动提问的现象越来越少。追溯原因,有的学生怕丢脸,不好意思问;有的学生胆子不大,不敢问。因此,为学生创设一个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损害患者血清白介素1(IL-1)和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分析IL-1、IL-6水平与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的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肾小球
正文:  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几种语文教学课型的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情况,下面就这几种课型的具体操作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多媒体导入的课堂教学  在我们中小学的语文课程设置中,大体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等体裁,无论何种体裁,我们都需要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多媒体教学各尽其用,而不是一味的认为只要将课堂一开始打扮的声色俱全便是巧妙之极。采用多媒体导入教学,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新世纪对人才的智力特征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和求导性。高中语文教学要适应这个全新的要求,必须明确教学过程的重点:(1)正确处理语言训练与思想教育的关系,努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能力;(2)在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3)努力使学生初步具有鉴赏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学从读到说到写有着明显的脱节现象,一般是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客观事物或事理进行介绍或解说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新的科学知识。从传统教学中,我们感觉教学说明文时,课堂气氛像死水一潭,学生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教师费尽了心血,效果却很不理想。由于说明文在表达上重在说明事物的特点、性质、成因、作用等;在语言上注重科学性、准确性,缺少生动性;在内容上比较浅显易懂,叙事性、故事性較弱;在教学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方面又比较抽象、枯燥
【研究背景与目的】  阿霉素对多种肿瘤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但是阿霉素也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尤其是对心脏、肝脏、肾脏以及造血系统的损伤。其中对心脏的损伤受到广泛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