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研究黄斑厚度与近视程度关系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limengwais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正视与低、中、高度近视黄斑厚度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在广东医学院志愿参加研究的学生137名(268只眼).其中:年龄18~27岁;矫正视力≥1.0,眼压≤21 mmHg;正视47只眼,低度近视70只眼,中度近视102只眼,高度近视49只眼.使用Topcon3D 1 000 OCT对其进行黄斑检测,并将正视与低、中、高度近视黄斑厚度进行比较.结果 正视与低、中、高度近视的黄斑中心区厚度分别为(226.36±21.68)、(231.36±19.28)、(227.06±17.41)和(231.51±19.17) μm.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分别为(281.45±11.49)、(277.70±12.03)、(269.93±12.05)和(268.38±10.97) μm.低、中、高度近视与正视相比较,黄斑中心区厚度和黄斑中心凹厚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1.29、1.04,P=0.28、0.38).中度近视的黄斑内环(内下方除外,P内下=0.18)和外环厚度均比正视和低度近视薄,其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矫正视力正常的年轻近视患者,其黄斑中心厚度仍保持正常.但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将随着近视度数的加深逐渐变薄,并且变薄的量会从外向内逐渐增加。

其他文献
【摘 要】自青霉素应用到临床后,氨基糖苷类、氯霉素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多肽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相继问世,其后又研制出酰脲青霉素、头霉素类、单氨菌素碳青霉烯类、氧头孢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一系列新型高效抗生素。但是现在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十分严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张致平教授就抗耐药菌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