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中国语言学自主创新之路”学术讨论专栏:永远要以振兴中华学术为己任——《语言丛稿·自序》

来源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a_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五四运动以来。我国的语言研究始终以学习欧美为学术潮流。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探索、钻研、奋争、积累。不少有识之士明确提出:中国的语言学研究在取古今中外学术精华的同时。必须自强不息。必须在世界学术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一学术观念。随着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进程的加速。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以及语言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同。是的,不自主就不能创新。为此.一向鼓励学术创新的本刊特辟“走中国语言学自主创新之路”学术讨论专栏。支持中国语言学研究走自主创新之路。本期隆重推出的何九盈、鲁国尧、孙玉文三位先生的文章.都主张不崇洋、不排外,强调中外平等对话。旨在引发大家的学术探讨热情。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学者参与这一话题的讨论.共同促进中国语言学研究的繁荣与发展。
其他文献
度量人均收入差异的泰尔指数可分解为人均劳动生产率、就业率、活动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和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四个因素,利用2001年~2010年我国各省相应数据分析我国对人均收入差异影响最大的因素后结果显示:每个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对地区间人均收入的差异影响逐渐增强,且从2009年开始成为影响地区间人均收入差异的最大因素;利用2005年-2010年各省相关数据,基于偏离份额法分析人均劳动生产率在省际间存在的差异主要是归因于区域间产业结构差异还是部门纯生产率的差异,发现各部门纯生产率的差距对劳动生产率差异
逻辑哲学的一个具体困难在于:与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和历史学相比,逻辑学本身有一个欠发达的学科身份。像其现代形式的任何东西都起步非常晚,逻辑学系很罕见,至少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大学中是如此。它目前分布在数学系、计算机科学系和哲学系,并且在每种情况下,都带有某些其主学科的特征。由哲学关切带动的逻辑是哲学逻辑,其在原则上与逻辑哲学截然不同,尽管在实践上二者往往不易区分。此外,逻辑学包含许多相互间没有太多共性的各种分支,比如模型论、证明论、集合论、递归函数论,以及哲学逻辑。因此,逻辑哲学应该反思什么并不是完全
对文化冲突和人格取向的审美思考──评长篇小说《蓝眼睛·黑眼睛》蒋守谦1993年,长篇小说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寂以后,忽然受到社会的青睐,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创作高潮。马瑞芳的《蓝眼睛·黑眼睛》就是在这个创作高潮中面世、以其鲜明的思想和艺术特色而引人入胜的...
期刊
在中国文学诸文体中,辞赋与地理关系最为紧密。《古文苑》选录的地理赋,既包含有曾经真实的空间存在,也坦露着赋家丰富的精神世界。它们再现了中古时期的部分交通路线,展现了沿途的自然人文景观,抒发了赋家对自然景致、疆域风物、雄伟山岳和中心帝都深广的地理情怀。辞赋因这些地理表述参与其中,从而表现出征实求真、时空结合、情由景生的文学特征。
德塞都将积极的阅读形容为“盗猎”,并指出这种“盗猎”是一种“挪用”而不是“误读”。在此基础上,德塞都还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关于粉丝文化的重要洞见:读者不单单是“盗猎者”,他们还是“游牧民”。总是在移动,不断向其他文本挺进,挪用新的材料,制造新的意义。德塞都的“盗猎”模式强调了意义制造的过程和大众阐释的流动性。德塞都的模式对文本意义的性质保持了一种不可知论的态度,使得各种竞争的和矛盾的阐释也都具有效力。德塞都的理论并不一定拒绝作者意义或学术阐释策略的价值,因为它们也提供了它们自己的愉悦和回报,这是不容忽视的
传播性病罪的实质理当定位于对他人身体健康或公共卫生的侵害,但现行法设立本罪所意欲保护的法益却是社会风化,国民之身体健康权利仅仅居于“随意客体”的尴尬地位,这显然不利于性病、艾滋病的防治,不利于对国民健康这一重大法益的保护。所以,调整我国现行法关于传播性病罪之保护法益,是有效维护公共卫生、保障国民健康的必然:一方面,性病、艾滋病相对于其他传染病而言,具有流行病学和社会学意义上的特殊性,单独立法利于对这类特殊传染病的防治;另一方面,根据疾病在性质上的严重程度分设结果犯和危险犯.并配之以相应的法定刑,利于合理划
中华民族历史理性的崛起发端于周代。历史理性之所以在周代崛起,除了统治者提倡的因素之外,还有两个文化因素为之奠定了重要的前提条件。一是人文色彩浓厚的“神道设教”:在周代披着宗教神学外衣的“神道设教”除了向世人灌输的迷信观念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将大量有功于民的历史人物列入祀谱.以推行教化,它向人们传递的是一种继往开来的历史理性。二是周人对典策的高度重视:周代典策中蕴涵着丰富的社会历史知识和政治管理经验,它在周代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举凡重大事件,统治者必定向历史典策中寻找依据。典策在当作行政运作的依据
在研究晚清以来中国文化转型问题时,梁启超的语言文字研究常被忽视。事实上语言文字问题与文化变革紧密相关。粱启超的语言文字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倡导国语。进而倡导新小说,这是民族国家意识的体现;(二)推进汉语研究现代进程。具体体现在比较眼光、历史意识、科学精神三点;(三)坚持语吉工具论,但晚年已意识到文学革新与语言之间存在的直杂关联。认识有所突破。梁启超的研究决不只限于学科意艾,它实际关联到中国文化现代性以及文化认同的问题。这也是五四一代学人所面对的重大文化课题。
对于《合并字学篇韵便览》中入声究竟是否消失了,学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存在入声,有的认为没有入声。差异较大的是清入声,有的认为跟读书音有关,有的认为应分为文白两个系统,其中白读音已经消失,而文读音还保留一个独立的调类。学者们要么只就《等韵图经》,要么只就某一类入声字加以探讨.在资料的全面性方面似乎还有所欠缺。如果对《合并字学篇韵便览》中常见的古入声字作一个较为全面的考查,便可确认该书中入声确实已经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