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入海水道二期滨海枢纽永久与临时结合的通航布置方案

来源 :水运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misad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扩建滨海枢纽二期渡槽为不断航需开辟临时导航航道,根据航道网规划要求,要考虑临时船闸永久使用.根据施工导航期和永久通航期的航路组织、现状和预测船型、货运量预测、船舶安全航行等要求,确定永久与临时结合的船闸和临时连接段航道规模及通航布置方案.结合临时导航期和永久通航期的河道地形、流量和水位分析不同部位的通航水流条件.结果表明,该布置方案通航水流条件均满足要求.根据项目特点提出下一阶段需重点研究的方向,对类似永久与临时结合通航方案的布置具有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为满足生态需求,生态礁群内需要营造具有特定要求的水动力环境,且结构内部不能淤堵.在淤积型潮间带,需要通过合理的礁体布置,并在波浪作用下实现.针对生态礁体格栅面迎浪对齐摆放、中空面迎浪对齐摆放和交错摆放3种布置方式,通过断面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生态礁体场内水流形态、流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在波浪作用下,礁体结构内外侧流场均呈三维特征,礁体群内各点流速衰减总体上呈均匀递减的形态.2)在平常波浪条件下,中空迎浪对齐摆放方式流速衰减至0.5~1.0 m/s,较好地符合了生态礁体场内流速的要求.
沥青铺面以沥青混合料面层-水泥稳定碎石(水稳)基层结构为主,而境外欠发达地区通常缺乏稳定的原材料供应,自建水稳拌合站亦相对困难,水稳的施工质量、进度往往难以保证.为解决该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水稳替代材料.综合分析适用性、原材料供应等因素,选择级配粒料为替代材料,并合理分析转换系数、优化级配粒料层厚度,可以有效降低施工难度和风险,确保质量、进度、成本可控.以南亚某港口项目采用沥青-级配粒料铺面结构为例,介绍该型铺面结构在境外欠发达地区的应用.实施效果表明:级配粒料压实性好,沥青表面无裂缝、车辙,道路无明显差
某工程建设于岛礁地形,水域波浪掩护条件差、潮流强劲、泥沙含量高,对建设陆岛交通码头极为不利.如何掩护港池、归顺水流、减少淤积是该工程水域平面布置的重难点和关键技术问题.通过分析建港条件,结合模型试验结果提出密排桩防波堤和码头水工建筑物相结合的设计方案.该工程在建设期间经受了台风、寒潮等考验,挡浪效果明显,解决了建设难题,也为相似岸线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根据河道水流特点及模型计算精度和效率,长江干线一维水流数学模型通常以大通为界,将宜昌以下河道分为宜昌—大通、大通—浏河口两段,分别建立径流和潮流模型.而在当前新水沙条件及新型复杂江湖河网关系下,传统的两分段模型难以整体解决长河段复杂河网的水流模拟问题.针对该问题,研发了基于高精度、高性能有限体积法的一维河网水流数学模型,其采用SLIC的数值格式求解相邻单元交界面通量,在处理河网交汇方面以控制体为计算单元,简化求解复杂河网系数矩阵.该模型物理过程更为清晰明了,计算更加方便快捷.将研发的一维河网水流数学模型应
软体排沉排过程中受到移船、水流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撕排现象.为探究顺水沉排过程中相对移船位移、水深、表面流速和布置加筋条对排布受力的影响,基于悬链线理论建立软体排数学模型,考虑流速沿水深的指数分布,开展系列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相对移船位移对排布应力的影响最大,表面流速和水深次之;排布最大轴向和横向应力均出现在排布顶端,沿排宽方向表现为两端大、中间小的特点;布置加筋条能够显著降低排布的轴向和横向应力,防止撕排现象发生.
航道工程勘察野外工作的水域钻探作业因受气象环境影响,导致勘探船舶偏离指定位置区域而无法及时预警.在项目实际管控中存在信息服务能力弱、无法直观有效地追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业务数据等情况.研究北斗/GNSS、BIM、GIS,充分结合北斗/GNSS在定位及BIM在信息传递、共享等方面的优势,依托某航道工程勘察项目进行预警、业务数据管控等探索和验证.实践证明:在航道勘察管控中综合利用BIM、GIS、北斗/GNSS定位数据,可提升预警和信息服务能力.
为掌握细颗粒淤泥在盐水环境下的起动规律,利用可循环水槽开展盐水0‰泥(仅水体含盐)、盐水盐泥(水体和泥沙均含盐)和0‰水盐泥(仅泥沙含盐)3个系列的泥沙起动水槽试验.基于PIV(粒子图像测速)系统和数字图像灰度处理技术实现泥沙起动流速的定量判别.结果表明:水体或黏性泥沙的含盐度越高,黏性泥沙越难起动.黏性泥沙起动流速与水体盐度或泥沙盐度呈对数关系,盐度0‰~10‰范围内起动流速急剧增大,10‰~40‰范围内缓慢增大.对于同一含盐度而言,0‰水盐泥的起动流速最大,盐水盐泥起动流速次之,盐水0‰泥起动流速最小
海洋疏浚泥一般具有颗粒细、含水率高、渗透性差等特点,药剂真空预压法能够大幅提高海洋疏浚的加固效果,但是,目前关于渤海湾海洋疏浚泥的药剂絮凝与固结特性不甚清楚.为此,基于东营吹填土的矿物成分与物理性质,对经过CaO与APAM两种絮凝药剂预处理后海洋吹填土的絮凝特性与固结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疏浚泥为淤泥质粉质黏土,矿物成分以石英、碳酸钙为主,且含有一定量的白云母、绿泥石等黏土矿物;加入有机絮凝剂APAM后絮凝速率非常快,添加量在100~300 g/m3范围内,只需约5 min即可完成固液分离,并
对矿渣和石灰掺量低于20%情况下固化疏浚淤泥的效果进行室内对比试验,通过测试不同龄期试样的含水率、pH值及力学强度,结合成本和环保性,综合评估矿渣和石灰的固化效果.结果表明,矿渣消耗水分能力较石灰略强;当矿渣掺量超过12%,淤泥pH值、抗剪强度不再增长,且7 d后无侧限抗压强度增长占比大;石灰掺量超过2%时,淤泥pH值维持在12,无侧限抗压强度发生倒缩现象,掺量超过6%时,淤泥抗剪强度不再增长;同掺量下,石灰提升淤泥pH值、黏聚力、早强性效果优于矿渣,提升内摩擦角效果差;石灰掺量仅为矿渣量的一半即可达到填
位于极寒地区海域的码头,若要保证全年运营,需要采取除冰措施,并对船型组合进行合理安排,以满足其运量要求.以加拿大北极地区某矿石出运码头工程为例,针对其所在地自然条件、冰况、运营要求等特点,提出适用的冰级散货船船级、破冰船及气泡系统等除冰方案以及满足运量要求的船型组合,并通过泊位利用率的计算对船型组合进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