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基础;自信;方法;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2-027-01
常常看到很多的高一新生,当他们怀揣着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和对高中数学知识的憧憬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大多收获的不是喜悦,而是沮丧。存在的普遍现象是:由于数学知识抽象,有些同学听不懂,有些同学课堂能听懂,就是课下作业不会做,更有些同学上课能听懂,作业也会做,就是成绩提不高,考试成绩由初中的高分一落千丈。几次的考试“失利”,意志薄弱的同学和自尊心强的同学就会对自己彻底失去信心,甚至惧怕数学,彻底把自己列在数学差生的行列,数学学不好成了他们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从此,数学这门课程成为他们继续学习和敲开大学校门的拦路虎。如何帮助高一新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实效是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应该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本人从老师的角度和学生的角度两个方面总结出以下解决的方法。
一、从教师的角度
1. 上好高一第一堂数学课,让学生了解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这堂课不要满怀激情的去讲什么是集合,而是和学生聊聊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特点与变化:一是高中数学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等相当多,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二是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有集合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等;三是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高中数学的特点,再对学生提出学习高中数学的方法。
2. 课堂教学低起点,缓坡度,狠抓基础教学和通性的教学。
3. 制作多媒体课件,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和数学概念,提高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指出: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它们能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数学测试题以基础题为主,让学生考出好成绩,增强学习自信。
5. 重视考试后学生的心理疏导和鼓励。考试评价是对学生评价的重要环节,但是我们更要重视考试后学生的心理疏导。也许一次考试,会使学生信心百倍,勇往直前,也许一次考试,会使学生永远放弃对数学的学习。所以一定要抓住每次考试的契机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大肆”表扬,对没有进步的学生单独叫到办公室面对面分析试卷,讲解试题,找出试卷中的亮点,再激励,再树立自信。
二、从学生的角度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实效。
1. 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有针对性地指导高一新生做好课前预习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教师提前一天编制一份预习提纲,对较抽象的概念、技巧性强的推理论证及一些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内容进行预习。通过预习并不一定要求她们完全理解、掌握,就是一知半解也没关系,只要带着问题去听课就可以促使她们听课时能有的放矢,突破难点。最关键的是通过预习可改变学生紧张的心理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2. 要求学生记笔记,更要教会他们记笔记。数学笔记应包含知识的重点难点、知识结构和相互关系,体现出常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能够分析数学的思维过程。教师要给学生讲清楚笔记不是课本上的概念、公式、性质的简单重复,书上有的定义、例题不必再记,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听课上。笔记采用“记梗概、留空白、后填充”的办法,对于老师补充的知识和内容重点记一记,对于老师讲解的典型的方法,尤其是书上没有的内容做详细笔记,这样既保证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又强化了课后复习,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3. 养成“先看课本,后整理笔记,最后独立作业”的习惯。
4. 及时总结复习,及时反思提升。
5. 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把平时做错的题进行改错,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索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
总之,数学内容的巨变和学习方法的落后,使高一新生学习数学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地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所以,在学生面前,我们更要充满爱心和耐心,在教学中狠抓“双基”,以讲清公式、定理、性质的证明思路为突破口,让学生在提高基本技能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自觉及时地总结思路,总结解题规律,我坚信,有老师的呕心沥血的引领,同学们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实效,才能进一步学好高一数学。
关键词:基础;自信;方法;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2-027-01
常常看到很多的高一新生,当他们怀揣着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和对高中数学知识的憧憬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大多收获的不是喜悦,而是沮丧。存在的普遍现象是:由于数学知识抽象,有些同学听不懂,有些同学课堂能听懂,就是课下作业不会做,更有些同学上课能听懂,作业也会做,就是成绩提不高,考试成绩由初中的高分一落千丈。几次的考试“失利”,意志薄弱的同学和自尊心强的同学就会对自己彻底失去信心,甚至惧怕数学,彻底把自己列在数学差生的行列,数学学不好成了他们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从此,数学这门课程成为他们继续学习和敲开大学校门的拦路虎。如何帮助高一新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实效是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应该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本人从老师的角度和学生的角度两个方面总结出以下解决的方法。
一、从教师的角度
1. 上好高一第一堂数学课,让学生了解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这堂课不要满怀激情的去讲什么是集合,而是和学生聊聊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特点与变化:一是高中数学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等相当多,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二是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有集合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等;三是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高中数学的特点,再对学生提出学习高中数学的方法。
2. 课堂教学低起点,缓坡度,狠抓基础教学和通性的教学。
3. 制作多媒体课件,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和数学概念,提高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指出: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它们能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数学测试题以基础题为主,让学生考出好成绩,增强学习自信。
5. 重视考试后学生的心理疏导和鼓励。考试评价是对学生评价的重要环节,但是我们更要重视考试后学生的心理疏导。也许一次考试,会使学生信心百倍,勇往直前,也许一次考试,会使学生永远放弃对数学的学习。所以一定要抓住每次考试的契机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大肆”表扬,对没有进步的学生单独叫到办公室面对面分析试卷,讲解试题,找出试卷中的亮点,再激励,再树立自信。
二、从学生的角度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实效。
1. 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有针对性地指导高一新生做好课前预习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教师提前一天编制一份预习提纲,对较抽象的概念、技巧性强的推理论证及一些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内容进行预习。通过预习并不一定要求她们完全理解、掌握,就是一知半解也没关系,只要带着问题去听课就可以促使她们听课时能有的放矢,突破难点。最关键的是通过预习可改变学生紧张的心理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2. 要求学生记笔记,更要教会他们记笔记。数学笔记应包含知识的重点难点、知识结构和相互关系,体现出常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能够分析数学的思维过程。教师要给学生讲清楚笔记不是课本上的概念、公式、性质的简单重复,书上有的定义、例题不必再记,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听课上。笔记采用“记梗概、留空白、后填充”的办法,对于老师补充的知识和内容重点记一记,对于老师讲解的典型的方法,尤其是书上没有的内容做详细笔记,这样既保证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又强化了课后复习,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3. 养成“先看课本,后整理笔记,最后独立作业”的习惯。
4. 及时总结复习,及时反思提升。
5. 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把平时做错的题进行改错,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索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
总之,数学内容的巨变和学习方法的落后,使高一新生学习数学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地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所以,在学生面前,我们更要充满爱心和耐心,在教学中狠抓“双基”,以讲清公式、定理、性质的证明思路为突破口,让学生在提高基本技能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自觉及时地总结思路,总结解题规律,我坚信,有老师的呕心沥血的引领,同学们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实效,才能进一步学好高一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