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菌发酵豆粕的效果及代谢产物研究

来源 :动物营养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boy8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添加饲用复合菌发酵豆粕后营养物质、抗营养因子及代谢产物的变化,本试验以豆粕为发酵原料,按照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的接种体积比例不同设置9个组(G1~G9组),其中对照组仅添加试验组所添加菌液等体积的无菌水。在料水比为1∶0.42、温度为37℃、接种量为12%的条件下发酵5 d,在不同的发酵时间(1、2、3、4、5 d)动态取样,测定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pH,发酵结束后,对各组的粗蛋白质、小肽、粗脂肪、粗纤维、大豆球蛋白、有效磷及毒素及代谢产物含量进行测定。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代谢产物的变化,试验分为5组,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组(Bac组)、乳酸菌组(Lac组)、酵母菌组(Yea组)和混菌组(Mix组)以及对照组(CK组),分析发酵豆粕的差异代谢产物。结果表明:当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的接菌的接种体积比例为6∶2∶3(G5组)时,发酵效果最好,与对照组相比,粗蛋白质、小肽和有效磷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小肽含量增加了34.75%;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下降(P<0.05);大豆球蛋白含量降低至(107.19±14.21) mg/g(P<0.05);黄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含量也显著下降(P<0.05)。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发酵过程有效提高了黄豆苷元、α-乳糖等有益成分含量。综上所述,添加饲用复合菌发酵豆粕显著降低了大豆球蛋白的含量,同时提高小肽、黄豆苷元和α-乳糖的含量,达到提高饲料品质的目的。
其他文献
从深海沉积物样品ES0109中分离到一株具有高内切葡聚糖酶活力的细菌DY3,对其16s rDNA序列的分析表明该菌与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sp)的Pseudoalteromonas citrea和Pseudoalteromonas elyakovii的同源性都为99%。DY3在8℃环境中分泌的胞外酶能水解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cellulose,CM
深海是一个巨大的有机碳源贮存体,在全球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深海沉积物占据地球表面60%以上,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深海微生物通过区系调整与个体代谢途径的改变,不断适应各种碳源及其它环境参数的变化,同时微生物区系的活动也反作用于环境。迄今,对深海细菌群落对有机碳反应的动态过程了解甚少,且几乎未涉及分子生态研究。 本文研究的样品,是于2002年5月到2003年1月期间,经由中国大洋协会深海生物
针对SINS/GPS/DVS全源组合导航系统在非理想状态下的容错性差,无法实现多源组合导航系统最优化的问题,建立基于卡尔曼滤波器的导航子系统局部滤波器和基于联邦滤波器的全源导航系统全局滤波器,设计了一种全源容错组合导航系统.通过仿真验证,表明该全源导航系统能够在子系统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实现高精度导航,满足临界空间飞行器对导航系统精度和可靠性的要求.
2月20日,深圳市科创委正式下达关于资助中广核研究院开展"海上风电智慧运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的通知,标志着中广核研究院在新能源研发领域进一步取得方向性突破。智慧运维是海上风电亟待解决的核心关键问题之一。海上风电智慧运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依托中广核的产业优势,瞄准工程和生产需求,开展先进监测与可视化技术、故障智能诊断及管理、运维调度智能化关键技术、专
期刊
在当前的化工生产中,化工工艺设计作为第一要素,会对化工产品的生产质量带来直接影响。考虑到化工行业本身带有高危险性、特殊性的特点,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安全风险事故,需要做好化工工艺设计之中的安全风险分析识别工作,着重从做好化工物料设计控制、化工工艺路线的安全设计、完善化工管道和阀门的安全设计等方面加强风险控制,保证满足化工生产的安全性要求。
阐述了化工工艺安全技术的基本概念,总结当前工艺安全技术的管理方法,包括技术的采集和总结、分析与筛选、设备质控、提升工艺技术与管理水平、维护安全生产秩序等。为了实现提升工艺安全技术管理水平做出几点建议,提出相应方法,包括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严控生产原料标准、优化技术管理制度、合理应用新工艺及编制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
首先介绍化工工艺的概念、运行特征,其次列举化工工艺设计中常见安全危险因素类型,相应的识别与控制要点;包括生产原材料、生产路线和设施、化学反应条件、化工管道及安全防护装置等;最后以提升化工工艺的安全设计水平为目标,探究几点可行的措施方法,加大对安全设计专业人员的培养力度、加强工艺操作过程的监管、提升化工生产技术水平及完善相应反应装置及设备等,以供同行参考。
综合历代经典方剂及现代名家经验,总结出汤剂中桑寄生用量范围为9~60 g,临床常用10~30 g,丸散剂的用量范围为1~2.4 g。根据不同的疾病分型及症状,探究其最佳用量,如补肝肾、安胎元治疗肾虚滑胎、妊娠下血等妇科疾病,用量为10~30 g;祛风湿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椎动脉型颈椎病等,用量为10~15 g;补益肝肾治疗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用量为9~60 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选取中药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