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法重介质流化床多元加重质流化特性与低质煤高效分选

来源 :洁净煤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inlove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炭气固流态化干法分选是干旱缺水及高寒地区细粒煤分选提质、矿物加工以及固废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工业应用潜力大.目前,用于分选的流化床已有较多研究,其基础理论研究也较为深入,研究领域包括流化床的形成、流化床空气动力学以及流化床流动模型与模拟等,但干法重介质流化床的低密度分选技术和密度调节范围仍待完善.加重质的合理选择对干法重介质流化床选煤具有重要意义,其与流化床干法选煤系统的净化回收流程、分选机的操作参数及分选效果密切相关.采用干法重介质流化床对二元加重质单一组分、窄粒级、宽粒级以及三元加重质在流化床中的流化特性进行研究,对比分析磁铁矿粉、硼铁矿粉流化特性、膨胀率与粒度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磁铁矿粉和硼铁矿粉均能达到良好的流化状态.随加重质粒度的减小,起始流化气速显著降低,膨胀性能逐渐增强.与150~ 125 μm硼铁矿粉和74~45 μm磁铁矿粉混合相比,125 ~ 74 μm硼铁矿粉与74~45 μm磁铁矿粉混合后的床层压降波动较大.300~74 μm粒级硼铁矿粉与74~45 μm粒级磁铁矿粉在9种不同质量配比下,床层压降均无明显波动.随加重质粒度的减小,膨胀性能逐渐增强;窄粒级二元加重质混合均匀程度随硼铁矿粉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宽粒级二元加重质混合时,稳定流化后的流化曲线随细粒级的增多而波动加剧,难以形成稳定的分选环境;随着煤粉含量增加,三元加重质的流化效果逐渐变差.为保证流化床床层密度较好的均匀稳定性,三元加重质中煤粉含量不宜超过15%.
其他文献
目前燃煤电厂烟气汞的治理主要依靠常规污染物净化装置协同脱除.为了解我国超低排放电厂污染物净化设施的协同脱汞能力,对电厂汞排放现场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相同类型的污染物净化设施对汞的脱除能力有很大差别,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的汞氧化效率在13.2%~91.1%,平均氧化效率为52.7%;不同类型除尘器对汞的去除效果差异很大,其中低低温电除尘器(LLT-ESP)>电袋除尘器(ESP+FF)>普通电除尘器(ESP).湿式石灰石-石膏法(WFGD)脱硫系统脱汞平均脱汞效率为54.3%,大部分WFGD的
烧结烟气是钢铁工业污染物的最大排放源,现阶段冶金脱硫除尘工艺逐渐成熟,但NOx的脱除仍处于起步阶段,部分企业存在NOx排放超标现象,随着环保指标进一步提高,优化NOx治理工艺,降低冶金烟气中NOx排放成为钢铁行业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应当给予更多重视.介绍了烧结过程中N的作用机理,其中挥发性氮参与氧化还原反应,高温低氧条件促进还原反应生成N2,抑制NOx生成,同时高温促进焦炭氮吸附及异相还原反应;总结烧结烟气特点,其成分较为复杂、污染物含量高、含水量和含氧量大、烟气温度较低导致对SCR催化剂温度窗口要求较低
针对湿法选煤工艺中难沉降煤泥水净化处理过程存在的煤泥沉降困难、处理效率低、成本高等难题,从煤泥水源头控制、煤泥水处理方法及煤泥水终端处理装备等方面着手,结合神东矿区难沉降煤泥水处理的生产实际,讨论了煤泥减量化技术和药剂制度优化、水质调节、电磁场强化、微波处理、微生物处理、高效浓缩压滤等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分析了难沉降煤泥水全流程处理技术在工业化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煤泥减量化技术是难沉降煤泥水处理的源头,通过采用驰张筛等对物料进行高效干法脱粉,可减少进入煤泥水系统的煤泥
气固流化床以其高效、可灵活操作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煤化工、煤燃烧和煤炭分选等领域.最小流化速度作为气固流化床最主要的操作参数之一,与流化床的操作设计紧密相关.现有的最小流化速度预测模型大多为经验或半经验公式,其准确性和便捷性还存在较大问题.为准确预测气固流化床最小流化速度,基于机器学习建立气固流化床最小流化速度预测模型,并探索模型的内部信息.从颗粒性质与设备条件等方面综合考虑,研究气固流化床的最小流化速度,以系统评估对最小流化速度的综合影响.采用随机森林模型验证了其预测最小流化速度的可行性,并考察了设备参数、
半焦具有固定碳含量高、反应性好、孔隙发达等特点,是一种良好的吸附剂,其表面含有大量含氧官能团,易被修饰,通常用作吸附剂或催化剂,经过改性的半焦可以产生更多的孔隙,具有更好的吸附能力.为了研究化学改性对半焦吸附性能的影响,以神木气体热载体立式热解炉生产的半焦为原料,采用酸、碱等不同改性处理方式对其进行改性.通过FTIR、SEM、氮气吸附等方法研究了酸、碱对半焦的孔结构、形貌、比表面积以及脱灰率和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半焦经过处理后灰分降低,酸碱联合处理脱灰率高达89.5%.酸改性后的半焦其羧酸、酚类等
为减小占地面积,降低单位造价成本,近20 a来国内新建的燃煤机组布置通常十分紧凑,其中侧煤仓布置成为燃煤机组常见的选择之一.侧煤仓布置存在2个问题,一是远端磨煤机管道较长,易导致风粉分配不均;二是一次风管道大幅度缩短,风量的测量装置没有合适的安装位置,一次风测量准确性下降.为避免某电厂660 MW超超临界侧煤仓布置燃煤锅炉由于中速磨煤机一次风测量失真,导致燃烧和配风发生大幅波动,磨煤机出口粉管堵粉、着火和炉膛出口NOx浓度超标等事故.基于数值模拟软件Fluent对磨煤机入口一次风圆形管道的流场进行了研究,
电厂实际运行中发现,水蒸气能够降低选择性非催化还原反应(SNCR)烟气脱硝过程中脱硝剂的用量,对脱硝和燃烧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围绕水蒸气在不同脱硝技术中的作用效果和反应机理,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研究发现,水蒸气对SNCR脱硝、再燃脱硝以及先进再燃脱硝技术均有促进强化作用.水蒸气的加入能促进SNCR脱硝反应中OH自由基的产生,可与NH3还原剂反应生成NH2基团,从而提高脱硝效率.水蒸气对再燃脱硝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提高挥发分中HCN、NH3等析出促进NO还原.添加水蒸气可以使先进再燃技术的脱硝效率提高到80
当前主流在线煤质检测装置需要进行核射线及其他能束的探测,设备构造复杂,使用和维护成本较高,在我国火电领域普遍未能实现入炉煤质的在线检测.由于煤质波动导致的发电过程控制效率欠佳普遍存在,近十几年来入炉煤质的在线软测量技术开始受到关注和应用.煤质软测量技术以电厂DCS系统联入的分布式测点为依托,从机理分析和数据学习出发驱动煤质的在线辨识,而无需复杂设备的投入,迎合火电生产控制的需求.然而由于燃煤品质参数较多,不同品质参数的软测量技术方法不同,入炉煤质软测量缺乏系统的技术体系论证.论述了入炉煤质参数的软测量技术
水煤浆热解产物的分布、组成和产率对水煤浆的高效燃烧具有重要影响,同时水煤浆热解产生的H2 、CH4、CO等气体有助于改善脱硝温度窗口,提高脱硝效率.采用高频加热炉对神木煤制成的水煤浆进行热解,测定并分析了热解气的产率和组成成分,探究了热解温度和加热速率对水煤浆热解特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煤浆的除水失重率持续增加,从700~1200℃增加了约10%,挥发分和热解气体的产率继续增加,从0.50 L/g增加到0.73 L/g,说明水煤浆的热解程度逐渐增加.热解气体的组成主要是H2、CO、CH4
镁基储氢合金由于储氢量高,价格低廉,无毒性,且安全性高等优势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金属基储氢材料.然而,由于Mg-H键很稳定,镁基氢化物不仅放氢动力学迟缓而且放氢温度较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镁基储氢材料的应用仍难以实现.鉴于此,从镁基储氢合金的改性与应用角度,较全面地综述了其近十几年来的研究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