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hua_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重要能力,对小学语文课堂来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培养好语感和语文素养,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作者从自身从教经验入手,从几个方面浅述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朗读技巧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承担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项能力的任务。一般来讲,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认读力、记忆力、理解力及阅读速度和阅读习惯几个方面,一旦学生具备了独立阅读能力和习惯,将对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有着很大帮助。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学会阅读、爱上阅读。
  一、在教学过程中重视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养成阅读时思考的习惯
  学生接触到的阅读材料很重要的一个来源就是课本,所以课堂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课内教材进行拓展阅读训练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让学生课前对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拓展搜集和阅读,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是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的一个很好方法。如笔者教授李白的古诗时便设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班里学生提前搜集一些除课本介绍之外的关于李白生平的资料、逸闻趣事,然后在班级里分享给大家听,让学生在正式学习之前从各个方面对李白有更深入的了解,让学生更完整地认识李白,并对他的诗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风格有一个了解。丰富感知后,学生心里的李白不再是单纯的名字,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某种程度上使部分学生对进一步接触人物、走进李白的内心世界产生冲动,而这正是课程想要达到的效果。
  搜集人物生平资料的另一个好处是,学生在搜集过程中发现这些伟大人物不是十全十美的,他们也有自己的缺点和弱项,尽管流芳千古却依然是人而不是神,这样的发现让这些伟大的人物变得平易近人,而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攀。
  不仅如此,笔者还要求学生思考如何用最合适的方式将搜集来的故事讲给同学听,风格或生动有趣,或沉郁悲慨,不是简单地把情节复述出来,这样既加强复述学生对搜集的故事的理解,又激发其他同学的兴趣,让他们有动力搜集更多故事,搜集和思索如何描述故事的过程恰恰就是他们进行阅读和思考的过程。学生不仅在正式上课前对诗词作者的生平有所了解,还潜移默化地培养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这一点是非常宝贵的。
  二、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加深学生阅读时的思考程度
  想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要明白阅读和朗读能力的培养是分不开的。如果能把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好,那么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随之提高许多。
  语文课程学习中,朗读是和阅读相伴相生的重要能力,很多课程传授过程中都需要以读代讲,如果课文朗读不到位,那么应当传达的情绪就没有办法正确传达出来,而情绪传达不到位必定会影响阅读理解程度。所以把课上阅读变成朗读,在朗读中阅读和思考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笔者在课堂上常采用的做法是让学生自己举手站起来阅读,或在有对话的地方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这就要求学生课前必须熟读课文,并且对课文中一些字句的读音和声调感情进行把握,自行分析这句话传递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到底应该用欢喜的、平静的,还是焦急的语气把这种感情传递出来?有时学生会在语言情感传递上出现失误,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这时候笔者就会让班里所有同学一起思索这个地方到底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然后通过讨论得出正确结论。讨论中学生进行了思考,彼此间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课程要求比较高或者课文感情难以把握时,笔者选择自己范读,要求学生在下面小声跟读,边读边想,有时笔者会刻意读错几个地方,然后问学生之前的阅读中有没有什么问题,让学生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思考阅读内容,体会文章情感,这样训练后,学生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把握和情感态度的认知会有很大提升。
  朗读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使课文中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丰富多彩的口头语言,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进来。不仅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帮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积累词汇和句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学生作文也能起到很大帮助。
  三、允许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阅读拓宽知识面
  除了重视学生的课堂阅读之外,课外阅读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的一大优点是,可读内容比课内丰富,故事性和趣味性远超课内读物,比课堂阅读更容易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对阅读产生兴趣。
  正因为有着这样的优点,笔者认为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延伸部分。部分老师认为课外读物会影响学生的学业而严禁学生带课外书进班或严禁学生看课外书,这种做法明显不可取,学生想象力的丰富性和对生活的初步观察都来源于这些课外读物,只要老师正确引导,课外阅读将是拓宽学生知识面,让学生积攒文化底蕴的最好途径。
  综上所述,教师应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要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喜爱,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内容进行思考和接纳,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章内容传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拓展性阅读和指导学生朗读中让学生掌握阅读能力和技巧,这是上好语文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刘晶晶.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标准与学生评价的一致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2]蓝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其他文献
摘 要: 滚动是物体在一定面上滑动的过程,理想的滚动能够实现物体运行的正常。初中语文教学,需要增进学生的感悟活力,而增进学生的感悟活力,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人们做出认真的思考或者比较理想的实践。  关键词: 滚动阅读 感悟活力 策略思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人们都在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实践自己高效课堂的教学。山东省出现心语滚动作文教学的研究,已开始获取阶段性的成果,正起着一定范围内的辐射作用。曾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之流程推进提出比较严格和具体宽泛的要求,学生学习的评价纳入教学流程。教师多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思考和实践,比较理想地得以推进,实现学生阅读感悟的高效。  关键词: 评价促进 感悟高效 策略思考  评价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教学促进之杠杆,在部分同仁心中还没有能够完全形成这样的意识。尤其在教学活动中,很少应用这样的杠杆予以促进。其实,应用评价杠杆促进学生之阅读感悟高效,并非十分复
我非常喜欢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的一句话——“童年是要阅读、要故事、要文学的”。童年只有一次,在这“黄金”六年内,教师怎样为这一双双期盼的眼神创造诗意童年呢?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们一起向书海进军。”“书香”、“书味”、“书情”像绿树、花草、夜风、高山流水沁入心脾,带给我们难以言说的享受。在书的世界里,可以和李白一起望庐山瀑布,和巴金一起观海上日出,和冰心一起感悟人生,和戴望舒一起寻找雨巷中那结
摘 要: 作者在教学小学语文时,设计了一些提问环节,以《狼牙山五壮士》为例,从四个板块谈谈如何上好这一节课。  关键词: 狼牙山五壮士 提问 教学方法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日本著名教学家斋藤喜博认为,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可见,“问”是何等重要。老师的提问是一门艺术,问题提得好,学生就想说、会说,就达到了运用中理解的目的。我在教学小学语文时,也会设计一些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技术已被广泛运用于社会各个领域,现阶段,传统的工商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运用于工商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提升工商管理的工作效率。本文就针对工商管理中信息化管理存在的不足与应对措施展开了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工商管理;信息化;有效措施  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传统的工商管理模式还主要依附于人工操作,大大影响了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和水
摘 要: 寓游戏于拼音教学之中,寓游戏于识字教学之中,寓游戏于阅读教学之中,寓游戏于习作教学之中,这一系列做法都是寓游戏与语文教学之中,也是作者在语文教学中的亲身体验。如果把握得好,就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激发孩子们求知欲的强大内驱力,同时能使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拼音教学 识字教学 阅读教学 习作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
摘 要: 课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关键词: 多媒体 语文教学 运用  语文课堂教学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也能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将多媒体恰到好处地运用于课堂,还能渲染课堂气氛,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下面,我结合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