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经口直接胆道镜的临床应用进展

来源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djzz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口胆道镜在胰胆疾病的诊疗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出现的新型经口直接胆道镜具有独特的构造和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然而其实用性、操作性及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对新型经口直接胆道镜系统的发展历史、技术参数与特点及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旨在评价低位房间隔起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心房电学、机械同步性和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入选自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入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具有永久起搏适应证的SSS患者100例,根据P波时限分为房间传导阻滞组(P>120 ms)和无房间传导阻滞组(P≤120 ms),通过随机分组软件分为无房间传导阻滞右心耳起搏组(A组)、无房间传导阻滞低位房间隔起
目的探讨心室流出道(VOT)及邻近结构间优先与多通道传导现象的心电图及电生理特征。方法纳入2007年8月至2017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特发性室性早搏(PVC)/室性心动过速(VT)1 891例,其中1 346例起源于VOT及邻近结构[右心室流出道(RVOT)、肺动脉窦、左心室流出道(LVOT)、二尖瓣主动脉瓣连接区(AMC)及心大静脉远端(DGCV)移行区],仅44
目的阐述冷冻球囊消融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过程中,改变左、右侧肺静脉消融顺序对术中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北部战区总医院心内科2017年1月~2017年5月应用第二代冷冻球囊消融的阵发性房颤患者90例,按入选时间顺序将患者依次分为对照组(以左上肺静脉为初始消融组,56例)和实验组(以右上肺静脉为初始消融组,34例)。对照组行冷冻消融时,首先行左侧肺静脉冷冻消融治疗,再行右侧肺静脉冷冻
目的探讨患者经静脉拔除心内电极导线过程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所有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经静脉拔除心内导线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并发症将这些患者分为并发症组与对照组,记录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植入器械类型,初次导线植入时间、拔除导线总数、拔除右心房导线数目、拔除右心室导线数目,拔除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导线数目,拔除左心室导线
目的探讨成年人系统性EB病毒(EBV)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EBV感染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报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1例成年人系统性EBV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EBER原位杂交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噬血细胞综合征,包括发热,淋巴结肿大,肝脾大,全血细胞减少,血清铁蛋白升高,β2微
随着对甲胎蛋白(AFP)与淋巴免疫调节、抑癌蛋白因子及干细胞性因子作用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AFP参与了肿瘤发生、生长、转移,并维持肝癌干细胞功能。AFP可以通过抑制淋巴系统,抑制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导致肝癌细胞逃避免疫监控;还可以抑制caspase-3、pten、p53等抑癌基因和抑癌蛋白的活性,通过激活癌干细胞因子的表达,促进肝癌干细胞形成,并维持其稳定。现对AFP调控肝癌细胞逃避免疫监控
目的探讨大肿瘤抑制激酶1(LATS1)和大肿瘤抑制激酶2(LATS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2010年6月包头市肿瘤医院病理科胃癌组织蜡块93例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LATS1和LATS2蛋白在胃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采用χ2检验比较LATS1和LATS2蛋白在胃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分析LATS1和L
目的探讨国际抗癌联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UICC/AJCC)第8版胃癌和食管腺癌分期系统对我国晚期SiewertⅡ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AEG)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9月山西省肿瘤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为T3~T4期SiewertⅡ型AEG 6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患者在两种分期系统下的分期分布和生存情况,采用似然比χ2检验和线性趋势χ2检验分别评估分期的同质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微创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结直肠肿瘤的治疗,从开腹手术到腹腔镜手术,再到单孔腹腔镜手术(SILS)、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机器人手术等,出现了标志着外科手术的再一次革命。结直肠肿瘤NOSES具有疼痛相对轻、恢复快、手术瘢痕小等优势,但它仍处于起步阶段,命名、适应证与禁忌证、无菌原则和无瘤原则、技术平台等尚无统一的标准,需要
由于饮食结构的持续西化改变,结直肠癌成为我国五大常见癌症中唯一发病率在不断上升的恶性肿瘤。相反,借助于有效的结直肠癌筛查,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结肠癌的发病率已逐渐降低,使得数百万人免于结直肠癌的威胁,然而目前我国尚无比较完善的结肠癌的筛查策略和计划。本文就目前国内外结直肠癌早诊早治的现状做一综述,以期为我国的结直肠癌筛查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