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童为什么越来越胖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t00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岁半的童童原本不是一个胖孩子,可自从上幼儿园起,妈妈总担心在幼儿园没人照顾她吃饭,营养会跟不上。于是,在家里,天天将鸡、鸭、鱼肉往童童的嘴里塞,出门就带童童去肯德基、麦当劳。担心童童吃得多会消化不良,每顿饭后就喂她“健胃消食片”。童童的胃口越来越大,并开始胖起来,动作也没有原来那么灵巧了,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时经常遭到嘲笑,被小朋友们称为“小肥肥”。
  这下子童童觉得很难受,幼儿园里,她不想再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了;每天从幼儿园回来后,她都是一个人坐在家里看电视。还一边看一边吃糖果、糕点……于是童童的身体更加胖了,她早上不愿意起床,在幼儿园上课也会睡着,回到家里更贪吃了。妈妈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好带童童来到儿童心理门诊咨询。原来,童童患了“儿童电视肥胖症”。
  
  儿童肥胖症和成人的肥胖一样,都是由于能量摄入长期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
  近年来,儿童肥胖症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明显上升趋势,而我国儿童肥胖也以每年约9.1%左右的速度迅速增长,男童为10.0%,女童为8.7%。因此,儿童期肥胖症已成为我国儿童的严重健康问题,同时也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儿童肥胖,身心俱损
  儿童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儿均值20%以上,就是患了肥胖症。体重超过均值的20%~29%为轻度肥胖;体重超过均值的30%~39%为中度肥胖;体重超过均值的40%~59%为重度肥胖;体重超过均值60%以上则为极重度肥胖。
  婴儿期、5~6岁是儿童肥胖的好发年龄。肥胖的孩子腹围、臀围增加,血压偏高,脉搏偏快,肺活量偏低。因此,孩子食量大、活动量小、嗜睡、疲乏、活动后气促,不但生活质量下降,而且成年后还易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寿命缩短。除了身体方面的影响,肥胖还会带给儿童心理危害,影响其智力潜能的发展等。
  
  心理因素是重要原因
  儿童肥胖症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营养过剩和缺乏运动。而且,儿童肥胖一旦形成,由于行动不便,更不愿意活动,以至体重日增,形成恶性循环。除此之外,肥胖症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双亲胖,子女70%~80%出现肥胖;双亲之一肥胖,子女40%~50%肥胖。
  在儿童肥胖症的发生发展上,有一个起着重要作用的因素,那就是心理因素。情绪创伤或父母离异、丧父或者丧母、被虐待、受溺爱等,都可诱发儿童胆小、恐惧、孤独,而造成不合群、不活动,或以进食为自娱,从而导致肥胖症。
  童童就是这样,由于家长过度溺爱导致身体发胖,被小朋友取笑之后产生了自卑心理,变得越来越孤独、不合群,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在家里就习惯性地坐在电视机前吃着零食看电视,以至体重日增,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导致了肥胖症的产生。
  (下期请继续关注儿童肥胖的心理治疗方法)
  编辑/余曼 yuman@cpcw.com
其他文献
肝炎种类多,有些类型传染性强,人们在认识上也有不少误区,为了自己和别人的健康,有必要对肝炎分类有一个较完整的了解.
(1)清沟排渍:注意清理围沟、腰沟、厢沟。做到沟沟相通,排干田间渍水。
云南省勐海县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发挥教育资源优势,承担了当地的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在开展阳光工程培训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您是否记得冰糖葫芦的美味?是否在煮老鸡硬肉时加过山楂?山楂一直与我们的生活相伴,太熟悉,太平凡,常常使我们忽略了它的药用价值。  传说杨玉环曾患脘腹胀满,大便泄泻,不思饮食。唐玄宗为此坐卧不安,御医盈庭,名贵药品用尽,贵妃的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加重。  这时,一道士路过皇宫,自荐为贵妃治病。道士思忖道:此乃脾胃柔弱,饮食不慎,积滞中脘,御医所用之药,滋补腻滞,实反其道也。于是,挥毫写出“棠球子十枚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它的表现不仅可为足部神经失去知觉,严重的还能由于血管堵塞,供血减少,使足部组织出现坏死,脚趾变黑、溃烂,最后导致截肢.国外已经有资料表明,
文章针对农村土地流转,首先分析了主要问题,其次讲述了解决的对策,然后又对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从铜仁市碧江区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着手,深入剖析了铜仁市碧江区生态公益林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转变观念、创新管护机制、提高补偿标准等方面推进本辖区内生态公益林建设可持
血压定义的演变及其依据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年龄40~70岁之间的个体,血压在115/75~185/115 毫米汞柱之间,收缩压每增加2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每增加10毫米汞柱,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一倍”。这就是说,在<140/90毫米汞柱的正常血压情况下,从115/75毫米汞柱起,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危险性也越高。  由此可见,所谓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人为规定的。在低于高血压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