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皮肤护理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放疗后的应用情况分析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sc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结构化皮肤护理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放疗后皮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3日~2021年2月3日接受放疗的8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及自愿原则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结果:观察组皮肤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结构化皮肤护理管理模式用于乳腺癌放疗后皮损患者的护理中,能改善患者皮肤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结构化皮肤护理;乳腺癌;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2月3日~2021年2月3日接受放疗的8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乳腺癌相关诊断标准,且均接受常规放射治疗;②乳腺导管内视镜检查可见乳头溢液;③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不全或重要脏器疾病;②严重皮肤病;③精神、听力等功能障碍;④严重药物过敏。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及自愿原则将入组的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均为女性,其中观察组年龄35~58(52.30±5.11)岁,对照组年龄36~58(52.63±4.8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皮肤护理,持续干预4周。包括健康教育、皮肤清洁、监测皮肤情况及病情变化、心理指导、饮食干预等,嘱患者擦洗时动作不宜过大,禁止使用肥皂,避免用热水擦洗放射部位。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结构化皮肤护理管理模式,持续干预 4 周。早期皮肤评估: 患者进入病房后,采用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 评分系统对其各部位皮肤及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并在患者床头悬挂“注意皮炎”“注意压疮”“注意擦洗动作”等安全警示标识,以时刻提醒医护人员及患者注意皮肤护理,同时向患者普及有关结构化皮肤护理管理模式知识,让其认识到皮肤管理的重要性,以提高患者依从性。另外,责任护士需要每 2 h 评估 1 次皮肤状况,观察有无溃烂、红斑、渗出等情况发生。②皮肤清洁: 患者卧床期间,需要定期对出现皮肤症状的部位进行清洁,同时注意不要刮擦、抓挠,使用软毛巾或一次性濕巾,浸润弱酸性清洗液或生理盐水,缓慢擦洗,避免用力摩擦,在清洁结束后 2~3 min 使用保湿霜涂抹,并保持清洁干燥。③皮肤保护: 禁止粘贴胶布、使用热水袋或冰袋,减少皮肤刺激。对已经出现损伤的部位可使用护肤粉及皮肤保护膜,每间隔8 h涂抹 1 次,第 2 次使用前应保证皮肤清洁; 对损伤较为严重的患者,可给予薄膜敷料或水胶体敷料外敷,起到隔离排泄物的作用,需要注意用品不交叉使用,以减少交叉污染风险; 对皮肤糜烂患者,每日定时涂抹紫药油; 对出现水疱患者,不应刺破,避免合并感染。④营养支持:  由我院营养师与主管医生共同参与为患者提供,以清淡、易消化、高蛋白质的食物为主,少食多餐,还应补充纤维食物,减少油腻、生冷、辛辣等食物的摄入,多食蔬菜水果,在保证患者营养充足的同时减少腹泻、恶心等情况发生; 另外,嘱患者每日饮水2000 ml 以上,以补充机体水分,有助于排除毒素。⑤提醒: 在进行皮肤管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随身携带结构化护理模式便携卡片,以便正确实施皮肤管理,同时还应随时记录患者皮肤动态变化,以便准确分析病情,调整管理措施。
  1.3观察指标
  ①皮肤改善情况:分为显著好转(瘙痒、红斑、溃烂、脓液等症状显著改善,且改善幅度≥90%);好转(皮肤症状改善,且90%>改善幅度≥40%);无效(皮肤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恶化)。②皮损症状: 采用我院自拟评估问卷观察两组皮损症状。主要包括瘙痒、红斑、溃烂、脓液等 20 个条目,采用 6级评分法,得分越高代表皮肤损伤程度越严重。③生活质量: 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 QOL)评估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各个领域均为正向得分,即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皮肤改善情况比较,见表1。
  2.2 两组干预前后皮损症状评分比较,见表 2。
  3讨论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乳腺癌已经成为全球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平均每年约有130万人患乳腺癌,其致死率较高,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目前主要以放疗为主,旨在保留完整乳房的情况下利用放射线破坏癌细胞生长繁殖,保证患者生存率的同时还能提高生活质量。但绝大多数患者放疗后极易出现皮损问题,若不及时给予皮肤管理,改善溃烂、瘙痒症状,持续发作会出现感染、坏死等现象,不利于预后。如何预防皮肤损害是我院研究的重难点之一。本研究将8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结构化皮肤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以期为患者提供有效皮肤管理措施[1]。
  放疗是通过高能量X射线进入肿瘤,损伤肿瘤细胞核DNA,杀死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是目前治疗局限性肿瘤最有效的手段。但是,放疗患者治疗区域的皮肤会出现不同程度急性皮肤反应,发生率达90%,包括红斑、湿性、脱屑、溃疡、糜烂等,一般是由于皮肤基底层细胞损伤,影响皮肤再生,导致再生率与破坏率失衡,进而出现局部皮肤损伤或感染,增加患者痛苦的同时还会降低其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放疗效果。因此,早期预防及皮肤日常护理对患者非常重要。
  据相关数据显示,结构化皮肤护理管理模式用于大便失禁性皮炎患者中,能有效减少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因此,我院将结构化皮肤护理管理模式用于乳腺癌放疗后皮损患者护理中,结果显示,观察组皮肤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皮损症状评分、疼痛程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表明结构化皮肤护理管理模式相对于常规护理的临床效果更佳,不仅能有效缓解红斑、糜烂、溃疡等症状,还能减轻疼痛程度,对提高预后生活质量也具有重要意义。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结构化皮肤护理管理模式建立更标准的体系,以评估、清洁、保护、营养支持、提醒等为主要步骤,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干预。一方面,能准确判断不同患者的皮肤反应,根据溃烂、红斑、渗出等情况制订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并给予警示标识,使用软毛巾擦拭、保湿霜涂抹、使用护肤粉及皮肤保护膜保护、敷料外敷等操作降低了对皮肤的刺激,有效预防病情恶化;另一方面,给予营养支持及补充水分,在保证患者营养充足的同时还能排除毒素,最后利用便携卡片随时记录患者皮肤变化,有利于发现不足并及时纠正;这与贾静等研究结果一致[2]。此外,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结构化皮肤护理管理模式更易被患者接受,可能原因是放疗在保留完整乳房组织的同时能改善皮肤症状。
  整体来看,结构化皮肤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改善皮肤状况、减轻症状、降低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虹.认知行为疗法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应激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7(6) : 849-853.
  [2]徐洪霞,谭平,龙文秀,等.人文关怀护理和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不良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8,25(7) : 844-846.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孕产妇合并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流)对母儿结局的影响及产科处理.方法 收集2009年11月7日至2009年12月15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19例合并甲流的孕产妇资料,回顾性分析甲流对母儿的影响. 结果 19例患者中,产褥期妇女3例,占15.8%,均为轻症,愈后良好.孕期患者16例,占84.2%,其中早期妊娠2例(12.5%),中期妊娠7例(43.8%),晚期妊娠7例(43.8
目的 探讨早产儿母亲认知行为干预对母婴互动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8月至2008年5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胎龄28~36周的适于胎龄儿,且危重指数评分<40分、经过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病情稳定转入早产儿病房且不需氧气支持的低危早产儿及其母亲,按照早产儿人院先后依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9对.对照组母亲常规探视,并阅读自行制定的"读懂早产宝宝行为"的宣教手册.干预组母亲在此基础上
摘要: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居家养老过程中采取延续性康复护理的效果和该护理方法在此种患者群体种的推广价值。方法:采用对照手法,以我院神经内科已经出院的60名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30)和干预组(n=30),两组患者均在接受完常规康复训练和出院指导后居家养老。给予干预组患者3个月延续康复护理。结果:护理前,对照组和干预组的简式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评分不存在明显差异
婴儿在生命早期的免疫系统的发育情况,对其远期,甚至是成年后的健康有着重要影响。而现代生活方式,使婴儿在生命早期缺乏肠道微生物的定植和刺激,从而导致其肠道菌群的改变;而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肥胖症可能都是肠道菌群改变的结果。目前的研究证据表明,微生物对正常免疫调节系统和均衡营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及其后代均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高危人群[1-5],这些人群同时存在高血压及肥胖的风险[6-7].GDM产后随访工作,将有效减少或延缓DM及其合并症的发生。
期刊
目的 通过对叶酸代谢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环境危险因子交互作用的关联分析,寻找神经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s,NTD)致病基因及环境危险因素. 方法收集NTD流产胎儿组织标本或患儿血标本(n=278)及其正常双亲的血标本(n=478),记录母亲围孕期补充叶酸、糖尿病、服药史等情况.采用CEQ 8800系
摘要:目的:探究对妇产科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于我院妇产科住院患者58例,按照1:1随机分组法分为参照组29例应用常规护理干预,与试验组29例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较参照组心理状况、环境状况、恢复状况各项评分明显更高(p<0.05),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较参照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有统计学差
目的 探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早产大鼠肠道组织中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2,TLR-2)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及谷氨酰胺(glutamine,Gln)对其表达的影响及对NEC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0只早产新生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Gln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模型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定于2011年10月13日至15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第七届全国围产医学年会”。本次会议特邀请了美国和中国台湾的围产医学领域知名教授针对母乳喂养、产前检查和高危妊娠处理等方面做报告。会议还邀请国内著名的围产医学专家段涛、叶鸿瑁、杨慧霞、薛辛东、朱建幸、苟文丽、余加林等国内17位教授,针对围产期窒息、成人疾病胎儿起源、早产、围产期感染、选择性剖宫产等围产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讲座。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