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结构化皮肤护理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放疗后皮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3日~2021年2月3日接受放疗的8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及自愿原则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结果:观察组皮肤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结构化皮肤护理管理模式用于乳腺癌放疗后皮损患者的护理中,能改善患者皮肤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结构化皮肤护理;乳腺癌;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2月3日~2021年2月3日接受放疗的8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乳腺癌相关诊断标准,且均接受常规放射治疗;②乳腺导管内视镜检查可见乳头溢液;③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不全或重要脏器疾病;②严重皮肤病;③精神、听力等功能障碍;④严重药物过敏。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及自愿原则将入组的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均为女性,其中观察组年龄35~58(52.30±5.11)岁,对照组年龄36~58(52.63±4.8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皮肤护理,持续干预4周。包括健康教育、皮肤清洁、监测皮肤情况及病情变化、心理指导、饮食干预等,嘱患者擦洗时动作不宜过大,禁止使用肥皂,避免用热水擦洗放射部位。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结构化皮肤护理管理模式,持续干预 4 周。早期皮肤评估: 患者进入病房后,采用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 评分系统对其各部位皮肤及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并在患者床头悬挂“注意皮炎”“注意压疮”“注意擦洗动作”等安全警示标识,以时刻提醒医护人员及患者注意皮肤护理,同时向患者普及有关结构化皮肤护理管理模式知识,让其认识到皮肤管理的重要性,以提高患者依从性。另外,责任护士需要每 2 h 评估 1 次皮肤状况,观察有无溃烂、红斑、渗出等情况发生。②皮肤清洁: 患者卧床期间,需要定期对出现皮肤症状的部位进行清洁,同时注意不要刮擦、抓挠,使用软毛巾或一次性濕巾,浸润弱酸性清洗液或生理盐水,缓慢擦洗,避免用力摩擦,在清洁结束后 2~3 min 使用保湿霜涂抹,并保持清洁干燥。③皮肤保护: 禁止粘贴胶布、使用热水袋或冰袋,减少皮肤刺激。对已经出现损伤的部位可使用护肤粉及皮肤保护膜,每间隔8 h涂抹 1 次,第 2 次使用前应保证皮肤清洁; 对损伤较为严重的患者,可给予薄膜敷料或水胶体敷料外敷,起到隔离排泄物的作用,需要注意用品不交叉使用,以减少交叉污染风险; 对皮肤糜烂患者,每日定时涂抹紫药油; 对出现水疱患者,不应刺破,避免合并感染。④营养支持: 由我院营养师与主管医生共同参与为患者提供,以清淡、易消化、高蛋白质的食物为主,少食多餐,还应补充纤维食物,减少油腻、生冷、辛辣等食物的摄入,多食蔬菜水果,在保证患者营养充足的同时减少腹泻、恶心等情况发生; 另外,嘱患者每日饮水2000 ml 以上,以补充机体水分,有助于排除毒素。⑤提醒: 在进行皮肤管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随身携带结构化护理模式便携卡片,以便正确实施皮肤管理,同时还应随时记录患者皮肤动态变化,以便准确分析病情,调整管理措施。
1.3观察指标
①皮肤改善情况:分为显著好转(瘙痒、红斑、溃烂、脓液等症状显著改善,且改善幅度≥90%);好转(皮肤症状改善,且90%>改善幅度≥40%);无效(皮肤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恶化)。②皮损症状: 采用我院自拟评估问卷观察两组皮损症状。主要包括瘙痒、红斑、溃烂、脓液等 20 个条目,采用 6级评分法,得分越高代表皮肤损伤程度越严重。③生活质量: 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 QOL)评估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各个领域均为正向得分,即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皮肤改善情况比较,见表1。
2.2 两组干预前后皮损症状评分比较,见表 2。
3讨论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乳腺癌已经成为全球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平均每年约有130万人患乳腺癌,其致死率较高,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目前主要以放疗为主,旨在保留完整乳房的情况下利用放射线破坏癌细胞生长繁殖,保证患者生存率的同时还能提高生活质量。但绝大多数患者放疗后极易出现皮损问题,若不及时给予皮肤管理,改善溃烂、瘙痒症状,持续发作会出现感染、坏死等现象,不利于预后。如何预防皮肤损害是我院研究的重难点之一。本研究将8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结构化皮肤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以期为患者提供有效皮肤管理措施[1]。
放疗是通过高能量X射线进入肿瘤,损伤肿瘤细胞核DNA,杀死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是目前治疗局限性肿瘤最有效的手段。但是,放疗患者治疗区域的皮肤会出现不同程度急性皮肤反应,发生率达90%,包括红斑、湿性、脱屑、溃疡、糜烂等,一般是由于皮肤基底层细胞损伤,影响皮肤再生,导致再生率与破坏率失衡,进而出现局部皮肤损伤或感染,增加患者痛苦的同时还会降低其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放疗效果。因此,早期预防及皮肤日常护理对患者非常重要。
据相关数据显示,结构化皮肤护理管理模式用于大便失禁性皮炎患者中,能有效减少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因此,我院将结构化皮肤护理管理模式用于乳腺癌放疗后皮损患者护理中,结果显示,观察组皮肤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皮损症状评分、疼痛程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表明结构化皮肤护理管理模式相对于常规护理的临床效果更佳,不仅能有效缓解红斑、糜烂、溃疡等症状,还能减轻疼痛程度,对提高预后生活质量也具有重要意义。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结构化皮肤护理管理模式建立更标准的体系,以评估、清洁、保护、营养支持、提醒等为主要步骤,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干预。一方面,能准确判断不同患者的皮肤反应,根据溃烂、红斑、渗出等情况制订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并给予警示标识,使用软毛巾擦拭、保湿霜涂抹、使用护肤粉及皮肤保护膜保护、敷料外敷等操作降低了对皮肤的刺激,有效预防病情恶化;另一方面,给予营养支持及补充水分,在保证患者营养充足的同时还能排除毒素,最后利用便携卡片随时记录患者皮肤变化,有利于发现不足并及时纠正;这与贾静等研究结果一致[2]。此外,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结构化皮肤护理管理模式更易被患者接受,可能原因是放疗在保留完整乳房组织的同时能改善皮肤症状。
整体来看,结构化皮肤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改善皮肤状况、减轻症状、降低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虹.认知行为疗法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应激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7(6) : 849-853.
[2]徐洪霞,谭平,龙文秀,等.人文关怀护理和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不良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8,25(7) : 844-846.
关键词:结构化皮肤护理;乳腺癌;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2月3日~2021年2月3日接受放疗的8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乳腺癌相关诊断标准,且均接受常规放射治疗;②乳腺导管内视镜检查可见乳头溢液;③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不全或重要脏器疾病;②严重皮肤病;③精神、听力等功能障碍;④严重药物过敏。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及自愿原则将入组的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均为女性,其中观察组年龄35~58(52.30±5.11)岁,对照组年龄36~58(52.63±4.8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皮肤护理,持续干预4周。包括健康教育、皮肤清洁、监测皮肤情况及病情变化、心理指导、饮食干预等,嘱患者擦洗时动作不宜过大,禁止使用肥皂,避免用热水擦洗放射部位。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结构化皮肤护理管理模式,持续干预 4 周。早期皮肤评估: 患者进入病房后,采用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 评分系统对其各部位皮肤及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并在患者床头悬挂“注意皮炎”“注意压疮”“注意擦洗动作”等安全警示标识,以时刻提醒医护人员及患者注意皮肤护理,同时向患者普及有关结构化皮肤护理管理模式知识,让其认识到皮肤管理的重要性,以提高患者依从性。另外,责任护士需要每 2 h 评估 1 次皮肤状况,观察有无溃烂、红斑、渗出等情况发生。②皮肤清洁: 患者卧床期间,需要定期对出现皮肤症状的部位进行清洁,同时注意不要刮擦、抓挠,使用软毛巾或一次性濕巾,浸润弱酸性清洗液或生理盐水,缓慢擦洗,避免用力摩擦,在清洁结束后 2~3 min 使用保湿霜涂抹,并保持清洁干燥。③皮肤保护: 禁止粘贴胶布、使用热水袋或冰袋,减少皮肤刺激。对已经出现损伤的部位可使用护肤粉及皮肤保护膜,每间隔8 h涂抹 1 次,第 2 次使用前应保证皮肤清洁; 对损伤较为严重的患者,可给予薄膜敷料或水胶体敷料外敷,起到隔离排泄物的作用,需要注意用品不交叉使用,以减少交叉污染风险; 对皮肤糜烂患者,每日定时涂抹紫药油; 对出现水疱患者,不应刺破,避免合并感染。④营养支持: 由我院营养师与主管医生共同参与为患者提供,以清淡、易消化、高蛋白质的食物为主,少食多餐,还应补充纤维食物,减少油腻、生冷、辛辣等食物的摄入,多食蔬菜水果,在保证患者营养充足的同时减少腹泻、恶心等情况发生; 另外,嘱患者每日饮水2000 ml 以上,以补充机体水分,有助于排除毒素。⑤提醒: 在进行皮肤管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随身携带结构化护理模式便携卡片,以便正确实施皮肤管理,同时还应随时记录患者皮肤动态变化,以便准确分析病情,调整管理措施。
1.3观察指标
①皮肤改善情况:分为显著好转(瘙痒、红斑、溃烂、脓液等症状显著改善,且改善幅度≥90%);好转(皮肤症状改善,且90%>改善幅度≥40%);无效(皮肤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恶化)。②皮损症状: 采用我院自拟评估问卷观察两组皮损症状。主要包括瘙痒、红斑、溃烂、脓液等 20 个条目,采用 6级评分法,得分越高代表皮肤损伤程度越严重。③生活质量: 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 QOL)评估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各个领域均为正向得分,即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皮肤改善情况比较,见表1。
2.2 两组干预前后皮损症状评分比较,见表 2。
3讨论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乳腺癌已经成为全球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平均每年约有130万人患乳腺癌,其致死率较高,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目前主要以放疗为主,旨在保留完整乳房的情况下利用放射线破坏癌细胞生长繁殖,保证患者生存率的同时还能提高生活质量。但绝大多数患者放疗后极易出现皮损问题,若不及时给予皮肤管理,改善溃烂、瘙痒症状,持续发作会出现感染、坏死等现象,不利于预后。如何预防皮肤损害是我院研究的重难点之一。本研究将8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结构化皮肤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以期为患者提供有效皮肤管理措施[1]。
放疗是通过高能量X射线进入肿瘤,损伤肿瘤细胞核DNA,杀死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是目前治疗局限性肿瘤最有效的手段。但是,放疗患者治疗区域的皮肤会出现不同程度急性皮肤反应,发生率达90%,包括红斑、湿性、脱屑、溃疡、糜烂等,一般是由于皮肤基底层细胞损伤,影响皮肤再生,导致再生率与破坏率失衡,进而出现局部皮肤损伤或感染,增加患者痛苦的同时还会降低其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放疗效果。因此,早期预防及皮肤日常护理对患者非常重要。
据相关数据显示,结构化皮肤护理管理模式用于大便失禁性皮炎患者中,能有效减少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因此,我院将结构化皮肤护理管理模式用于乳腺癌放疗后皮损患者护理中,结果显示,观察组皮肤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皮损症状评分、疼痛程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表明结构化皮肤护理管理模式相对于常规护理的临床效果更佳,不仅能有效缓解红斑、糜烂、溃疡等症状,还能减轻疼痛程度,对提高预后生活质量也具有重要意义。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结构化皮肤护理管理模式建立更标准的体系,以评估、清洁、保护、营养支持、提醒等为主要步骤,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干预。一方面,能准确判断不同患者的皮肤反应,根据溃烂、红斑、渗出等情况制订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并给予警示标识,使用软毛巾擦拭、保湿霜涂抹、使用护肤粉及皮肤保护膜保护、敷料外敷等操作降低了对皮肤的刺激,有效预防病情恶化;另一方面,给予营养支持及补充水分,在保证患者营养充足的同时还能排除毒素,最后利用便携卡片随时记录患者皮肤变化,有利于发现不足并及时纠正;这与贾静等研究结果一致[2]。此外,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结构化皮肤护理管理模式更易被患者接受,可能原因是放疗在保留完整乳房组织的同时能改善皮肤症状。
整体来看,结构化皮肤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改善皮肤状况、减轻症状、降低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虹.认知行为疗法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应激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7(6) : 849-853.
[2]徐洪霞,谭平,龙文秀,等.人文关怀护理和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不良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8,25(7) : 844-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