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需要情境构建探讨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k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突出问题是德育实效性不高,忽视学生的道德需要是其主要原因.关注学生道德需要,要把构建学生道德需要情境作为道德教育的出发点,把提升道德需要层次作为教育的主线,学生道德需要的自觉外化作为道德教育的落脚点.
其他文献
本文从教育智慧的概念入手,重点比较分析了"境界说"和"品质说"这两种为教育智慧做了定性的概念,阐明了教育智慧情景生成动态生长统一的根本特征.
天人合一思想是绵亘中国数千年的民族文化基本精神。先秦儒道两家都讲天人合一,且都把天与人的和谐统一看作二者关系的最高境界。而两家对天人合一思想理解的不同之处大致在
乔治.爱略特以其独特的道德关怀被誉为英国小说伟大传统的发展者。针对当时功利主义思想对人的影响,她在作品中以道德说教的方式,表明了仁爱与宽容的重要性,并通过对利己主义
人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这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人的意识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人类最初的意识是人类各种意识和观念雏形的混合体,马克思把它叫做人类的“自意识”。自意识
科幻作品叙事最初使用两种传统的叙事形式:旅行叙事和历史叙事.按其物质规则,科幻作品也意识到科学发现在向这些传统发起挑战,并最终证明传统的叙事手法是不足的.科幻叙事向
陈云同志的"国力论"、即经济建设受国力制约的理论,是毛泽东同志首倡的"国情论"的丰富、充实与具体化.陈云同志把"国情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结合起来,思考中国社会主义
格式塔心理学派移用现代物理科学新概念,在阐释心理现象及其机制问题上,其力论与场论为审美意识研究拓展许多新的空间。在现代科学主体论视野下,“力是审美经验的再现态”;“
"李约瑟难题"的思考促使人们对中国传统科学文化进行梳理、解读和反思,并在中西方文化比较的框架内,探索近代科学技术没有诞生在中国的原因.这些研究思路和成果启示我们,高等
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到成人的转变时期,将逐渐走向成熟与独立,是第二次重要的心理断乳期。调查表明,大学生的心理障碍正在成为其退学、休学的重要原因,有自杀倾向或自杀者的比
分析了大学生常见心理疾患的表现,从生物学因素、心理学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等方面分析了这些疾患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The common psychological d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