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烈的人民情怀:贯穿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一条主线

来源 :中华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七一”讲话)气势恢宏、观点鲜明、思想深邃,既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从4大时段系统展现了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也从9个方面擘画未来美好光明前景的实践路径,历史、现实和未来相互映照,是一篇具有历史穿透力、理论概括力、科学预见力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人民”是“七一”讲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整篇讲话全文7300余字,“人民”一词出现了86次之多。

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这句话意涵深刻,揭示了两个基本道理:一是,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表达了人民是国家制度的决定性力量这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在马克思看来,“不是国家制度创造人民,而是人民创造国家制度”。作为上层建筑的国家制度,是基于人民这个基点建构起来的,这是现代民主制的精义所在、实质旨归。恩格斯基于对英法两国现代化发展历程的考察得出这样一个深刻的洞见:“在17世纪的英国和18世纪的法国,甚至资产阶级的最光辉灿烂的成就都不是他自己争得的,而是平民大众,即工人和农民为它争得的。”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表明,“并不是‘历史’把人当做手段来达到自己——仿佛历史是一个独具魅力的人——的目的。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二是,突出强调了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这一政治定理。无论是从历史的视野还是从理论的逻辑分析,人民群众都是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和决定性力量。对于人民的这种决定性作用,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铭记在心、呈现于行。譬如,毛泽东同志曾把人民比喻成“铜墙铁壁”“土地”“上帝”等。作为中国共产党根本政治立场的人民立场,体现了对人民创造历史之决定性地位、决定性作用的深刻认知,体现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价值理想所决定的。首先,利益集团是由因共同的具体利益追求而建构并试图影响政治系统的社会政治团体,代表的只是部分社会群体、部分社会成员的局部性的共同的狭隘利益,而我们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其次,我们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逻辑是主导社会建构、运行、治理的根本性逻辑,社会公共权力听命于、服务于并从根本上受制于资本,资本家而非人民群众是社会的真正主人,因而资产阶级政党只能而且必须代表权势团体的利益。再次,我们党的章程开宗明义明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百年来我们党始终与全体人民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从不谋求特权,从不代表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奋斗;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战争、赶走日本侵略者,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奋斗;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奋斗;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变一穷二白的国家面貌,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奋斗;领导人民实行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奋斗。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为人民谋利益、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而拼搏奋斗,因而得到人民的广泛拥护和鼎力支持。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都是绝不会得逞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尤其是迈进新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期待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我们要永远保持共产党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使党与人民的心贴得更紧。

二、“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勇毅开拓并接续前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紧紧依靠人民,进而得到人民的鼎力支持。无论是汉代王符所言的“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還是明代冯梦龙所说的“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都鲜明喻示,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就,都必须有众多力量的支撑。人民是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夺取政权、长期执政的坚强后盾。赢得人民信任、获得人民支持,党就能克服任何困难,就能无往而不胜。
  “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必须一以贯之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尊重不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承认不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之间的“分界线”“分水岭”。改革开放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强调必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挑战,只要有人民的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越不过的坎。只有把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统一起来,才能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必须充分信任人民、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在革命、建设、改革的每一次重大关头、每一个关键阶段,我们党都始终紧紧依靠人民跨沟迈坎、战胜险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是人民群众浴血奋战出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人民群众干出来的,改革开放的历史伟剧是亿万人民群众主演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变革、历史性成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面对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新使命,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作为源头活水,放手支持人民群众大胆实践、探索、创新,及时发现、总结、推广人民群众创造的成功经验,并使之上升至理论、政策和制度层面,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引导好、保护好。
  “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人民有着无尽的智慧和不竭的力量。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领导艺术的提高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沃土之中,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只要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必将坚如磐石、安如泰山。
  “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必须使人民成为“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以什么为标准、用什么来衡量,实质上是一个对谁负责、让谁满意的问题。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就要坚持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道:“如果自诩高明、脱离了人民,或者凌驾于人民之上,就必将被人民所抛弃”,“这是历史发展的铁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把人民视为党的工作成效最高的裁决者和最终的评判者,从根本上为全党明确了由谁来检验社会发展和党的执政水平、执政成效的问题,深化了共产党人关于“为了谁”问题的认识,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人民至上价值取向。

三、“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一个本质特征是,在深刻批判社会内部两极分化和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诸多不平等的基础上强调坚守以劳动为本、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特别强调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充分彰显了他深厚的人民情怀和深切的历史担当。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和一以贯之的价值关怀。在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始终为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不懈奋斗。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提出了我国发展“富强”的目标,并指出“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明确昭示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之间的内在统一性,为国家发展注入了社会主义的基因。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之间的本质性联结,认为其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江泽民同志把实现共同富裕视为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并强调“绝不能动摇”。胡锦涛同志也多次强调要使改革发展成果让“全体人民共享”。在长期努力的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新时代,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共享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成果,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取得历史性成就,在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
  实现共同富裕,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党的十九大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坚持共同富裕方向”“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并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我们要紧扣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我们党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的要求,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守住、守好“人民的心”,紧紧依靠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更加辉煌的业绩。
  (本文作者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其他文献
~~
期刊
本文主要介绍近代徽州茶业在晚清(1900)至民国时期(1949)的衰落原因以及改良举措,探讨并研究这一时期徽茶兴衰起伏的历史,籍以温故而知新并获得有益的思索:同时也有助于加强对近现代茶业振兴的认识。一、近代徽茶的衰落与中兴19世纪中期以前,中国是世界茶叶强国。但是,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尤其是在鸦片战争结束后不久。
即便John Lewis搞砸向大众提供房屋租赁服务的计划,但由于品牌延伸的魔力,对其百货商店业务的影响也将非常有限。近期,John Lewis Partnership战略与商业开发执行董事Nina Bhatia宣布:“作为一家拥有一个强大的品牌目标并被目标驱动的企业,我们有进军房地产租赁领域的雄心壮志。”
语文教学必须在积累上下功夫,重在唤起学生的兴趣、乐趣和积极性,通过“三步曲”,重点指导学生运用教材积累法、背诵默写法、“烂笔头”法、板块积累法和读写积累法等,同时,指导学生积累时注意方法科学和持之以恒。
7月14日-16日,中视广信亮相新加坡亚洲广播展线上展(BroadcastAsia2021)“中国(北京)广播电视科技创新展区”。在线上展期间,北京市广播电视局特邀参展公司参加产品线上推介会,中视广信以线上英文直播的方式向海外厂商及客户推荐了多款新品,主要就新媒体IP制播技术应用相关的网络直播系统(NDI解决方案)、超远程低时延多人连线直播系统、远程制作(SRT解决方案)、5G+云导播(RTC+RTT解决方案)进行了重点讲解,内容涵盖了各产品的系统架构、传输方式、实际应用案例、应用场景以及未来应用的发展趋
7月29日,新奥特承建的《光明日报》客户端4.0版本升级及光明号开发项目正式上线。以融媒体指挥中心、客户端、光明汇创、光明号开放平台、光明号管理平台、光明飞羽、光明云蝶、光明慧瞳等八大体系为基础,构建的光明日报融媒体技术平台,即将助力《光明日报》加速融媒体进程。
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深入研究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实践及其服务效果提升对策,对于实现乡村振兴目标任务、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L市为样本,深入调研分析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振兴的主要做法、难点问题及相关群体的态度和意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我国“三农”发展必将迎来深刻变革和新的机遇,乡村发展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趋势仍会延续,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振兴应久久为功,从动员的广度、嵌入的深度、组织效能的发挥、服务形式的多样化等四个维度下大力气扎实推进,为农村长远
听奶奶讲,爸爸小的时候只有过年才能吃上饺子,现在可不一样了,饺子随时可以吃,什么馅都有。奶奶还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三十年前穿带补丁衣服的人多得是,一件衣服兄弟几个轮着穿,现在人人都不再缺少衣服了。听妈妈说,三十年前,几乎没有几家有电视机,而如今电视机从黑白到彩色,每家都有,电磁炉、电脑、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也都走进了老百姓的家中。
对于中西医融合问题,我有三点感想和体会,在此与大家分享交流。第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中国成为国家战略,意味着中医药产业即将进入健康持续发展的新时代,中医药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短视频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但信息污染问题危害短视频信息生态的健康运行。短视频信息污染主要表现在过载冗余信息、失真虚假信息、垃圾营销信息和违法有害信息四个方面,对用户的信息使用、短视频媒体生态、国家信息安全与社会安全等造成危害。本文基于信息生态理论视角,以信息人、信息、信息环境、信息技术四个核心要素的和谐发展作为短视频信息生态治理的突破点,构建短视频信息污染生态治理机制,这对于维护良性的短视频信息生态,推动短视频信息传播的可持续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互联网空间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