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含量对21-4 N气阀钢凝固组织细化作用的研究

来源 :上海金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164327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究Mg对5Cr21Mn9Ni4N(21-4N)气阀钢组织细化的影响规律,在实验室开展了镁改质气阀钢的高温熔炼试验,冶炼了不同镁含量的钢锭.结果表明:镁含量为0、12、16、34、58和60μg/g的试样的一次枝晶臂平均长度分别为1324.1、941.9、836.0、849.6、1439.1和1294.7μm;二次枝晶臂平均间距分别为145.5、114.6、105.1、130.2、148.7和180.7μm,枝晶间距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镁含量为16μg/g时,21-4N气阀钢的枝晶间距最小,细化效果最显著;钢中Al2 O3、MgAl2 O4、MgO夹杂与 γ-Fe相之间的晶格错配度分别为7.36%、4.00%、16.98%,MgAl2 O4相比Al2 O3和MgO更利于γ-Fe相形核;当镁含量为16μg/g时,钢液中出现细小弥散的MgAl2 O4,与γ-Fe相之间具有更低的晶格错配度,可作为γ-Fe相稳定的形核质点,使组织细化;当镁含量大于16μg/g时,钢液中出现MgO,与γ-Fe相之间的晶格错配度增大,导致非均匀形核能力下降,组织粗化.
其他文献
利用云南省具有多海拔、多梯度大气压变化的自然地理条件,在不同海拔高度下,对不同品牌、不同规格的移液器进行检测.通过对大量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不同大气压对移液器测量结果的影响.
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金相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研究了低温建筑用高强度低合金钢在850~1200℃以5 s-1的应变速率热压缩变形的行为,建立了低合金钢的热压缩变形本构方程.结果表明:热轧态低合金钢的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热变形后转变为奥氏体+再结晶晶粒.在变形温度为850~1100℃时,温度越高,再结晶晶粒越细小、数量越多;而变形温度为1100~1200℃时,温度越高,再结晶晶粒越粗大、数量越少.低合金钢的热变形本构方程为Z=5exp(342080/RT)=7.8084×10-3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拉伸试验机等研究了原位复合Cu-15Cr合金冷轧和退火后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铸态Cu-15 Cr合金的组织为铜基体和分布在其中的树枝晶状Cr相;冷轧后,Cr相从树枝晶状转变为定向排列的板条状,退火后Cr相的形态几乎不变;480℃ ×90 min退火的原位复合Cu-15Cr合金冷轧薄板的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及导电率分别为450.18 MPa、14.5%IACS和71.6%IACS.此外,采用抗拉强度混合模型和并联电阻模型对Cu-15 Cr合金在冷变形过程中,以及退火后
选取经未知方法辐照处理的托帕石样品,γ能谱仪测试结果表明其放射性与自然环境本底辐射相当,不会对人体产生新的危害.用直线电子加速器对样品进行辐照处理,射线能量为10 MeV,剂量为21 kGy、14 kGy和7 kGy,辐照前后托帕石样品颜色变化明显,均由较浅的蓝色变为较深的褐黄色.对辐照后的样品进行放射性检测,其放射性与环境本底辐射相当,说明在该条件下经过直线电子加速器辐照处理的托帕石不具放射性.对二次辐照处理后的样品再次进行热处理,样品的褐黄色均明显褪色.经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测试发现,样品致色成因为
通过硬度测试、拉伸试验、晶间腐蚀试验、金相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方法,研究了双级时效工艺对6056铝合金力学性能和耐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T6单级时效处理的合金的峰值硬度约为136 HB、抗拉强度为415.5 MPa、断后伸长率为17.1%,晶间腐蚀深度为333μm;经T6+140℃ ×8 h、T6+160℃ ×6 h和T6+190℃ ×4 h双级时效处理的合金的硬度与T6处理的相差不大,晶间腐蚀深度分别为231、276和637μm,T6+140℃ ×8 h处理的合金的抗拉强度增加最明显.T6处
通过对标准物质选择、溶液的酸碱度、实验温度、显色试剂和比色瓶等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建立较为科学可行的实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比色类仪器对标准溶液的酸碱度具有普适性,在校准过程中需规范使用比色瓶、显色试剂等实验设备.电极类仪器校准时需综合考虑溶液酸碱度和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各类校准实验室校准水质硬度仪提供参考.
施加磁场能改善固态金属的力学性能,但性能改善的机制还不清楚.为研究交变磁场和静磁场对固态金属力学性能的影响,分别将单晶铝在施加和不施加交变磁场的条件下于250和325℃加热6 h随后空冷.检测了单晶铝的力学性能和位错密度,并在静磁场中测定了硬度.结果表明:与未施加交变磁场在250℃加热的单晶铝相比,施加0.1 T交变磁场在相同温度加热的单晶铝屈服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分别提高了49.3%和24.7%,这是位错密度提高引起的位错强化和磁致塑性所致;当静磁场强度从0增加到0.6 T时,单晶铝的位错蚀坑数量增加了33
宏观偏析是金属凝固过程中产生的不可避免的缺陷,且难以通过热处理消除,会导致金属制品不同部位的组织和力学性能有差异.因凝固时间长且熔体流动复杂,大型铸锭的宏观偏析尤为严重.A型偏析的形成主要与夹杂物上浮有关,而V型偏析的形成机制较为复杂,普遍认为形成于铸锭凝固的后期.连铸过程中采用脉冲磁致振荡技术可大大减轻大型铸锭的宏观偏析.研究铸锭宏观偏析的主要方法有铸锭解剖、实验室模拟和数值模拟等.因大型铸锭宏观偏析的试验研究极为困难,数值模拟已成为重要的研究手段.现有的模拟大型铸锭宏观偏析形成的数学模型有枝晶模型、两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模拟了Q500qENH耐候桥梁钢形变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过程.采用膨胀法结合组织观察及硬度测试,绘制了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ontinuous cooling transformation,CCT)曲线.结果表明:当冷速小于1℃/s时,形成以多边形铁素体和珠光体为主、少量粒状贝氏体的混合组织;当冷速在5~15℃/s时,组织类型为粒状贝氏体和针状铁素体;当冷速大于15℃/s时,出现板条贝氏体.随着冷速的增大,组织逐渐细化,硬度逐渐增加.Q500 qENH钢优选的两阶段控轧
采用电弧炉、炉外精炼和连铸工艺生产了直径330 mm的14MnNb钢连铸管坯,并轧制成外径323.8 mm、壁厚23.83 mm的管线用管.然而,沿钢管全长进行磁粉探伤时发现表面有外折叠.对本批次钢管和连铸坯进行了金相检验、酸浸及能谱分析,以揭示产生外折叠的原因.结果表明:钢管外折叠是连铸坯表面的网状裂纹所致,而铸坯表面产生网状裂纹的原因是高温析出的Nb、Al元素的碳、氮化物引起晶界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