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村边区学校管理与发展探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ysun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偏远山区学校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其它一些因素,致使学校发展方向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健全,本文从制度、民主、特色各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让学校从真正意义上健康健全地发展。
  【关键词】偏远山区 学校 发展 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200-01
  农村学校特别是偏远边区的学校为服务区内儿童提供了就学的机会,更为服务区内的民众提供了经济与农业服务。从某种程度可以说,农村教育在整个社会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加之其它客观因素,边区学校管理出现了诸多问题,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一、制度不健全,操作性不强,学校处于无序状态,很难真正、有效的履行学校的管理职能。
  其一,校领导及教师认识不到位。特别是边区村小学,缺乏一套系统的完善的规章制度,学校领导也对制度漠然视之,全凭自己多年的管理经验经管学校;好多学校的规章制度没有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学校处于靠惯性运转前行的状态,导致学生纪律性差,教师自觉性差,学校秩序差,教学规律差。其二,缺少必要的评价与督促,由于现行评价制度的偏差,学校的领导与教师对教学质量的重视远远高于对学校本身发展与提高的重视。没有将学校的管理纳入正常的评价体系范围之内,这也是导致学校轻视管理的原因。再次,缺少社会监督,家长配合不到位。家长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能否提高,而忽视学校管理和本身发展对学生的影响,不能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及时地提出建议和意见。
  二、“官本位”思想严重,学校内部很难真正实行民主,教师积极性不高,不能集思广益,重新导致“官本位”思想恶性循环。
  “官本位”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封建主义专权制思想在农村还有很深的根基。尽管教师特别是校领导受过良好的、专业的教育,但在农村这个大环境中,潜意识里或多或少的存在这种观念。由于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校长负责制”转变为“校长专权制”,民主的、正确的意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压抑。致使教师对学校的管理缺乏积极性,对学校正常的民主的生活形成了干扰,专权制愈演愈烈,形成恶性循环。
  三、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素质教育举步维艰,学校管理倾向于教学,缺乏对学生养成教育和特长教育的培养。
  传统的考试成绩选拔、甄别、评价功能在农村依然盛行,尽管新课程改革全面展开并纵深推进,但在贫困山区,评价体系不改变,教师(主要占教师队伍比例大的老年教师)认识不到位、思想不解放,素质教育彻底实行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导致学校在管理上主要倾向于教学成绩。学生的成绩决定了一切,教师乃至学校都忽视了对学生养成的教育,甚至扼杀了学生正常的特长发挥,很多学生对学习出现了厌倦状态,学生旷课逃学,滋生闹事,又严重影响了学校的管理体制。
  四、学校发展方向不明确,同性大众化较为普遍,缺乏特色。
  农村学校由于制度的缺乏、理念的陈旧、加之传统认识的影响,学校领导注重教学质量,轻视育人方式,学校没有确立发展的明确方向,所以学校(特别是村小学、以乡镇为片)的发展具有大众化与同性化,缺少自己发展的特色。
  农村学校制度不健全,发展目标不明确,特色不确定,最终致使学校仅仅是成绩的发源地,考试的场所,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要让农村学校健康健全的发展,真正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加强、规范农村学校管理是非常必要与及时的。
  五、制定政策、健全制度,为学校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学校组织人员调查研究,从教师管理、班级管理、课堂管理、班主任管理等多方面着手,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最终形成能够预防和解决问题的管理制度。把学校的日常管理与教学管理纳入制度的范围之内,让一切有规可循、有章可依。但同时学校制度必须具有法律性、原则性和人文性的特点。
  六、克服官本位思想,发扬民主作风确立学校的校风、教风及学风,明确学校的发展目标。
  农村学校要健康的发展,首先学校要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即发展目标。在有学校目标的前提下,确立校风、教风和学风,学校领导要坚决摒弃官本位思想,充分发扬民主作风,集思广益,倾听教师、家长甚至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正确意见。把学校建立在为一方教育服务、为一地经济贡献的层次上。
  七、全面发展,注重特色,让学校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学校最主要的功能是教书育人,但同时考虑到学校是个集体,也是一个个体,学校应该让全体学生在学习的全程中全面发展,但同时注重地方的差异性,让每一个学校具有一个特色,从乡镇范围来说,众多的特色凝聚成乡镇特色,有利于全乡镇教育的发展;从个体学生来说,掌握一门坚实的特长可以让一个人终身受益,让一切学生健康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所以学校的发展要特别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特长的发展。这样学校才能取得真正的、完全的、长足的发展。
  农村学校在农村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它和健康健全发展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站在战略高度认识农村学校的发展与管理,为农村教育与经济的发展服务,为社会的和谐贡献应有的力量。
  参考资料: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6).
  [2]中国教育科研与实践[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05).
  [3]西部教育参考[M].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04).
其他文献
城市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结果,建筑高度是人类文明的物质体现之一。伴随着精细化城市设计时代的来临,建筑高度的科学决策成为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现有的建筑高度规划存在经验主义,缺乏理性分析,研究成果难以实施等诸多问题。需要我们以实证和量化分析为手段,从规划管控角度揭示建筑高度的分布规律和形成机制,以增强建筑高度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由于用地的功能属性是城市规划中最有力的导控要素,本文确定了从城市用地功能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诗词歌赋、文言文以及俗语谚语等传统文化的教学,这种传统文化都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经典,是经过历史长河的筛选,给人记忆最深刻的一些古文古句古典,通过这些古文古句古典,学生们可以学到许多来自古代人给予的知识与人生的反省,让中国少年不断强大,最终不断强大未来的中国。因此,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必须要实施的教学方案,为此,本文将对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承方案进
【摘 要】在教学中合理安排体育活动,增加中考学生的运动量;科学组织课堂教学,提升学习的实效性;针对学校特殊形式,增加学生运动时间。将教学落实到学生的现实需求和自身要求上,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了体育锻炼的习惯,真正达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中考化 增量 增时 增效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7-0234-
随着国家治理模式不断创新升级,我国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方面,政府已由原来的“掌舵者”,逐渐转变为“引导者”和“服务者”,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还权于社会,社会力量随之蓬勃兴起,社会组织获得较好的发展环境,开始承担起政府转移的相关职能,较好地弥补了市场和政府的局限性。但是,有学者从理论层面关注到,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政府购买机制依旧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
【中圖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1-0088-06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在整个高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分层教育法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得以推广。本文对体育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法的实践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教学法的应用方向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其运用策略进行具体探讨。  【关键词】体育 分层教学法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209-01  现阶段,体育
【摘 要】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它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实际工作中应该结合实际搞好班级文化建设,使班级文化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结合笔者日常的班主任工作实践,就如何进行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提出了班级文化建设可以从“设置班级奋斗目标,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风貌”;“ 精心布置教室环境,增添学生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