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羊藿多糖对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功能与Th17/Treg平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来源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lun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淫羊藿多糖(EPS)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小鼠骨髓造血功能及Th17/Treg平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control)、模型(model)、司坦唑醇(stanozolol)和EPS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乙酰苯肼、2.0 Gy照射、环磷酰胺三联应用的方法建立AA小鼠模型.造模后,司坦唑醇组以4 mg/kg司坦唑醇混悬液灌胃,EPS组以100 mg/kg EPS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同时以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灌胃,1/d×14.全自动动物血液分析仪检测外周血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 Th17细胞比例,ELISA测定白介素2(IL-2)、白介素11 (IL-1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计数骨髓有核细胞数,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骨髓细胞数量变化及骨髓细胞增生与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STAT3)、维甲酸受体相关孤儿受体γ(RORγt)、转导和转录激活子5(STAT5)、叉状头转录因子3(Foxp3)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司坦唑醇组和EPS组小鼠外周血Hb水平及RBC、WBC、PLT数均明显升高(P<0.05),Th17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Treg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血清中IL-2、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IL-11水平明显升高(P<0.05),骨髓有核细胞数均明显增加,Ki-67阳性率明显增加,Caspase-3阳性率则明显减少,同时,STAT3、RORγt蛋白表达明显降低,STAT5、Foxp3蛋白表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S能够促进AA小鼠骨髓造血功能恢复,改善Th17/Treg比例失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STAT3/RORγt途径和促进STAT5/Foxp3途径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Burkitt淋巴瘤(BL)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疗效.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7例B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同时进行生存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患者以成人为主,中位发病年龄为30 (15-83)岁,男性:女性为3.5∶1,所有患者无EB病毒感染,92.6%患者存在结外器官受累,其中40.7%的患者起病时为白血病表现,Ⅲ-Ⅳ期占85.2%,IPI评分高危/高中危组占74.1%;分子生物学方面,5例患者进行了二代测序,均具有MYC基因突变,最常见突变为CCND
目的:探讨胱天蛋白酶8(CASP8)、脂肪酸合成酶(Fas)基因多态性与汉族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汉族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CASP8、Fas基因多态性,统计预后情况,对比不同预后患者CASP8、Fas基因多态性,探讨基因多态性与患者预后不良的关系.结果:本组85例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为65.88%;预后不良与预后良好患者CASP8、Fas基因多态性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预后不良患者CASP8基因rs 1035142位点GG基因型频率、等位
目的:分析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合并肝脏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的情况.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山西队2020年2月8日至3月25日诊治的53例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患者分为重型组(38例)和危重型组(15例),回顾性分析不同临床分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入院时肝功能、凝血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变化;将患者按诊疗过程中肝功能异常程度分为肝脏损伤组、肝功能轻度异常组以及肝功能正常组,比较各组患者相应时间节点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
目的:分析JAK2 V617F突变和BCR-ABL融合基因双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的疾病类型、临床表现、疗效及转归,为此类疾病患者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方法:结合于本院治疗的1例JAK2 V617F和BCR-ABL双阳性MPN患者及文献检索的资料,对JAK2 V617F突变和BCR-ABL融合基因双阳性MPN的临床特征、疗效和转归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院收治患者为68岁女性.以“BCR-ABL”和“JAK2 V617F”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及PubMed数据库进行计算机文献检索,共检索出
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又名Diamond-Blackfan贫血(DBA),是以单纯红系再生障碍和先天性畸形为特征的遗传性疾病,以贫血、身体发育异常和肿瘤易感性为主要临床特征.核糖体蛋白质(RP)基因突变是DBA的主要发病机制,最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为RPS19基因突变,目前已在DBA患者中发现了19个RP基因的杂合突变及其他非RP基因的突变.本文对基因突变引起DBA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应用微阵列芯片技术对血液学表型分析阳性的患者千血斑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评价其在临床检测中的价值.方法:对410例患者的干血斑样本进行DNA提取,采用微阵列芯片技术对中国人常见的3种缺失型及3种非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19种β-地中海贫血点突变进行基因检测.结果:410例样本中,共检出阳性357例,总阳性率为87.07%.单纯α-地中海贫血基因缺失和点突变的样本有299例,占72.93% (299/410),其中177例为-SEA杂合缺失突变,占59.20%,60例为αCS杂合突变,占20.07%
目的:应用全自动微柱玻璃珠法与试管法检测不同胎龄和月龄的6月龄内婴幼儿ABO/RhD血型并对比结果的差异.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2月患儿血标本896例,同时应用以上两种方法检测ABO/RhD血型抗原并进行ABO反定型抗体检出率和凝集强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方法正定型均检出A型标本308例(34.4%),B型标本281例(31.4%),O型标本210例(23.4%),AB型标本97例(10.8%),RhD血型均为阳性,ABO/RhD血型抗原的凝集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除AB型外
目的:探讨达雷妥尤单抗(daratumumab,DatA)治疗后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输血前检查流程及输血策略.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近期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前后的血标本,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ABO/Rh血型抗原鉴定、DAT试验;比较分析0.2 mol/L二硫苏糖醇(DL-Dithiothreitol,DTT)灭活处理前后,患者抗体筛查、交叉配血的结果.结果:注射达雷妥尤单抗后患者ABO/Rh血型抗原定型未受影响;DAT试验阴性;不规则抗体筛查Ⅰ号、Ⅱ号、Ⅲ号细胞均阳性(强度1+至2+
输注血浆引起的过敏性输血反应(ATR)是输血主要不良反应之一,严重过敏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目前,主要通过输血前药物预防和过敏后对症治疗进行防治,还缺乏体外试验等预防措施.研究表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效应细胞,组胺是IgE介导过敏反应的主要介质之一.血清特异性IgE检测、IgA和抗IgA抗体检测、类胰蛋白酶和组胺检测、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活化试验等可用于识别过敏体质患者或含有过敏原的血浆成分,嗜碱性粒细胞活化试验还可用于血浆体外功能性匹配.建立ATR体外试验有利于指导血浆精准输注、减
目的:研究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巨核细胞自噬水平上调对前血小板生成的影响.方法:通过吉姆萨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法分别观察巨核细胞形态及前血小板的生成,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骨架蛋白和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自噬调节药物(自噬诱导剂Rap,自噬抑制剂3-MA)调控小鼠巨核细胞的自噬.结果:ITP患儿巨核细胞内存在空泡状结构,自噬相关蛋白LC3-Ⅱ /Ⅰ和复合物Atg12-Atg5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C3-Ⅱ/Ⅰ:ITP 1.32±0.18 vs Ctrl 0.49±0.16,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