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帕金森病与肌张力障碍患者经颅超声(TCS)检查的影像学变化特点。
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运动障碍性疾病专科确诊的63例帕金森患者和32例肌张力障碍患者及72名健康对照进行TCS检查,黑质(SN)回声强度分为Ⅰ~Ⅴ级进行半定量分析。单侧SN强回声≥Ⅲ级时为异常表现并测量强回声面积、计算双侧强回声总面积与中脑总面积比值(S/M);豆状核(LN)回声强度分为Ⅰ~Ⅲ级进行半定量分析,当豆状核强回声≥Ⅱ级为异常表现并测量其面积,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1)半定量分析:帕金森病组SN强回声≥Ⅲ比例(60.32%, 38/63)明显高于肌张力障碍组(12.50%, 4/32)及健康对照组(11.11%,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67,P<0.01;χ2=36.22,P<0.01);肌张力障碍组LN回声≥Ⅱ级比例(65.62%, 21/32)明显高于帕金森病组(20.63%, 13/63)及健康对照组(8.33%,6/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69,P<0.01;χ2=37.83,P<0.01)。(2)定量分析:帕金森病组SN回声面积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M(Q)][0.73(0.53) cm2]高于肌张力障碍组[0.56(0.53) cm2]及健康对照组[0.44(0.19) 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0.05,P=0.007)。帕金森病组S/M比值M(Q)[15.7%(11.5%)]高于肌张力障碍组[13.8%(14.2%)]及健康对照组[8.9%(2.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96,P=0.031)。肌张力障碍组LN强回声面积(M(Q)[0.50(0.33) cm2]高于帕金森病组[0.45(0.22) cm2]及健康对照组[0.35(0.17) cm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0.87,P=0.004)。
结论TCS可发现65.63%肌张力障碍患者的LN特异性强回声以及60.32%帕金森病患者的中脑SN特异性强回声,为帕金森病与肌张力障碍的鉴别诊断提供了一定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