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业需求的地方性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思考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ny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开展面向食品产业需求的改革是地方性高校在应用型转型中的重要路径.文章以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为例,在分析食品产业现状及行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确定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并分别从“双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教学团队建设、应用型课程开发和四级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措施,旨在通过理论和技能训练,培养出具有核心专业能力且满足食品产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同时为食品类专业的发展及地方性高校的应用型转型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在工程教育认证工作中,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文章以贵州大学非煤矿床开采课程为例,进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标准的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针对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指标点制定课程目标;针对课程目标确定各考核环节及其与所支撑的各个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确定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标准.非煤矿床开采课程是介绍金属和非金属矿床地下开采的必修课程.并对应本校采矿工程专业共制定各类毕业要求共七项中的一项.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按照毕业要求共制定三个课程目标,不同目标在课程达成度中的权重不同.
针对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的软件工程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三个问题,即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企业使用的技术和方法脱节以及教师的授课方式与企业的培训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分析解决这三个问题的思路、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一种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不再区分理论课和实践课,而是将它们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通过近两年的教学数据对比,显示该教学法效果良好.
文化自信是一切自信的根源,而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则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各方面都有体现,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融进高校课程教育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必要途径,但目前高校在非哲学类课程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出现断层.文章认为税法课程中包含大量文化要素,在税法课程的教学中应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教学过程.文章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论述税法课程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挖掘税法课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时代价值的精神基因,并结合课程内容就如何推进税法课程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提出建议.
为了解职前幼儿教师的专业承诺与职业认同感的现状及关系,研究选取忻州师范学院的300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学生专业承诺问卷》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认同问卷》作为研究工具.结果表明,职前幼儿教师的专业承诺在志愿选择上差异显著,在培养层次、年级和实习上部分维度差异显著;职前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在志愿选择上差异显著,在培养层次、年级和实习上部分维度差异显著;专业承诺与职业认同感呈显著正相关.
混合式教学是影响和促进高等教育变革的近期趋势之一.文章分析混合式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的联系与区别,梳理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混合式教学实践应用形式的发展,讨论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育技术的重要性、线上线下有效融合、师生角色转变等问题,探讨基于雨课堂教学平台开展高级英语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并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
成人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精理论,强实践;精基础,强临床”为核心,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原则,从护士的岗位核心技能出发,依托产教融合真实项目,将最新教学内容贯穿项目实施全过程,结合行业规范和创新要求进行授课,突出“精学科构架、强岗位需要”的职业教育特点,做到“三个贴近”(贴近岗位、贴近基层、贴近资质考试),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有情怀,能担当”的技术技能人才.文章以“护理呼吸系统常见疾病患者”为例展开教学设计与实施路径探究.
基于专业和年级分层调查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状况,采用自主编制《大学生创业能力自评量表》,抽取19所高校的本科大学生进行调查,采集有效样本4248份.发现大学生创业能力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在专业和年级背景变量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专业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影响不显著,年级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影响极其显著,创业学习是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重要路径.基于实证分析,提出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策略.
文章从研究生培养质量、创新能力培养出发,以广西中药大学中药学研究生培养为例,探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导师团队,对构建“开放”“交叉”“贯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意义.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高等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文章在新工科背景下,提出在课程教学内容中融合思政目标及实施思政内容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教学法和有组织的自学方法等,达到在教学中立德树人的目的,满足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发挥培养人才重要作用的新要求.
“赛学”教学模式旨在入学早期,依托专业课程教学和过程化考核要求,开展课程作业答辩赛,营造浓厚的专业学习氛围,促进师生、学生之间交流,激发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尽快让学生从中学时期的“目标”学习(被动学习)过渡到“兴趣”学习(主动学习),防止学习热情断崖式下跌.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大学生学科竞赛,培育创新能力,突出大学生中心地位,彰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更不如启人以“欲”的理念,以赛导学、以赛促教、以赛督创、以赛正风.文章主要探讨教改团队在理工类专业采用“赛学”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