辍学的累积生态风险指标模型构建探析

来源 :大学·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e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辍学现象已成为社会和学校极为关注的问题。为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本文基于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建构了涵盖学生自我与家庭、学校、环境三个微观系统的辍学风险指标模型,采用家庭经济状况问卷、学业成就测验、心理健康量表、学校归属感问卷对1997名学生进行了调查与评估,结合教师辍学提名与同伴辍学提名筛选出高辍学风险学生,对高危学生采用多种手段与策略进行干预,显著地降低了干预群体的辍学率,证实累积生态风险指标模型在识别辍学风险方面是有效的。
  关键词:辍学;累积生态风险;少数民族;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1-0121-03
  当今的辍学现象已成为教育的世界性难题,基于已有研究,从辍学风险因素上来说,辍学是一项复杂且涉及包括经济、文化、社会与个人在内的多种因素的过程性事件[1],其发生与发展是多方面风险因素相互作用后合力的结果[2-3],因此,要进一步提高辍学识别效率,需基于一定的理论框架,利用多元评估主体化全面分析学生辍学的潜在风险因素及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以动态视角进行识别,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
  生态系统理论提示,个体的发展都是由个体所处的生态系统所决定,应将个体放置于其所处的生态系统中来综合分析。辍学并非单一风险因素使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学校学习吸引力下降,终止学业吸引力上升,家庭父母形成推力,最终在三方力量此消彼长中,学生做出选择[4]。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思想,本研究建立了累积辍学风险指标模型,具体如下:
  本研究在生态系统理论的指导下,以宁夏6所中学七、八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辍学累积生态风险指标模型为指导,采用同伴提名、教师提名与第三方评估三级识别与评估机制,识别出具有高风险的辍学个体,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辍学辅导干预,纵向追踪发现辍学发生率相比于往年显著降低,由此验证辍学的累计生态风险指标评估模型是有效的。
  一、累积辍学生态风险模型实践与检验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本文以宁夏少数民族聚居县的6所初中七、八年级199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2.方法:依据累积辍学生态风险指标模型为方案,由教师、同伴、第三方对初中生进行辍学风险评估与识别,然后对辍学高风险学生进行救助与干预,一年之后再次评估辍学率,前后对比结果作为识别模型有效与否的判断标准。
  (二)辍学风险评估与识别
  1. 教師预期辍学风险评估
  教师预期辍学风险评估采用教师提名的方式,以班级为单位,由任课教师基于个人掌握的学生信息及经验主观判断,提名写出“据你个人了解,你认为本班最有可能辍学的5名同学是______”,班主任收集教师的提名后进行频数统计,频率最高的5名学生即为辍学风险学生。此项评估结果可作为教师预期辍学风险指标。
  2. 同伴预期辍学风险评估
  同伴预期辍学风险评估采用同伴提名的方式,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以班会为契机,引导班级同学每人写出“据你个人了解,你认为本班最有可能辍学的5名同学______”,班主任收集学生提名后进行频数统计,频率最高5名即辍学风险学生。此项评估结果作为同伴预期辍学风险指标。
  3. 第三方辍学风险评估
  第三方辍学风险评估由经过培训的10名调查员担任,结合上述辍学风险指标模型,采用如下测量与诊断工具对学生及家庭背景、同伴关系等方面进行客观性识别与评估:
  第一,学生及家庭信息情况问卷。问卷主要涉及学生个人信息、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工作类型、父母务工情况、家庭经济状况,将家庭经济状况作为预测辍学的重要指标,对学生的家庭资产进行测量,并进行标准化处理,家庭资产低于均值的学生为辍学的高风险学生。此项评估结果可作为辍学的家庭经济条件指标,进入名单的学生风险指标计1分,未入名单的学生风险指标计0分。
  第二,学生学业表现问卷。问卷使用专业的7/8年级数学测试,每份测试包含30道数学题,通过对数学测试总分进行排名,分数位次处于后27%的学生为辍学的高风险学生。此项评估结果可作为学业成就辍学风险指标,进入名单的学生风险指标计1分,未入名单的学生风险指标计0分。
  第三,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试(MHT)来评估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共计100题,包括学习焦虑、人际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八个维度,计算全量表总分的标准分。总分在65分以上者视作为辍学的高风险学生。此项评估结果可作为心理健康风险指标,进入名单的学生风险指标计1分,未入名单的学生风险指标计0分。
  第四,学生的同伴关系问卷。该问卷包括三题,主要测量同伴欺负与被欺负情况,如“你是否曾经被欺负过”,回答“没有/偶尔/经常”三种类型。经常遭受欺负作为辍学的同伴关系风险指标,进入名单的学生风险指标计1分,未入名单的学生风险指标计0分。
  第五,学校归属感问卷(PSSM)。该问卷包含17题,用来测量学生与学校的情感联结状况,如“学校里的人很难接受像我这样的学生”,学生以“非常同意/比较同意/不一定/同意/非常不同意”应答,计算学生的归属感标准化分数,低学校低归属感作为辍学风险指标,进入名单的学生风险指标计1分,未入名单的学生风险指标计0分。
  第六,师生关系问卷。该问卷包含16题,如“我觉得老师喜欢我”“学校的大部分老师对我很友好”,学生以“非常同意/比较同意/不一定/同意/非常不同意”应答,计算师生关系的准化分数。标准化处理后分数大于0表示师生关系比较好,0以下表示师生关系比较差,师生关系量表得分0以下为辍学风险指标,进入名单的学生风险指标计1分,未入名单的学生风险指标计0分。   二、筛选结果及干预追踪
  (一)筛选结果
  辍学风险名单的确立采用多元评估主体、三级评估的方式进行,由第三方评估者对每位学生的客观累积风险指标、教师预期风险、同伴预期风险进行统计核算,包括家庭经济条件、学业成绩、心理健康水平、同伴关系、学校归属感、师生关系共6项客观指标及教师预期风险主观指标1项、同伴预期风险主观指标1项,满足1项记1分,将个人辍学风险客观评估指标分数累加,进入名单的学生即为具有辍学风险的学生,分数越高代表辍学风险越高:达到8分即为高风险,5~7分为中等风险;0~4为低风险,通过三级评估共筛选出242名高辍学风险学生,占总人数的12%。
  (二)干预方案
  具体干预方案包括两方面:
  1. 针对存在家庭经济压力的高风险辍学学生进行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CCT),以保障学生上学过程中的饮食、交通需要。
  2. 针对非经济辍学风险,则通过当地NGO组织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来降低风险,社会工作服务包括学业辅导与心理辅导,前者为学生提供学业辅导,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激发学习动机,增加学业坚持性,帮助其完成学业,后者则为学生提供心理援助,针對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学生开展个体心理辅导的同时,针对全体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生涯规划),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三、研究结论与反思
  通过以上辍学干预方案,高辍学风险学生已经有了显著下降,证实本文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建构了辍学的累积生态风险指标模型对识别辍学风险是有效的。经过实践证实,家庭经济因素、学业成就、心理健康、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学校归属感六项指标结合教师、同伴的主观判断能有效识别辍学风险学生,对具有辍学风险特征的学生进行干预能有效降低辍学率[5]。
  参考文献:
  [1] 姚松,豆忠臣. 农村留守初中生辍学决策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政策含义[J]. 教育科学研究,2018(09):49-55.
  [2] 杨丽明,吕雪川,王秋,等. 抚顺市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调查研究[J]. 辽宁教育研究,2003(10):60-61.
  [3] 雍会,胡立起. 青少年辍学行为、影响因素与控辍措施研究——基于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调查[J]. 民族教育研究,2016,27(01):48-53.
  [4] 魏莉莉. 关于国外的辍学理论研究述评[J]. 当代青年研究,2008(09):60-67.
  [5] 甘燕. 宁强县初中生辍学问题的文化根源探析[D]. 重庆:西南大学,2012.
  (荐稿人:曹东辉,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其他文献
摘 要:新形势下,高校资助工作面临转型期——由经济资助向资助育人方向转变。新形势下发展型资助模式展现了与常规资助模式不同的内涵特征,本文认为,针对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通过构建发展型资助育人“以困助困,以困扶困”模式,以困难生党员为抓手,探索思想引航、学习引导、心理引路、能力引领项目实践,从而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满足学生多元需求,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发展型资助育人;困
摘 要:“模拟电子技术”在具体的教学开展过程中需要结合课程教学的重点,并在具体教学阶段找到适当的混合应用方法。研究意在通过在不同教学阶段运用不同教学模式,达到提升“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效果的作用。研究分析可见,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具体应用中存在教师对于混合教学模式的结合应用缺乏重视、对先进的教学方法缺乏应用能力、教学效果反馈评价工作缺乏有效性这三方面典型问题,需要结合不同教学阶段提升教师的重视程度和
为进一步探究“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策略,打造更多能工巧匠,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需要高职院校在掌握工匠精神和“三教改革”基本内涵的基础上,从教材、教师、教法三方面着手,探究具体的培育模式,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彰显工匠精神传承,在教材优化中掌握工匠精神内涵,在教法改革下渗透工匠精神要点。分析工匠精神及“三教改革”的重要内涵并由此着手创新培育模式,不但可以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还可以培养出更多受用人单位喜爱和欢迎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促进职业教育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摘 要:借鉴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3343”课程开发模式,以企业人才需求调研为起点,对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职业岗位及岗位群进行分析,将行业、企业和院校三方合作归纳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划分行动领域,并由教师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最终完成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的转换。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打破了传统的课程体系框架。使教与学、企业与学校之间形成了有效的反馈结构。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采购与供
摘 要:本文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和培养途径的研究基础上,探讨信息化教学技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和激发策略,包含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源整合、学习诊断分析、创造学习环境和成效评估四个方面,以期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与高效率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信息化
高校将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可以使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思想价值观念,促进思政教育的蓬勃开展。为此,高校教师应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积极开展红色文化传播实践,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成长。本文主要探究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意义、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有效的优化措施。
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系中,红色文化是十分关键的构成部分,也是一种文化传递的天然载体,校园文化则是和学生息息相关的文化。将这两种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可以为学生们创设更好的文化环境,引领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摘 要:本文从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经管专业的教学现状着手分析,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在新时期高校经管专业教学改革实施路径上的相关策略,旨在进一步提升经管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型人才。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经管专业;教学改革;路径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1-0118-03  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摘 要: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的主导者、学生成长的主心骨,在学生被害预防教育中担负着重要责任。然而,部分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教育内容固化,形式单一,没有注重被害预防教育,辅导员缺乏工作主动性、专业性、系统性。在时间、空间上,辅导员可从被害前、中、后开展教育工作,内容上要注意结合易被害因素,形式上要利用多种方式配合,组建应急工作队伍,构建隐患上报和家校共育机制。  关键词:辅导员:被害预防:易被害特点  
摘 要:高校学生会承担着学校党委、团委以及二级学院学生工作各项政策的落地落实工作,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学生会干部是其开展工作的主要抓手,干部的素养往往影响着整个学生会职能发挥的效果。为了使目前学生会更加契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实地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会干部素养培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分析了学生干部应当具备的良好素养和能力结构,并就学生会干部素养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