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有必要了解叶圣陶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m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笔者调研得知,新中国成立至今的优秀语文教师,无一例外地都从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中得到过滋润和熏染。1980年8月18日,著名学者吕叔湘撰文首次提出“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这一全新命题后,全国语文教育界更是掀起了学习、研究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热潮。我们高兴地看到,国家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竟然与叶圣陶1949年8月负责拟定的《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见拙作《语文课程标准与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刊《教育探索》2003年第10期),足见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前瞻性。
  叶圣陶,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一代宗师,1894年10月28日诞生于苏州城内悬桥巷的一个平民家庭。1912年18岁的叶圣陶中学毕业,由于社会的动荡和家境的贫寒,他不得不中止学业,来到苏州中区第三初等小学任教国文等课。从此,叶圣陶走上教坛,并终生从事和关注着我国的语文教育事业。
  从1912年到1931年的二十年,是叶圣陶的早期教育实践阶段。其中前十年他主要在苏州一些初等和高等小学任教。他运用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关于“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教育理论,大胆地进行了教学改革实验。当时他研究的中心是小学的语文教学问题。他与王伯祥合写的《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一文,发表在1919年1月1日出版的《新潮》杂志第一卷第一号上。该文对小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命题和作法以及如何批改等方面都作了详尽的论述。此外,他和学校的一帮志同道合者自编各种课本,创办农场、书店、博览室,建造礼堂、戏台、音乐室、篆刻室,每周开一次“同乐会”,学期中与学期末各开一次“恳亲会”,还辅导学生自编自演《荆轲刺秦》、《最后一课》等话剧,组织学生一年一度外出远足旅游。叶圣陶的一系列教学改革实验,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身心得到了真正的长进和实益。
  叶圣陶早期教学实践阶段的后十年,先后在上海吴淞中国公学、杭州第一师范、北京大学、上海神州女学、福州协和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立达学园等大中学校工作,所任课程以作文、诗歌和新文学为主。这期间,他研究的重点从小学转入中学,尤其是初中的语文教学。他撰写的《作文论》,1924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全文近3万字,对中学生作文的性质、源头、结构、文体以及叙述、议论、抒情、描写、修辞等表达方法都一一作了通俗而深刻的阐述。文中立论的依据,既有古代的《孟子》、《史记》以及韩愈、柳宗元的观点,又有现代梁启超、胡适等人的思想,写得气势磅礴,令人信服。该文印行后曾在当时的语文教育界引起很大反响,深受语文教师好评。此外,叶圣陶还在《教育杂志》上连载发表了长篇教育文艺小说《倪焕之》,王兆国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具有真正意义的长篇小说,是旧中国二十年代这一重大历史时期的一面镜子,是一部具有纪念碑式的划时代的作品,它像一座丰碑矗立在人们的心中。”①
  1931年,叶圣陶进入上海开明书店从事编辑工作,后来担任主编,直到1949年,所以我们把他的这个阶段称为中期的编辑著述阶段。在这期间,花去他最多精力和心血的是编辑出版了大量中小学的语文课本。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他单独编撰及与人合编的中小学语文课本就有《开明国语课本》、《国文百八课》等共14套77册之多。在这十八年时间里,叶圣陶发表和出版过大量有关语文教育的论文和专著,有的向广大青少年学生讲授语文基础知识和读写技巧,有的向语文教师提供教学的指导。此外,他还主编或参编了《中学生》、《开明少年》、《语文月刊》等在全国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杂志,对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增进品德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掌握读写技能等方面,发挥了无可估量的作用。
  由于叶圣陶长期以来对我国教育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中共中央在全国解放前夕向他发出了邀请,希望他能尽早赴解放区参加新政协。他怀着喜悦之情,于1949年1月7日离开上海,绕道香港进入解放区;3月18日到达北京,出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从此,叶圣陶的人生与自己的祖国同步走进了一个完全崭新的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叶圣陶先后担任过全国政协常委、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教育部副部长、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主席等重要领导职务。我们把叶圣陶从1949年直到1988年逝世的近四十年时间称为后期的组织指导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虽然叶圣陶的工作相当繁忙,但是心中却一直关注着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的语文教育。他经常到各地中小学视察,与师生座谈;他还领导和主持编辑了各种语文教科书。十年文革期间,叶圣陶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四人帮”粉碎后,他再次焕发了青春,欣然接受担任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编审委员会顾问、教育部顾问和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等职。尽管年事已高,但他总不忘深入学校搞调查研究,并与许多中小学师生长期保持着书信往来。他始终把语文教育同国家振兴与民族兴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给广大语文教师以极大的鼓舞,也给我国的语文教学科研注入了新的活力。1988年2月16日,叶圣陶在北京走完了他光辉灿烂的人生历程,享年94岁。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最著名的教育家之一。一个人的一生能有长达七十六年的时间直接从事、热情关注着语文教育,既任教过小学、中学、大学,又编撰过如此浩繁的语文教材,发表和出版了相当完整系统的语文教育论著,还担任过全国教育机关的重要领导职务,有这样丰富经历的人,据我们目前所掌握到的资料,叶圣陶还是古今中外第一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极其丰富,涵盖了语文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我们经过梳理,认为其中最主要的是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是语文工具观和习惯说。叶圣陶认为,语文学科是专门研究语言的工具学科。广大学生决不能仅仅因为学校里开设了语文课而学语文,更不能为了学习一些固定的模式以及应付各类考试而学语文。“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②关于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叶圣陶早在1942年就指出:“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连成一贯;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③吕叔湘在为《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所写的序言中指出:“通观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其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其二是关于语文的教学任务: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过去语文教学的成绩不好,主要是由于对这两点认识不清。”④
  第二是本位主导观和“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思想。叶圣陶认为,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都要把学生放在最主要的位置,教师是指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代替他们学习的。阅读教学中的“逐句讲解”和写作教学中的“精批细改”,不但被实践证明是劳而无功,而且是对学生有害的,因为那样的教学方法必将导致学生永远摆脱不了对教师的依赖,一旦离开学校走上社会,就会变得手足无措,不能独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和困难。叶圣陶认为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都要以启发诱导为主,教师只须教给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多读、多想、多写、多改。只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位,以教师为主导,经过长期的辅导和训练,学生自然就能学会举一反三、触处自伸的本领,尝到学习语文的甜头,得到学习语文的实益,而这又会反过来进一步促使学生去“自求得之”,那就进入了叶圣陶极力推崇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理想境界。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成为“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⑤的精干之才。
  第三是听说读写四者并重的教学思想。我国古代的语文教学向来只注重写作,而把阅读看作仅为写作服务的辅助手段。叶圣陶则认为阅读本身自有其重要性。关于写作教学,叶圣陶历来倡导应该先有生活,后有写作;先有经验,后有写作;先有情感,后有写作。要从生活中获取作文的原料,从生活中训练思想,从生活中培养感情。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反复历练,掌握写作的个中要领(包括审题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修改润饰等等),文章自然能写得既“通”又“好”。除了读和写,叶圣陶还多次呼吁要把语文教学的内容扩充到听和说,要听、说、读、写一起抓,因为“这四项本领有连带的关系:‘听’和‘读’是一路,都为了了解别人的思想;‘说’和‘写’是一路,都为了表达思想叫别人了解。了解和表达又是相互影响的:提高了解的能力,表达的本领就能加强;提高表达的能力,了解的本领就能加强。”⑥我国的语文教学向来都轻视听说训练,所以叶圣陶对此就特别强调。1981年盛夏,他已88岁高龄了,还不顾患着眼疾,冒着酷暑为浙江《语文新圃》杂志写了“学习语文要听、说、读、写四者并重”的题词。
  第四是语文教师观和语文育人观。叶圣陶认为,语文教师一定要严以律己,自觉觉人。他曾多次强调,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全过程中,无论哪个方面都要成为学生的楷模。比如,教学生阅读和写作,自己就一定要善读善写,“惟有老师善读善写,乃能导引学生渐进于善读善写。”⑦又比如,教学生写字要工整规范,自己写字就得做到工整规范。语文教师一定要在掌握新理念,获取新知识,探索新教法等方面不断汲取源头活水,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成为一个能让学生得到实益,深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师。关于语文教育的育人观,叶圣陶说过:“学生读课本并非目的,真能懂得事物,真能明白道理,真能实践好行为,才是目的。这三个‘真能’极为重要。学生果真‘真能’了,才是真正受到了教育。”⑧他认为语文教育说到底应该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全面的、善于处理生活的普通公民,决不能把学生训练成记诵很广博的“活书橱”,学舌很巧妙的“人形鹦鹉”,或大或小的官吏,靠教读为生的“儒学生员”。否则的话,我们的语文教育对国家,对社会以及对学生本人都是毫无意义甚至是有害的。
  第五是国民教育观。叶圣陶认为,任何国民都有学习和运用语文的心理需求,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无非就是满足他们接受(即“听”与“读”)和发表(即“说”与“写”)的心理需求而已。但是,学习和运用语文又决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它与整个社会及国家的利益是紧密相连的。因此,我们的语文教育应当覆盖全社会,覆盖受教育者的全体;换言之,每一个社会成员,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学生,全都应该受到很好的语文教育。我们原先以为教育能面向大多数就行了,而叶圣陶则明确指出,教育应该面向全体,据此,我们必须坚决反对只顾少数成绩好的所谓“尖子”和“优等生”,而不顾其他一些成绩暂时不够理想的所谓“差生”(笔者向来对“差生”的提法极为反感,建议改称“迟开的花朵”为宜),以及只为应付各类升学考试来开展教学的想法和做法,让所有学生都学有所获,得到实益。叶圣陶的国民教育观还十分强调要诱导学生把学习语文与学习生活、学习经验、学习做人紧密结合起来,使他们毕业之后一个个全都成为社会的合格成员和国家的合格公民。
  第六是整体改革观。叶圣陶认为,要使语文教改真正收到实效,决不能只局限于对某些枝枝蔓蔓的修补上,而应该对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全都要进行改革。就教学思想而言,必须彻底从“古典主义”和“利禄主义”的旧式教育中解放出来;对古代和国外的教育思想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地吸收、继承和发展,以达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目的。就教学内容而言,必须对入选的课文严格把关,要选取充满着向上精神的、洋溢着健康情感的、文质兼优的好文章,充分发挥这些文章作为“例子”、“样品”和“凭借”的作用,并处理好教材的少和短与学生须读得多和长的矛盾,推荐指导学生课外多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就教学方法而言,一定要变“讲”为“导”,那种“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学生只管写,教师只管改”的做法是徒劳无功或劳而少功的。要转变这种做法当然难度很大,但为了学生真正受益,我们一定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
  第七是语文教育审美观。叶圣陶的美学思想贯穿于语文教学中阅读、欣赏和写作的任何一个环节。叶圣陶认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应该认真阅读大量的优秀作品,从中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对作品中起关键作用的字、词、句、段更是不要轻易滑过,否则的话,读了好的作品不能得到充分的益处和享受,读了坏的作品则中其毒受其害,不但个人吃亏,社会也会间接蒙受损失。叶圣陶强调,阅读欣赏时要驱遣自己的想象,“想象是鉴赏的重要条件,想象力不发达,鉴赏力也无法使之发达的。”⑨如果读者不善于进行必要的积极的想象,即使最完美的作品,对他也没有多大的意义。此外,还要通过多读多背和加深对生活的感受来培养和训练丰富的语感。作为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的写作,应该提倡到生活中去采撷美的原料,训练美的思想,培养美的情感,再加上多写,多练,多比较,多修改,就一定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来。
  以上列举的叶圣陶七个方面的语文教育思想,只是为了论述方便而分开,其实,它们相互之间都是紧密联系的,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构建了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是留给我们及子孙后代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让我们所有从事和关注语文教育的人都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他的光辉教育思想,通过我们的锐意探索和不懈努力,共同把我国的语文教育改革推向一个又一个新的台阶。
  
  注释:
  ①吕正之主编:《光辉照耀着滔滔长河》,语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4页。
  ②④《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50页、第1页。
  ③⑥⑦《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88-89页、第160页、第490页。
  ⑤《叶圣陶教育文集》(第1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632页。
  ⑧《叶圣陶教育文集》(第2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540页。
  ⑨夏丏尊、叶圣陶:《文心》,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年版,第237页。
  [作者通联:浙江丽水学院人文学院]
其他文献
作为测绘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海洋测绘的技术设备随着科技的发展有了很大的改善。全球定位系统(GPS),具有全天候、高精度等特点。在海洋精密定位和水深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详细地探讨了GPS在海洋精密定位和水深测量工作中的工作原理和测量方法。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也在不断的扩大并逐步的完善.会计信息是社区卫生系统向服务对象所传达的重要信息,是财会人员工作范围内的重要环节.本文重点
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明确并量化公司的经营目标、规范企业的管理控制、落实各责任中心的责任、明确各级责权、明确考核依据,为企业的成功提供了保证.文章以金蝶EAS系统
"问题生"的产生反映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不足和缺陷。如果不加以干涉,调正,任其发展,不仅对他们以后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也会对社会秩序产生不利影响。
"一带一路"国家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主体。现有国企国际法律规范是基于传统国企理论构建,不能完整反映"一带一路"国家国企制度现
从根本上讲,“教”要受制于“学”,因此,学习理论的变革对教育实践的影响是巨大的。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再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们从不同的视角阐释了人类学习的实质,虽然所持观点不一,但这四者却存有一共性,即它们都认为学习是一种需要付出一定努力、有意识的活动,可以控制,可以操练,可以观察。然而,学习除了这种“外显学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类型——“内隐学习”。  学习之“外显
结合某框架结构建筑物改造加固的设计实践,介绍了框架结构宿舍楼扩建加层改造的加固设计。分析了扩建加层结构计算模型的动力特性,确定需加固的构件。经分析,加层后原结构主
“我们是从一个新的视角来研究现代化,即宏观历史学的角度.这就是把现代化视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范畴.研究它的发展总进程。现代化一般包括物质生产、社会制度和思想文化三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