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例1男,62岁.因右膝突发肿胀疼痛1 d入院,患者近4个月内共发作4次.体检示右膝关节肿胀,伴关节积液Ⅲ度,内外侧关节线压痛.MRI诊断:右膝半月板损伤,骨关节炎.行右膝关节镜清理手术,关节镜下见滑膜肿胀增生,呈深褐色,内有弥漫性痛风石样结节形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例1男,62岁.因右膝突发肿胀疼痛1 d入院,患者近4个月内共发作4次.体检示右膝关节肿胀,伴关节积液Ⅲ度,内外侧关节线压痛.MRI诊断:右膝半月板损伤,骨关节炎.行右膝关节镜清理手术,关节镜下见滑膜肿胀增生,呈深褐色,内有弥漫性痛风石样结节形成。
其他文献
为提高我国中青年病理工作者细胞学和外科病理诊断学水平,首届华夏病理学术论坛定于2010年6月17至21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该会议由《中华病理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和华夏病理学网主办、全美华人病理学家协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承办。会议内容以病理诊断新进展与实际应用经验相结合,以细胞学、妇科病理和乳腺病理为主,着重介绍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的诊断要点和误区,
肌纤维母细胞瘤(MFB)是由不同程度肌纤维母细胞分化的、形态温和的梭形细胞组成.尽管肌纤维母细胞瘤开始报道于成年男性乳腺,但后来发现该病也可发生于女性.过去的20多年,先后报道了多种乳腺肌纤维母细胞瘤组织学亚型,如富于细胞型、浸润型、胶原化/纤维型、脂肪瘤样型、黏液样型、上皮样型和蜕膜样亚型等。
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us)是一群具有自我更新、多潜能分化、启动和重建肿瘤组织表型能力的肿瘤细胞[1].现已从20余种常见肿瘤中分离、鉴定出肿瘤干细胞[2-4]。
目的 探讨CD34在难治性癫痫相关脑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CD34在54例难治性癫痫相关脑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包括50例混合性神经元一胶质肿瘤和4例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PXA).其中前者包括2l例神经节细胞胶质瘤(GG),8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和21例组织学形态介于胶质神经元错构性病变和混合性神经元-胶质肿瘤之间具
患者男,24岁.因腹泻50d于2009年1月入院检查.5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大便为黄色水样便含有食物残渣,量200g/次,最多每天达7~8次,无大便带血及黏液脓血便.同时伴有纳差、乏力,食欲不振,体重下降10kg。
目的 通过分析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IN)诊断、分类与子宫内膜增生WHO(2003)分类的关系,探讨β-catenin、Glut-1和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根据EIN诊断及分类标准,对83例子宫内膜增生病例进行再分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0例增殖期子宫内膜、83例子宫内膜增生及2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β-catenin、Glut-1及PTEN蛋白的表
病理学是一门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而与临床关系更为密切的蕈要学科.其中病理诊断与临床联系最为直接,也是任何其他方法和技术最难以取代的.而病理技术又是病理诊断学的基础,其质量好坏和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近年来,恶性淋巴瘤(以下称淋巴瘤)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对其研究逐步深入,建立于科学分类原则基础上的WHO淋巴瘤分类不但已被广大病理医师和临床医师所广泛接受和应用,而且还得到了及时的更新和修订,淋巴瘤病理研究中,临床因素以及遗传学特征的重要性也正日益凸显。
患者男,40岁.因左胸部无痛性肿块1年于2008年5月26日就诊.体检:于左侧胸部、乳头下方触及一个肿块,直径约1.0 cm,质地硬,与周围组织境界清楚,可活动,无触痛,皮温正常,同侧腋窝未触及肿大的淋巴结.B超检查:左侧乳头左下方高回声团块,直径1.0 cm.行肿块单纯切除术。
类同醇细胞瘤是卵巢性索-间质肿瘤中少见的类型,仅占卵巢肿瘤的0.1%.此瘤好发于育龄妇女,多为卵巢实性肿物,术中常需进行冷冻切片病理诊断,该肿瘤冷冻与石蜡切片的正确诊断对临床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有重要意义.我们对6例类固醇细胞瘤(其中1例合并子宫内膜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组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为其诊断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