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弦音声

来源 :民族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sj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人类早期的音乐实践来看,琴弦较为直观呈现了人类的音高实践以及对和谐的认知。从古代对琴弦振动特性的观察,到现代音乐声学对琴弦振动特性的阐释,琴弦承载了人类听觉历史中对音高关系的探索和理论总结、对声学特征的观察和发现、对琴弦音声审美倾向的表达与追求。
其他文献
根据不同故事类型之间接合部分的结构特性,我们可以将蛇郎故事与螺女、老虎外婆、灰姑娘等故事类型的组合形态分为嵌入式、连缀式、复合式三种。嵌入式是蛇郎叙事过程中组合进螺女及巧女型,嵌入部分的两端都有机地编织进蛇郎主干中,类型之间的相似性提供组合基础,叙事逻辑、框架互相协调和限定。连缀式是两个类型前后连接组合,包括两类:"老虎外婆+蛇郎"是相对完整的连缀式,两类型中间衔接处具有双重形态意义的功能性事件,是角色转场、叙事过渡的关键;"灰姑娘+蛇郎"是不完整的连缀式,由蛇郎妻回娘家的文化符码在衔接处提供了文
八臂哪吒城传说被认为是北京最重要的传说之一,历史学家陈学霖指出该传说"应该肇始于清末民初之际,不可能太早完成"。但是,如果我们将陈学霖尚未涉及的曲艺说唱及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纳入考察范围,对不同异文进行时间排列和文本细读,还可具体划分该传说的不同发展阶段:一、元末已有北京城是哪吒城的说法,但是只有比附,没有相应传说;二、明初之后,哪吒城的说法中断了近500年;三、清代已有刘伯温建北京城传说,主要流行于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四、清末民初城墙渐次遭毁,哪吒城概念被重新唤醒,开始与刘伯温挂钩;五、成熟的
华西地区自殷商以来与草原地带有马匹贸易往来,通过这些路线网络,西亚远域的形象传播到东亚。掌握驯马技术和马政的游战族群是连接东西方文化的纽带。在"青铜时代陷落"、族群流动大背景下,中国地区开始出现西亚带来的器物,并通过道听途说式的传播,中国艺术造型开始少量融合远域的形貌。但是,中国最早的翼兽造型还没有形成传统,后来战国新兴的翼兽造型与殷末周初的形象传承关系薄弱,更多可见新时代再发生的外来影响。
瑞金华屋村17棵松的故事,展示了当地民众和地方干部对红色故事不同的叙事逻辑。从"风水树"到"烈士树"的叙述,是当地民众将树木人格化,表达了他们对"烈士/祖先"的深厚感情;从"烈士树"到"信念树",是地方干部将树木崇高化,表达了革命精神万古长青的理想信念。不同的叙事路径既反映了普通民众和地方精英信仰体系的差异,也体现了民间话语和政治话语不同的叙事目的。当地民众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承遵循的是"民俗传统+红色文化"的路径,将红色文化放置于传统文化的话语体系之中加以叙述;地方干部对于红色文化的
北海贝雕是广西北海艺人以北部湾的贝壳、海螺等为原材料,巧妙利用其天然色泽、纹理形状,经设计拣选、精雕细琢、镶嵌组装等工序加工创作成各种工艺品的一种传统工艺美术。其题材广泛、构思精巧、层次分明、形象立体,是贝壳的自然之美、雕刻的技法之美与国画意境之美的完美融合。北海贝雕以富丽典雅的风格、巧夺天工的工艺、栩栩如生的造型在中国贝雕艺术中独树一帜。
"老鼠嫁女"故事起源于印度,传播于东亚,但受到东亚时间文化框架和东亚古代普遍流行的阴阳观念影响,实际上已经变异发展出与原故事主题完全不同的新层面,这表现于民俗中广泛流行于正月的"老鼠嫁女"传说、故事以及民俗仪式中形成的一系列习俗。而不论在中国本土还是在东亚,认真审视这些经过变异的风俗,背后依旧可以寻找得到东亚内在的原逻辑和引导这些风俗初始发生变化的文化启动点。
戏曲是过去各类木雕中常见的题材,因为戏曲是旧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众对之极为熟悉,是茶余饭后永不厌倦的话题,可以从谈论中得到许多人生的哲理。《寒江关》是取材于《征西全传》中的剧目,《征西全传》的全称为《异说后唐三集薛丁山征西樊梨花全传》,原名为《说唐三传》,是清代乾隆年间"中都遗叟"杂采历代民间传说、角本子编纂成的历史小说。
哈尼族口头传统中的"哈巴"是一个总括性的本土文类概念,学者们也常用神话、史诗等学术文类概念对其进行描述。在哈尼族语言实践中,"哈巴"的口头表演有其自身的话语分类逻辑,并形成了一套本土的文类概念体系。但是,通过对"哈巴"的文本型态、实践形式进行深描,就能看到其中许多基本的、核心的语言运用法则与学术文类的基本分类法则是相通的。比如创世内容的"哈巴"和"神话"之间,就有内在的分类原则关联。因此,民间文学本土文类研究不能止步于内部描述,而应该开展本土文类与学术文类之间的对话研究。
《日中词汇的比较词汇论的研究——以基干词汇为对象的尝试》(以下简称《日》)一书于2004年6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王春博士运用“比较词汇论”的方法,对日语和中文词汇成功地进行比较研究的成果,全书目的明确,分析缜密全面。“比较词汇论”旨在通过与其他语言的比较对照,揭示各个语言间的异同,进而探索其形成原因。它成功地把握了词汇的“意义”,与传统的词汇研究不同,还涉及到文化论领域。
地方性知识不仅可以理解为非遗的本质和特性,而且也是一种认识、理解和保护非遗的视角和方法。从地方性知识的视角来看,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街道的"扒龙舟"活动,不仅与勒流这一"地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息息相关,也与黄连、龙眼等具体"地点"的特定时刻相关;勒流"扒龙舟"的仪式与习俗,实际上是在"地方"形成的、体现为象征符号的意义模式,体现了人们的地方知识;勒流各种形式的龙舟比赛,本质上是多样化的地方之间的交流,不仅表达了地方不同利益主体的地方认同,也表达了一种地方社会的权力关系。地方所采取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