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孩子,走近音乐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eng124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某种角度讲,音乐教育是最能够激发幼儿兴趣的一种教学方式。那么,如何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从而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呢?让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一起走近孩子,走近音乐吧。
  
  一、如何利用音乐
  
  第一,用音乐刺激幼儿思维,激发求异性、灵活性等认知特征。欣赏相同的音乐,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感受。如欣赏歌曲《小树叶》,当讲到小树叶离开妈妈长大时,我们欣喜地看到,有的孩子蹲在地上模仿小树,摆动双臂渐渐长高;有的孩子扭动身体,踮起脚尖使劲长。音樂拓展了幼儿的想象空间,使幼儿情绪活跃,思维积极,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二,用音乐促进幼儿表现,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理念等情感特征。如在《胡说歌》中,幼儿学会歌曲后,开始了创编,一起说一说日常的穿着,幼儿兴致很高,回答十分踊跃,不一会儿就编出了许多成人无法想到的曲调来。通过音乐,幼儿积极地把动作融入到歌曲中,气氛十分活跃,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第三,用音乐塑造幼儿性格,使其形成自控性、自主性等人格特征。教师对幼儿的创造与表现要及时地加以鼓励和支持,不断提高幼儿对美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此外,还可以指导他们通过彩笔把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描画出来,不同的色彩、不同的线条代表着幼儿不同的思维,教师能不断地从幼儿对音乐的表现中解读到不同性格的幼儿,并能促使其性格更加完善。
  
  二、如何感知音乐
  
  第一,要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的方法,让幼儿在动、听、看等趣味实践中寻找音乐和感受音乐。可用儿歌朗读和打击出象征小兔、大象、小鸭走路的声音,让幼儿很快掌握音型的基本节奏。如在“打电话”这一活动中,可运用扮演角色的形式,让部分幼儿当打电话的娃娃,另一部分幼儿当接电话的娃娃,配上道具“电话”,幼儿便在感兴趣的氛围中学会了此种歌唱方法。
  第二,设计好教学语,增添音乐的特有情趣。适当的音乐教学语既可突出音乐活动的特点,又可激发幼儿的兴趣,还可间接传授知识。如在音乐活动《魔法师的徒弟》中,教师可以用情景式的语言,比如“魔法师来找徒弟啦”“小小魔法师开始变啦”等。幼儿在这样的语言的渲染下,倾听音乐时更加专注,创编动作的积极性也更高了。
  第三,我们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比如可以设计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节奏游戏:听着小铃拍拍手(即模仿小铃节奏拍手)、大鼓和小铃(即以跺脚方式模仿大鼓节奏,以拍手方式模仿小铃节奏)、机器人(即听辨钢琴的低音区和高音区,并分别用跺脚和拍手表示)、小手小脚等(即根据图谱上的小手、小脚标志,随音乐用小手、小脚表现相应的节奏等)。针对每个幼儿提出合适的要求,尽可能使教育个别化,使每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发展。
  
  三、如何表现音乐
  
  第一,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去表现美、创造美。如用作画形式表示“mi、sol、la”的音高时,有的幼儿画了一台电视机,其中天线是“la”,开关是“sol”,机脚是“mi”;有的幼儿画了一条吐泡泡的小金鱼,小泡泡是“mi”,中泡泡是“sol”,大泡泡是“la”,它们唱着356356|356 356|的歌……面对这些稚拙的创造,都要予以肯定、鼓励,并引导他们当众表现。
  第二,我们应把个体创造和群体的合作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既要尊重个体发展,又要注重群体的交往合作。许多音乐活动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如合唱、集体舞、小乐队、游戏等,为了在合唱时获得和谐的声音,幼儿需要听着琴声和同伴的歌声不断调节自己的音高。比如,鼓励6个幼儿每人拿“do、re、mi、fa、sol、la”音块中的一块,合奏歌曲《小星星》,唱到哪个音,就由持此音块者敲击。这类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制能力,也有利于培养他们专注的学习态度。
  总之,我们要充分发挥幼教老师的主动性,让我们携手走近孩子,走近音乐,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潜能,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银河幼儿园)
其他文献
家庭结构是家庭成员不同的层次和序列的结合,家庭结构可分为主干家庭、核心家庭、单亲家庭、隔代家庭、混合家庭等等。“隔代教养”的“教”指教育,主要是祖辈对孙辈的教育,“养”即祖辈对孙辈的养育。由此,隔代教养的含义可以理解为祖辈与孙辈生活在一起,祖辈对孙辈承担一定的或主要的教育责任与养育责任。  隔代教养已经成为当今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这种家庭教养方式在“教”和“养”的方面突显出来的一些问题已经引起
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教师的一个难题,笔者在观摩大量阅读教学课后发现,教材其实可以作为例子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一来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二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可谓一举两得。笔者以高一学生所学课文《最后的常春藤叶》(苏教版必修二)为例,试作如下尝试。    一、设定教学目的    分为两个方面,即:①学会、领会写作记叙类文章兴波澜、生变化的三种技法:悬念法、误会法、抑制法;②把握文章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概括起来可分为物理事实、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概念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初中生已经具备了物理感知能力,他们能通过自己的感官对外界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认识,简单地分析与物理现象相关联的各种条件。在这一认识过程中,虽然学生表现出较强的心理积极性,但是在分析、概括感性材料的时候,学生却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在进行概念教学时,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心理的积极因素,克
2018年4月11至14日,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帮扶工作组一行10人,在天河区教育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谢向红的带领下,前往贵州省毕节市大方、纳雍两县开展教育帮扶活动。  在开班仪式上,谢向红从廣州、毕节两地的教育交流谈起,强调了教育扶贫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价值和意义,表示天河区将一如既往地积极参与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共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本次活动,是根据广州市与毕节市关于扶贫协作
开平三埠区的永富路并不长,街道两旁传统骑楼建筑让人恍若隔世,只是偶尔经过的各色汽车以及打扮新潮的人时刻提醒着你仍身处当下。  在这条路上,胡沃镒算得上名人,他的“金声狮鼓”店铺内,经常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记者带着“长枪短炮”拍个不停,而胡沃镒本人也是报纸、电视上的常客。自7岁开始,他就跟着父亲在狮鼓店内,学习造狮头、制大鼓,最终他成为唯一熟悉“金声狮鼓”制造各个流程的传人。  “直到现在,金声狮
摘要:高职高等数学教材改革应力求提供广阔的数学教学空间,在强调数学知识的背景下,突出其应用性,在尽量保持教材系统性与科学性的同时,适度淡化深奥的理论,并努力体现数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价值,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 高等数学 教材改革    近几年来,高职教育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适用教材。就数学课程而言,许多人编写出版了不少面向高职教育的教材,但现有的高职高专数学教材多脱
记得自己读书的时候,老师在散文教学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散文形散神不散”,就这样到现在还记得散文的特征就是“形散神不散”。刚担任教学工作时我也曾用这种观念解读和教读散文,近几年开始转变这种观念,但并不是有明确的理论指导。这一次通过国培的平台,学习了毛洪其教授的《初中现代散文解读与教学策略》专题讲座,很清楚地知道“形散神不散”这个观念有时代(20世纪60年代)的烙印,是对以杨朔散文为代表的一批
2011年11月3日,我参加了高安市城区三校的“同课异构”活动。“同课异构”教研模式,即就同一教学内容,由几个教师接连上课,或是由一位教师采取不同的方式,连续上几次课。这种教研模式有助于促进教师形成积极的参与意识,有助于教师把握新课程的理念与方法,有助于教师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   在此次活动中,我讲了《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这节课。上完课后,我听了几位同行和市化学教研员的
一天,经济学家高希均拜访星云大师。两人正在办公室聊天时,佛光山学院的一名弟子送来一张发票,对星云大师说:“大师,这是您上个月的电话账单。”星云大师对高希均说:“对不起,我先把账单处理了,我们再聊。”说完,大师起身去了内室。不一会儿,他拿着一沓台币走了出来,对弟子说:“账单我收下了,这是我上个月的电话费,你交给学院的财务室。”  弟子走后,高希均拿过发票一看,上面赫然打印着星云大师上个月使用的电话费
2013年4月16日,中国复旦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因中毒抢救无效在附属中山医院去世,已认定黄洋同寝室室友林某存在投毒嫌疑。此事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为何投毒?投的什么毒?为何那么久才查出中毒?黄洋离去一段时间,疑问仍存。上世纪90年代清华朱令中毒案也被愤怒的网友们翻出来,要求彻查。  原本存在于小说、影视剧中的毒,出现在身边,被人拿来当作武器,杀人于无形。震惊之余,不禁想问:是什么让同窗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