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句法的元明清北京城市功能时空演变分析

来源 :地理空间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q5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多角度、多视野全面分析研究了元明清各阶段北京城市主要功能空间特点及演变特征.研究发现,从元大都到清北京的时空演变,呈现出城市功能中心随城址变迁移动,区域功能核心向多核化发展,皇城的中心地位不断增强,城市边角的开发潜力趋于明显,城市通达性和协同性变差的演变特征.本研究成果可为北京城历史研究和现代规划提供地理信息层面的参考.
其他文献
利用2000-2015年植被生长季(4~10月)MODIS/NDVI产品反演生成同时相的植被覆盖度数据,运用趋势性分析方法和皮尔逊相关系数法,进行了不同类型自然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降水量、平均气温的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从多年平均状态看,针叶林的植被覆盖度高于其他天然植被,灌丛类的最低,荒漠和灌丛类的植被覆盖度总体呈递增趋势;从年际尺度上看,草原和灌丛类植被对气温和降水量的响应规律大致呈反方向;不同类植被在春季(4月)对气温和降水量反映的差异性最大,与春季为新疆融雪高峰期有一定关系.
针对当前基层社会治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利用GIS技术实现空间信息与社会治理数据资源的关联融合,按照管理层级构建底数明朗的社会治理数据底板.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设计并开发了基于块数据的社会治理云平台,建立了任务分配、事件分拨、指挥调度、考核评价等功能模块,通过数据驱动基层工作,以信息化建设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提升.
基于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利用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制作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变化图谱,计算土地利用强度等指数分析银川市三区2009-2018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9-2018年,研究区耕地减少最多,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增长明显;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方向呈东西-南北走向;土地利用变化模式以稳定型为主;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和耕地的土地利用强度较大,林地和草地有下降的趋势,交通运输用地的动态度相对较高,后期动态度指数更高.该研究可为银川市三区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以满城汉墓中山靖王墓室为例,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古代崖墓进行扫描建模研究,获得了墓室真实尺寸的三维彩色模型,研究所制定的流程方案为今后开展类似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以孝感市文化中心广场为例,利用大疆4P-RTK无人机进行航空摄影,通过Pix4D mapper对数据进行处理获取正射影像,结合CASS软件进行矢量化内业绘图,通过统计获得了准确而详细的绿地面积值,论证了Pix4D mapper在该项目中的可行性,以期为同行开展类似项目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