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生:未来五年人民币国际化应有大进展

来源 :投资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szk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继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人民币国际化,无疑是这个持续疲弱的经济世界里正在发生、并将不断深化的一个重大事件,它不但事关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大局,更牵动着未来全球货币体系和金融市场的发展。6月13日上午10时许,在国贸中心西楼中金会议室里,曾在IMF任经济学家、现任中金首席经济学家的彭文生博士,针对这个话题接受了《投资者报》专访。
  
  关键要看自身经济形势
  
  《投资者报》: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基本上已经形成共识,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但在具体进程上,业内分歧很大。一种声音认为进程慢了,已经滞后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应加速,也有人争辩说目前应该谨慎管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要慢点。在这个问题上,您如何看?
   彭文生:人民币国际化的速度问题,要根据国内外的形势来作判断,而且关键要看我们国内的经济形势,要看我们国内自身经济的发展状况,要看政策制定者怎么判断。
  我个人认为,从中国现在的经济规模来看,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目前,我们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出口已经超过德国成为第一大出口国,经济自身的发展要求人民币必须国际化。 如果没有政策的限制,这样大规模的对外贸易支付必然有一部分可能会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而基于中国的经济规模和增长前景,也必然有外部对人民币资产的需求。也就是说,经济规模已经决定了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必然起着一定的交易媒介和投资工具的作用。
  另一方面,贸易自由化和资本账户管制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在别人看来,你的贸易是非常自由化不受管制的,你的金融相对其他国家来讲却受到比较大的管制,这样别人就会说你的贸易、你的实体经济和你的金融非常不配套,美国或者其他国家就会说这是一个不公平的竞争。 实际上,人民币升值压力部分也反映了对资本流出的限制所导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增加了外部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当然,不是美国人要求我们升值,我们就升值。关键是我们要自己判断升值到底是好还是坏。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也是一样,最主要还是看我们自己的考虑。
  不过,速度快了确实会带来一些风险,要引起注意。这种风险主要有两个:第一,以前境外没有人民币,人民币国际化就会增加境外对人民币资产的需求,这就会加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进而导致更多的资本流入,对国内的货币政策形成冲击。第二个风险主要是人们经常谈论的金融市场风险。因为人民币国际化,必然要求金融市场放开,这就会导致国际资本流进流出,这就会加大金融市场的波动性。但我个人觉得第二个风险没有第一个风险那么大,主要还是要注意第一个风险。
  
  必须开放资本账户
  
  《投资者报》:在谨慎派看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之所以不宜太快,主要是担忧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而且这种观点认为当前条件也不具备。您觉得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哪些前提条件?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这些前提条件?
  彭文生:人民币国际化主要需要两个前提:一是资本账户要开放,二是利率要市场化。
  没有资本账户开放,人民币要真正国际化根本做不到。现在人们讲人民币在境外的使用进展很快,其实主要还是因为起步低,基数小。因为从0开始,从0发展到10确实很快,有10倍的发展,但从10 到20就慢了,只有1倍的速度,从20到30就更慢了,只有1/2倍,从30到40 就只有1 /3倍了。发展到一定阶段再往下走,就需要资本账户的开放。其实过去两年来,我们做的一些推动境外人民币市场发展的事也是跟资本账户放开有关系的,比如说让境外人民币回流,允许投资境内的银行间债券市场,这些都是资本账户放开的表现。
  另外,人民币要真正国际化,利率市场化也是必须的。利率市场化过去几年其实我们一直在做,现在我们看到对贷款利率的限制已经比较小了,银行的实际贷款利率可以在贷款基准利率的0.9到1.7倍的区间浮动,银行定价的空间还是很大的,限制主要在存款利率。从监管层角度来讲,对存款利率的放开还是会很小心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其他国家的经验显示,利率市场化或者是利率自由化,最后之所以造成了金融风险,主要就在最后一步没处理好,即存款利率的放宽、放开。因为一旦放开存款利率,出于竞争的压力,银行就要抢存款,这样就会增加资金的成本,缩小利差,银行为了保证利润空间,就会做一些风险更大的事情。所以在存款利率放松的事情上,我个人觉得未来五年可能会有些进展,但是进展有多大不好说。我相信可能会有一定的空间,但是不会一下子放开,而是逐步增加浮动的空间。即使如此,监管层也会非常小心的。
  
  未来5年资本开放应有大进展
  
  《投资者报》:很多人担忧,由于在金融领域我们远远不如美国那么发达,别人玩这游戏已经玩了几百年,我们还是小学生,一旦放开资本账户,我们如何和他们竞争,带来的一些不可控因素可能还会破坏中国的经济和市场。
  彭文生:这种担心其实有很多年了,我自己觉得有适当的制度设计,风险是可控的。
  我们回想一下中国当初加入WTO的时候,当时也有不少人担心:多少人要失业啊?农业会受到如何如何大的冲击啊?……等等。但现在看来,我们所得到的要远远大于失去的。
  当然不能把资本账户的开放和中国加入WTO作简单对比,但开放的性质还是一样的。中国当初加入WTO的冲击并没想象的那么大,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经济规模很大,回旋的余地也比较大;第二,我们企业的竞争力还是很强。我相信放开资本账户应该也是一样的。我们的市场规模不像一些小的国家,稍微一点资金的流入流出,就会造成很大的冲击,带来很大的波动。相反,我们的市场波动主要还是内部因素造成的,你看看过去的10多年里,市场出现大的波动,主要还是因为内部的经济周期和其他结构性因素,和所谓的国际热钱关系并不大。
  
  《投资者报》:既然如此,中国在资本的开放方面是不是应该更大胆一点?
  彭文生:我个人认为资本账户的开放在未来五年会有比较大的进展。
  这里面有两个因素,一个就是美国等发达国家非常宽松的货币环境会持续很久。最近的经济数据显示,美国的经济比我们早先预计的还要差、还要弱,这就意味着美国非常宽松的货币环境持续的时间比我们早先预计的要长,这个对所有的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压力是很大的,所以,现在这种灵活性不够的汇率机制,在未来会遇到更大的挑战。在这个中间加上我们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资本流入的压力就会更大,这就要求放开对资本账户的管制,主要是放开对资本流出的管制,鼓励钱通过私营部门渠道流出去,包括证券投资、经营投资等,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逐渐放大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
  
  国际环境比日元当时要好些
  
  《投资者报》:在历史上,不管是日元还是马克,也都经历过类似的国际化进程,它们的经验教训对中国有何启示?
  彭文生:从日本和德国的例子可以看到,货币的国际化进程,从零开始有一段时间会发展得很快(头20年)。比如说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日本进出口贸易用日元做结算基本上还是零,或者说占比很小,也就1%、2%。但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日本用日元做出口结算就达到了30%多,进口结算达20%多。但之后直到现在,基本上就停顿下来了。
  为什么会停顿下来呢?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一方面这跟日本经济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陷入停滞有一定关系。另外,这跟国际货币体系也有关系,当时的美元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上世纪90年代之所以发生亚洲金融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讲跟这个有关系,那时候日元兑美元的汇率波动非常大,而亚洲其他国家基本上还是跟美元挂钩的,这就对日元形成很不利的局面。
  就像现在我们能看到的中国情况,人民币国际化开始的时候发展速度也会很快,未来20年,人民币结算占到整个贸易的20%、30%是可以期待的事情,但是这个空间到底有多大,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能不能继续往下走,要看我们未来的经济发展,此外还要看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面临的情况可能比日本当年要好一点。一方面,应该说现在整个亚洲乃至全球汇率的灵活性比当年增加了很多,和美元的关系跟原来比也放松了很多,这个对于我们来讲是个优势。过去,整个亚洲也就是日本能跟美国抗衡一下,所以美元的地位非常牢固,今天已经很不一样了,在亚洲除了日本还有中国,对亚洲区的其他国家来讲,美国的分量相对来说也变小了。从全球角度来看也是一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元是独大的,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全球货币体系中,欧元占的分量也比较大了。所以说,现在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环境,比当初日元国际化时好了很多,这有利于我们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人民币国际化和房地产泡沫和股市都没有必然联系
  
  《投资者报》:您最近提出中国经济中长期面临的主要风险是房地产泡沫,这个问题刚好和人民币问题有点关系。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当初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就和日元升值及其国际化相关。
  彭文生:我认为日元跟房地产都是泡沫的一部分,很难讲是因为日元升值导致了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如果没有日元升值,房地产的泡沫可能吹得更大,后果会更惨。所以说,根本的问题还在于日本自身经济的问题,当时日本的土地价格已经被炒得很高。
  还是那句话,日本当初的问题应该怪自己,日元、美元的汇率可能起到了一些推波助澜的作用,主要原因还是日本本身的经济出了大问题。我相信我们也是一样,我们的房地产泡沫以及相关的金融风险主要还是要从自身找原因,不能因为担心房地产泡沫而放缓国际化步伐。
  换个角度讲,为什么你的资本账户一放开就会导致资金大量流入,一方面是看好你的经济,看好回报;另一方面,就是你的泡沫还在累积过程中,是你先炒起了一个泡沫,别的资金当然都想参与进来赚一把。因为任何一个市场,除了很小的市场以外,大部分还是自己的主要问题,你自己不炒起来,别人是炒不起来的。国际资本都是很聪明的,它们希望搭个顺风车,它们知道这个由自己来炒是很难的。
  
  《投资者报》:人民币问题一直是市场里的活跃元素,有人甚至将人民币国际化当成下一波大牛市的逻辑起点,它会成为牛市的催化剂吗?
  彭文生: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和股市应该没有直接的联系,也许会有一些间接的影响,如果人民币升值导致资金大量流入,一部分可能会到股市中去,但是这些资金到不到资本市场本身还是取决于投资者怎么看未来的经济增长,以及对这个资本市场未来的预期,而资本市场的预期又取决于其他的因素,这里面不是一个必然联系的逻辑。
其他文献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最近又成了焦点人物,为符合央行对第三方支付新规的要求,他做了一个“艰难但正确”的决定,在未获董事会批准的情况下,将支付宝的全部外资股权,转让给了自己控股的内资公司。一石激起千层浪,媒体纷纷质疑,认为此举违背了契约精神。  面对质疑,马云辩称“股权转让”是在付出了200%的努力下的无奈之举,是在“千钧一发”之际挽救了支付宝、阿里巴巴和几亿用户依赖的商业模式,是在为不愿决断并遵守中国
期刊
那是一种令人上瘾的香味,无法用照片定格,只有想象,只有靠鼻子不停地闻。这种香味蔓延到市场,再混淆于拍场,活脱脱一个满城尽带“黄花梨”的时代。  中国嘉德四季第26期拍卖会刚刚结束,“三剑客”惊现“佳器遗构——明清家具构件及古典家具”专场,“一根海南黄花梨木料”以66.7万元的成交价位居榜首,另外两组“紫檀木料三根”分别获价63.25万及 59.8万元。  620万元总成交额,近90%成交比率,且前
期刊
张平:警惕实业经济弱化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3.3%不值得大惊小怪,适当减速是正常的,是调结构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这也在决策层能够接受的范围。”统计局公布5月经济数据的次日,《投资者报》记者电话连线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平。  不过,让张平担忧的是,工业增速相对放缓了,而投资增速依然突飞猛进。他认为,“现在需要警惕的是一种倾向,那就是大家都不爱干实业了。这应该引起决策层重视。”  “经
期刊
个税改革在闹哄哄地胡乱讨论了一个多月后终于站到了最真实的地方:耗时一个多月征集来的意见有85%的人不赞成起征点3000元。  6月15日,全国人大法工委对外公布,自4月25日16时至5月31日24时期间,社会公众对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共征集到82707位网民发表的23.77万条意见、181封群众来信、11位专家和16位社会公众的意见。  其中,赞成以3000元作为起征点的仅占15%,要求修改的占
期刊
6月13日在北京金融街举行的花旗集团经济学家媒体见面会上,花旗集团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Willem Buiter博士、新兴市场经济首席经济学家 David Lubin先生、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蔡真真博士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研究主管沈明高博士,针对近期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布了花旗集团的分析和预测报告。《投资者报》记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提问。  《投资者报》:报告中提到中国经济增速将会放缓,那么中
期刊
5月份的全球商品期货市场走势较为动荡,欧债危机的突袭令市场投资者做多产生疑虑,而且各国频频出台加息控制物价的举措,也反映出市场收紧流动性预期加强,由此导致美元指数超跌反弹,压制商品期价反弹。  对于食糖期货市场而言,原糖期货已经显现出止跌反弹迹象,在前期一直炒作全球食糖增产,现基本将此信息透支,而此时全球消费逐步回暖也提振了市场多头信心,加之当前全球食糖低位库存,限制原糖期价进一步下跌幅度,基本持
期刊
职业基金经理们发现,想要用一种可靠的方式来战胜市场的基准指数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如果除去那些让基金经理发财,而不是让客户致富的各种费用,跑赢大盘的愿望能够实现吗?    市值权重指数的缺陷    这种希望存在于一种新型的“被动”投资(机械地模拟一种市场基准指数)模式,即通过重新调整指数的成分组合,来达到超越大盘表现的超额回报。一般来说,传统的市场指数都是按照公司市值加权得出,这样的结果是,
期刊
全球经济在危机之后有将近两年比较快的增长,但是目前面临一些经济放慢的趋势。从美国来看,美国经济放慢,在目前主要是和日本的自然灾害和核危机有一定的相关性,导致了产业链供给不足,所以使得美国经济增长放慢。  目前,很多新兴市场国家正处在决策滞后的过程中,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未来各国央行会进一步收紧政策,或者比较少采取扩张的政策,经济政策的收紧也会使得新兴市场的经济有所放慢。    美财政政策很难变化   
期刊
因为主业连年亏损,富龙热电(000426.SZ)将未来希望全部寄托在重组上,但自2008年就开始的重组美梦已接连两次遭遇破灭。  5月23日公司公告称,其与兴业集团重大资产置换一事未能得到证监会审核通过,这一噩耗使公司股价重挫,其股价于5月24日、25日、26日连续三日跌停,并创下五个交易日跌幅达到40%的纪录。  就在投资者认为富龙热电两度夭折的矿企美梦再也无法成真之时,锲而不舍的富龙热电6月8
期刊
“资金交易员伤不起!”央行6月14日的再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下称提准)令这句早已流传在机构交易员中的悲呼更加声嘶力竭。  自上一次(5月18日)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后,银行资金面就持续紧张,市场利率也大幅走高。到了6月7日,央行意外实施的千亿规模正回购更引发了市场资金链的断裂,以至于有资金交易员大呼“灾难日”。  但“伤不起”的资金交易员和同样“伤不起”的货币市场利率没有迎来央行“一月一提准”的豁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