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与亚洲冷战的形成——国际体系转变的一个解读案例

来源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upeng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国际格局与国际体系这一对概念的界定入手,考察雅尔塔与冷战概念之间的关系,认为雅尔塔与冷战是两极格局下本质截然不同的两种国际体系,反映了主要国际行为体的观念变化和时代特征.在此基础上,文章借用建构主义理论方法,以亚洲冷战的形成为例,探讨雅尔塔体系向冷战体系的演变.分析了远东国际关系体系的变动过程,认为随着中国内战的不断进展,中共与美国之间的相互身份与认识逐渐变化,不仅打破了由美苏两大国构建的远东雅尔塔体系,也确立了一种独特的亚洲冷战体系.因此,亚洲冷战体系形成的关键是中美关系的根本变化,是中美双方相互认同
其他文献
指出语言的基本可译以及可译性限度的客观存在,从语言和文化上的可译性障碍克服两方面具体分析提高可译度的可能性。随着思维的深化,译者的努力以及文化的相互渗透,可译度的提高
通过发掘福克纳的著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小姐的一朵玫瑰花》在题目、情节结构和词语层次上存在的对话性,发现小说中的叙述者和主人公爱米丽是福克纳在对待南方传统问题上的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目标是“培养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在普通高校公共音乐选修课的各种类型的实验教学中,电影音乐欣赏是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以《赤壁》的音乐
本文详细梳理并考察1958年新民歌运动中的理论问题.包括其兴起的历史文化语境;新诗发展走古典和民歌相结合的道路问题;以及处理这些问题的一个重大策略:重新评价"五四"新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