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工作在农村中学教育中是一个薄弱环节,其重要性往往被忽视,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因此,我们每一位农村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寻找解决的途径和方法,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教育工作者,在近十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做一名农村中学教师的不易,这不易很大一部分不是因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也不是因为教师的学问太浅,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而是觉得学生的思想工作难做,学生难于管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觉得现在农村中学学生德育工作应该做到“五要”。
一、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
在农村中学,社会、家庭对学校的评价,不是你培养出了品德多么高尚,思想多么先进的学生,而看的是在中考中上重点线有多少人。所以大部分农村中学都把抓学生的成绩放在首位,把德育工作放在次要地位。加之,由于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导致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给少年儿童的道德成长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对此,我们社会、学校、家庭要形成三位一体,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共同重视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少年儿童身心成长的特点,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大力开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教育,引导他们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为培养新时代素质全面的新一代而努力奋斗。
二、要深刻认识到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既具有儿童期的特点,又具有成熟期的特点,处于半幼稚、装成熟状态。青少年期是人由童年向成年的转变时期,各种心理特征逐渐接近成人,如由发育迅速趋向平稳,由人格差异不稳定到形成比较稳定的人格到形成稳定的人格,特别明显地表现在由对成人的依赖到相对的独立方面。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中学生的这些身心发展特点,并且把他们细化到初一、初二和初三三个阶段去了解。初一学生的心理异常主要表现在学习自信心,交往能力和情绪控制等方面的不足。初二学生是心理和生理发生巨变的时期,是教育的重要时期,一些学生会出现不良的品德和行为,因此学校、家庭一定要加强教育、引导。进入初三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对父母、老师的说教反感、厌烦,并且感觉压抑等情绪会表现出来。如果对这些情绪不加以调节控制的话,会影响到学生的升学和前途。
三、要多与学生、家长进行思想沟通。
我始终相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走的越近,产生的教育影响和意义就越大。班主任除了平时与学生进行沟通、谈心外,还要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络,反馈学生的近期学习、生活情况。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家里的情况,每学期开学我给学生一张家庭情况表,让学生认真完成。通过这张表我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以便对学生进行家访,帮助。同时,作为班主任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记得有一次学校临时组织诗文朗诵比赛,有一名学生没带参加比赛的校服,结果第二天早上天还没有亮,该学生家长冒着严寒拿来了衣服,我当时甚为感动。我与家长谈论了学生近期的情况,并抓住时机叫来该生,借助此事对他进行了亲情,感恩教育。以后的日子里,我惊奇地发现该生在学习、纪律等方面表现的更加优异。
四、要以学科为载体,渗透德育教育。
学科教学的任务不仅仅在于传授学科知识,培养学科能力,也应肩负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进行德育教育的使命。因此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不时地渗透德育教育,注重对学生的心智启迪。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特别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例如,九年级,Unit 2,Section A, Full moon, full feelings,我们除了学习语言知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外,还要注重对这种团圆情愫的理解,从而引导学生孝敬关心父母,多与父母沟通,闲暇时给在外地打工的父母打个电话。一位有经验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会自觉地把传授知识与启迪学生心智联系起来,让学生感悟生活,学会做人。因此,教师在平时备课时要潜心研究教材,发掘教育话题,有意识地创造与学生情感交流的语言机会,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处事。这样学生既学会了语言知识,又发展了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英语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五、要不断地创新德育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
传统的德育教育往往是见事不见人,没有考虑到人的独立性和内在需要。新时期下,德育越来越强调发展人的潜能,激发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注重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我们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地创新德育理念,根据时代要求使德育方法多样化,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把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和创新教育之中。
总之,中学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最大的成效。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德育为首,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分析问题,寻找解决的途径和方法,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教育工作者,在近十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做一名农村中学教师的不易,这不易很大一部分不是因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也不是因为教师的学问太浅,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而是觉得学生的思想工作难做,学生难于管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觉得现在农村中学学生德育工作应该做到“五要”。
一、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
在农村中学,社会、家庭对学校的评价,不是你培养出了品德多么高尚,思想多么先进的学生,而看的是在中考中上重点线有多少人。所以大部分农村中学都把抓学生的成绩放在首位,把德育工作放在次要地位。加之,由于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导致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给少年儿童的道德成长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对此,我们社会、学校、家庭要形成三位一体,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共同重视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少年儿童身心成长的特点,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大力开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教育,引导他们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为培养新时代素质全面的新一代而努力奋斗。
二、要深刻认识到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既具有儿童期的特点,又具有成熟期的特点,处于半幼稚、装成熟状态。青少年期是人由童年向成年的转变时期,各种心理特征逐渐接近成人,如由发育迅速趋向平稳,由人格差异不稳定到形成比较稳定的人格到形成稳定的人格,特别明显地表现在由对成人的依赖到相对的独立方面。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中学生的这些身心发展特点,并且把他们细化到初一、初二和初三三个阶段去了解。初一学生的心理异常主要表现在学习自信心,交往能力和情绪控制等方面的不足。初二学生是心理和生理发生巨变的时期,是教育的重要时期,一些学生会出现不良的品德和行为,因此学校、家庭一定要加强教育、引导。进入初三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对父母、老师的说教反感、厌烦,并且感觉压抑等情绪会表现出来。如果对这些情绪不加以调节控制的话,会影响到学生的升学和前途。
三、要多与学生、家长进行思想沟通。
我始终相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走的越近,产生的教育影响和意义就越大。班主任除了平时与学生进行沟通、谈心外,还要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络,反馈学生的近期学习、生活情况。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家里的情况,每学期开学我给学生一张家庭情况表,让学生认真完成。通过这张表我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以便对学生进行家访,帮助。同时,作为班主任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记得有一次学校临时组织诗文朗诵比赛,有一名学生没带参加比赛的校服,结果第二天早上天还没有亮,该学生家长冒着严寒拿来了衣服,我当时甚为感动。我与家长谈论了学生近期的情况,并抓住时机叫来该生,借助此事对他进行了亲情,感恩教育。以后的日子里,我惊奇地发现该生在学习、纪律等方面表现的更加优异。
四、要以学科为载体,渗透德育教育。
学科教学的任务不仅仅在于传授学科知识,培养学科能力,也应肩负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进行德育教育的使命。因此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不时地渗透德育教育,注重对学生的心智启迪。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特别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例如,九年级,Unit 2,Section A, Full moon, full feelings,我们除了学习语言知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外,还要注重对这种团圆情愫的理解,从而引导学生孝敬关心父母,多与父母沟通,闲暇时给在外地打工的父母打个电话。一位有经验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会自觉地把传授知识与启迪学生心智联系起来,让学生感悟生活,学会做人。因此,教师在平时备课时要潜心研究教材,发掘教育话题,有意识地创造与学生情感交流的语言机会,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处事。这样学生既学会了语言知识,又发展了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英语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五、要不断地创新德育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
传统的德育教育往往是见事不见人,没有考虑到人的独立性和内在需要。新时期下,德育越来越强调发展人的潜能,激发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注重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我们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地创新德育理念,根据时代要求使德育方法多样化,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把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和创新教育之中。
总之,中学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最大的成效。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德育为首,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分析问题,寻找解决的途径和方法,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