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教学探索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gmq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边学边实验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让全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知识能力的过程.边学边实验,时间可长可短,灵活机动,与学习新课结合紧密,不一定需要正规的实验室,也不需要写正规的实验报告,很受学生欢迎,这种教学形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积极创造条件,开设这类教学实验,对于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能力无疑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边学边实验教学能促使学生在一堂课上有较长的有意注意时间,并能积极、主动、充分地开展思维活动.思维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认识不仅是思维活动的源泉,而且是思维活动的依据.教改实验结果表明,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边学边实验和问题讨论等方法,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进行学习,使各种感官受到刺激,能够改变大脑的兴奋点,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并促使大脑对各种感官传输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形成概念.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将要求不是很高的教师演示实验,经过适当改制,由学生边学边实验.例如:课本上用铅皮和铅盒来演示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实验,可改由学生在课前准备好一支空牙膏管(尾端剪开)和一只玻璃茶杯.实验时,先让学生把牙膏管捏扁放在水杯里,它就在水中下沉;然后将牙膏管鼓起一些,它就能上浮.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将课本上的小实验和一些实验习题,改为边学边实验,例如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小实验,可以配合“力的测量”进行边学边实验教学.再如用纸盒能将水烧开的小实验、不透明物体的后面有影子、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会发烫等实验习题,都可以配合新课教学作为学生边学边实验的内容.学习“功率”时,可将教材安排的“登楼”测功率的小实验改为边学边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亲自动手测量、计算自己登楼时的功率是多少,加深对功率这一概念的理解,对功率的单位也有了一些具体观念,较好地解决了“功率”这一教学上的难点.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课本上的学生分组实验,虽然验证性的居多,但有的也可以改为探索性的学生边学边实验.有些基本仪器和操作方法在新课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到学生分组实验时就可以适当提高教学要求,这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思维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例如“电磁继电器”,我们就采用边学边实验教学,在新课教学中不仅让学生学会了电磁继电器的原理,而且还让学生熟悉和操作电磁继电器.这样,到学生分组实验时就增加了设计安装温度自动报警器等实验内容.再如“质量的测量”及学生分组实验“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也采取同样的边学边实验教学,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边学边实验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演,学生听讲”的教学局面,促进了物理教学方法的改革.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得到明显提高,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探索知识的机会大大增加,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高涨,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实验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同时学生实验次数的增加,使初中物理教学更符合当代初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从而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有更多的动手、动脑、动口主动学习物理的机会,以物学理,以物懂理,更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
其他文献
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实验探究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验证都是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之上的。在2011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利用身边触手可及的、同学们十分熟悉的事物作为实验器材来组织教学,会拉近生活和物理学的距离,使同学们意识到物理学是从生活中来,和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让同学们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低投入教学
[摘 要] 该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在“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的基础上,以计算机类专业为例,借鉴国内外价值观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成熟经验,充分挖掘各类实践活动所能承载的育人功能,拓展隐性教育;进一步探索构建了基于四维空间课堂的“专业思政”课程体系,拓展课堂空间实践应用,并针对教师的思政意识和思政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索。该文的研究对于实现培养新时代有能力、有担当、具有工匠精神的
[摘 要] 近年来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文章探讨了海南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实验室存在的危险化学品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学生安全教育不足等问题,结合国内高校实验室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提出建议,以期降低安全风险,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关键词] 预防医学专业;实验室;安全管理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海南医学院课程建设专项研究课题(HYJW202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才素质结构中的核心内容。培养创造型人才,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笔者认为,在基础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仍然是课堂教学。下面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探讨一下问题——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摘 要] 随着新一轮人工智能产业化研究热潮的到来,教育领域对于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日俱增。超星泛雅等网络教学平臺的搭建与应用为高校人工智能课程的线上开展提供了系统工具支持。在分析超星泛雅平台特征的前提下,讨论Seminar教学方法在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办法,提出了人工智能Seminar研究课题选题的三项准则,致力于促进先进教学方法在高校人工智能课程中的灵活应用,提高人工智能课
时下,看到不少老师开设观摩课的教案,流行将教学目标分成所谓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同时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不管他有没有真正理解这些目标的含义,也不管他在课堂上做得如何,总是先苦思冥想地按照教学内容凑合成三类目标将它写进教案,仿佛这样就等于落实了三维目标.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对这三个维度的目标规定了详细的要素,笔者不想在这里进行一一罗列.个人只是觉得:无论是知
[摘 要] 作为推动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抓手,中俄人文交流在服务两国关系大局、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夯实社会民意基础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在中外人文交流机制中独树一帜,为我国与其他国家开展人文交流合作提供了借鉴。结合中俄人文交流最新动态,联系近年来中俄两国高校交流实践,重点结合中俄工科大学联盟创新发展路径,阐述在新形势下,创新理念,突出特色,中俄工科大学联盟引领中俄两国精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中心.课标指出:初中物理实验“旨在让学生经历科学工作者进行的相似的探究过程,主动获取物理知识,领悟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波利亚(美籍匈牙利数学家)说过,“在教一个科学的分支(或一个理论.一个概念)时,我们应该让孩子重蹈人类思想发展中的那种最关键的步子,当然我们
[摘 要] 近年来,河北大学以参加“龙芯杯”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大赛为契机,开展面向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分析教学改革现状,提出了以竞赛倒逼教学的改革思路,探讨了以竞赛倒逼教学的改革实践:在教学内容组织上分析比赛要求,建立覆盖比赛知识结构的授课内容;在实践教学上设计评分便捷的分层次实验项目,贯彻“软硬件全栈贯通”的思路;在考核方式上不局限于理论考试,引导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
前一段时间,笔者有幸到城区一所中学听初中物理研讨公开课,内容是《欧姆定律的应用》.在做测小灯泡的电阻实验时,实验桌上所给的器材是电池盒(两节干电池)、小灯泡(标有“2.5 V 0.3 A”字样)、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等.学生分组实验后,教师请一组学生汇报数据,在投影上打出结果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灯泡的电阻不是一个定值,而是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原因是灯丝电阻与温度有关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