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写作教学“情感态度”之结

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对于写作来说,情感态度是第一位的,方法技巧则次之.日常教学中过多关注写作技巧的培养,忽略学生积极写作情感态度的养成,致使学生失去写作的兴趣,这是写作教学难“解”之“结”.文章从自主选题、自我观照、读者意识三个方面谈了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路径与方法.
其他文献
王荣生教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在我国中小学的语文课里,几乎没有写作教学.”“具体的写作过程,教师通常很少顾及,更缺乏有效的指导.”各类赛事中的作文教学多是技巧和方法的灌输,少有思维和情怀的育养,对学生言语素养的提升几乎没有实际的效力.近日,笔者有幸聆听了王君老师《写“真”的秘密》一课,受益匪浅,现将一点不成熟的想法与大家分享.
期刊
诵读,作为一种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逐渐被人们忽视.为重新挖掘诵读教学法的价值,笔者尝试运用诵读法教授学生学习高中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优美的古诗词”单元,并根据不同文本的内容特点设计相应的诵读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感受古诗文作品的魅力.尤其是对诵读学习法与“学习任务群”的关系、诵读学习活动对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的探讨特别予以关注与重视.
“合作编辑文集”是选择性必修上册教材第一单元里出现的一道新的写作试题.对这道“新”写作试题之“新”的内涵进行例析,有利于在揣摩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设计写作教学.
《岳阳楼记》是诸多教材必选的一个名篇.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一些词语的沿袭性,或教材已经予以注解,有些老师通常会对“潇湘”“巫峡”“巴陵”等地名不再作出解释.这种教学使学生失去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我像成语故事“滥竽充数”中喜欢听三百人一齐吹竽的齐宣王,喜欢听学生齐读课文.在我看来,那高低起伏的齐读声,就像音乐里的大合唱,让人荡气回肠,心潮澎湃.rn从小学到高中的读书生涯中,早读课一直是我的最爱.大声朗读也许真能驱走冬日的严寒,我们像放声歌唱一样用童稚的声音唱着对课文的爱,那个时代昂扬的激情深深感动着我.
期刊
说明文教学枯燥、乏味、机械,学生的学习热情普遍不高.而通过任务驱动、情境创设指向交际的说明文教学不仅能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欲望,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阅读力,提升学生语言建构和运用的能力.
论点不难确立,“作文素材”也在经常积累,只会一味地“摆事实”,却不会“讲道理”,这恐怕是当前中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遇到的普遍困扰.在“议论文三要素”中,论点的确立,论据的积累与引用在日常教学中相对容易解决,而引导学生运用论据合理有效地证明论点的论证教学,却鲜见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这呼唤着更多关于论证教学的勇敢尝试与经验总结将论证教学变得更为高效.
期刊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写作教学和新高考的主流方式.要写好此类作文不仅要讲究写作艺术,更要凸显思想境界.任务驱动型作文思想境界既属于价值内容问题,也关系写作艺术问题.2021年南京市模考作文题以“一臂之力”为思考对象,引导考生思考“贡献一臂之力”与“创造幸福生活”的关联,较好地贴近抗击疫情、精准扶贫等时代话题.
期刊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对话”的表述就有两处,“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间对话的过程”.rn可见,好的教师一定是好的对话者,他与文本、作者、教科书编者对话,关注独出机杼的章法、个性化的表达方式、独特的情感思想内涵;他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提升阅读的知识与能力,丰富语文经验人生经验;他引导学生与学生对话,在观点的交流、碰撞中提升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肖培东老师无疑是
期刊
近三年的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都是选非,即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命题人喜欢让哪里“不正确”呢?仔细研究后,我发现:命题人喜欢在诗歌的某一细节上做文章.这一细节一般是整首诗歌的关键,对理解整首诗歌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诗歌阅读客观题中“不正确”的一项,极具迷惑性,容易让考生的思维陷入误区.考生该如何应对呢?我以为,只能巧破“点穴计”,妙避“智力阱”!何为“巧破”?何为“妙避”?笔者拟以近三年的高考真题为例来探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