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外直接投资的动向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i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的海外直接投资,从60年代后半期开始,经过20多年的发展,投资规模迅速扩大。1986年以后,由于日元升值,其海外投资发展更为迅速,日本企业先后进入亚洲、北美和欧洲市场,逐渐向全球化发展。然而,90年代,世界经济严重不景气,在其影响下,日本向发达国家投资的意欲迅速下降,海外直接投资向亚洲回归,积极在亚洲建立企业网,出现了资本南下马来半岛的现象。同时,日本的海外直接投资的规模日趋缩小,预计今后一段时期内,日本的直接投资将处于低谷期。
其他文献
今天的日本已成为公认的世界科技进步中心,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在国际贸易中占主导地位。其经济发展模式受到高度重视。日本经济增长快、社会生产效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是高度重视各级组织和管理问题。生产规模的扩大,经营领域的拓展需要大批具有专业知识和行政管理经验的人才。经营范围的扩大,经营结构和职能的复杂化造成了新的旨在利用尽可能多的人(特别是各类专家)的经验和知识的组织管理形式。日本公司特别重视挑选和培训高级管理
外国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储备,在1980—1 985年平均增长17.3%之后,1985—1991年,由于最近两年投资放慢,年平均增长减弱(14.1%)。1991年储备达4076亿美元。1990—1991年投资放慢的原因是:——美国经济不振,造成经营亏损,从而促使外国公司向别的地区投资;——欧共体日益一体化和德国的统一,动用了大量货币;——东欧各国对外开放,吸引去大量资本;——同银行体系的调整相结合的、对外
德国的统一是在欧洲国家竭力加强全欧统一,加速欧共体范围内的一体化进程的背景下实现的。欧共体内正在形成新的政治和经济结构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德国的立场和具体步骤将在很大程序上决定欧洲未来的政治结构与欧共体一体化建设的阶段、方向及
据俄罗斯《实业界报》1993年3月5日报道,俄国许多科技人才正在为韩国工作,帮助韩国研制先进工艺。过去,韩国为获得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工艺,花费了大量资金,自苏联解体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俄国政府愿意出售航天技术、核工艺和核武器,以换取贷款,摆脱经济困境。从
在法国,'左''右'区别特别明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七年一次总统选举的第二轮投票,是在得票最多的两个人之间进行的最后投票,各种政治势力可以明显区分为'左''右'两种势力。但在议会中,和采用议会制的其它国家一样,并非不存在各政治势力之间
多数专门研究苏联经济的西方经济学家倾向于支持对'休克疗法'持批评态度的人。西方把这些学者称为保守派并不是因为他们反对在俄罗斯和独联体其他国家建立市场经济,而是因为他们把俄罗斯经济的特点和实际状况想象得太好了。苏联问题专家支持逐步改造,而不是彻底消灭经济机构的改革。他们还考虑到政治现实,懂得在选择改革战略时,经济方案应当估计到现有的政治局限。相反,'休克疗法'的支持者们把自己的建议建立在市场经济的理论模式上。因此,他们认为没有必要保持现有的经济关系或使之变
去年秋天,中国共产党在第14次代表大会上完成了中央领导层的新老交替,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路线。此外,日中两国迎来了邦交正常化20周年,实现了天皇历史上首次访华。日中经济协会调查委员会代表团,在中国各地访问之后来到了北京。在初冬的中国,我们得到的印象,首先是
德国学者米歇尔·道特施塔特(政治学博士,艾伯特基金会东欧部研究人员)、米歇尔·多米特拉(政治学博士,艾伯特基金会办公室成员)、米歇尔·埃尔克(哲学博士,艾伯特基金会驻日本办事处工作人员)在1992年12月艾伯特基金会出版的《季度报告》(特刊)上发表《与东欧休戚相关:用合作代替灾难》一文,该文谈到了东欧在向市场经济过渡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摘译如下。1.东欧问题要从下面和内部解决,而不是从上面和外部解决。问题的解决只能是许多人的行为方式改变的结果。从外部(例如通
东欧各国1989年剧变后,纷纷抛弃社会主义制度,改行亲西方的政策,政治上实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市场经济,对原国有经济实行私有化。目前东欧各国大多数领导人认为,多元的、竞争开放的政治生活必须以多元的、竞争开放的经济生活为前提。没有经济从国家所有制到私人所有制的转变,东欧的政治改革进程也难以完成。实行私有化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率和管理质量,刺激企业间的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