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基层政权是国家政权的基础,这个基础的动摇,势必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基于其如此重要的地位,各级政府都很重视基层党建的发展情况。就当前农村党组织的普遍情况来看,大部分运行良好,基本上都能按期召开党员生活会,组织党员学习。但同时也存在着党员老龄化现状,严重影响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等问题。为深入推进我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建设开放繁荣秀美幸福新吉安,基层党建工作更是要抓实并且抓好,才能更好的发挥其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阵地作用,推动广大农村的发展。
一、天玉镇流坊村创新农村基层党建的纪实
流坊村地处吉安市青原区天玉镇东部,距城区8公里,现有9个村小组,248户1008人,党员27名,耕地1234亩。开展省级科普示范村创建以来,流坊村坚持以打造先进班子,培植富民产业为目标,逐步走出一条特色产业兴村之路,成为远近闻名的科普致富示范村和花卉苗木专业村。先后荣获全市“一村一品”十强村、全省“三培两带”先进党组织、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国文明村等荣誉。主要做法是:
1.夯基础,科普推广有保障
流坊村从创建活动一开始,就注重从源头抓起,使科普创建活动向“面”上延伸,往“深”里渗透。在组织推动上,把镇、村科普网络建设落实到位,做到“五有”:有人员、有场所、有牌子、有章子、有经费。村里成立了以村书记为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有关种、养、加专业户为成员的村级科普领导小组。先后建立了花卉苗木协会和高产油茶协会。开展了“科技进农家”活动,区、镇、村三级科协组织科技人员组成科普服务队在该村举办了30多次科普活动,通过送资料、送技术、送服务三送下乡,既解决了群众生产问题,又增强了群众科普意识。在科普培训上,坚持课堂培训与基地示范相结合,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坚持技术培训与跟踪指导相结合,定期组织村组干部、党员和群众进行技术培训,还聘请国外专家、省农业厅工程师和江西农大教授定期到基地讲授花卉种植技术。在组织栽培大户到省内外知名产业产地打工学习的同时,全村先后举办了40多期业务培训班,培训党员群众700多人,组织了8批160多人外出考察。流坊村建立了技术特派员制度,为每个生产基地派驻一名技术骨干担任技术特派员,全程负责基地的技术指导。在设施配备上,投资30多万元新建人才科技培训大楼,作为科普推广的主阵地。建立了科普宣传长廊,定期宣传农业科技、花木产业信息等。修建了村民科普图书室,拥有各类新书1000多册,定期向村民免费开放。同时,刷写了4条永久性创建科普致富示范村标语,扩大了创建工作的认知度,浓厚了科普氛围。
2.强基地,科普致富有产业
流坊村依托景天花卉公司、花卉苗木协会和油茶合作社,三管齐下,按照“布局区域化、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三培两带两服务”工程,把科普致富和培育产业有效结合起来,实现了人才与产业的良性互动,开辟了“一村一品”的经济发展新路子。一是齐抓共建聚合力。实行村干部产业发展目标责任制和包组挂点制,村“两委”干部带头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家庭种植花卉苗木不少于5亩,每个村干部负责1个花卉苗木基地建设,并将示范基地建设纳入年度业绩考核,作为村干部评先评优的一个重要依据。为吸收更多的农户从事花卉种植生产,村“两委”成员主动“攀穷亲”,开展“1 10”结对帮扶活动,每个村干部帮扶10户农户种植花卉苗木,帮助解决他们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二是对接市场育品种。围绕抢滩省、市、区内外两个市场,一方面,村里积极争取苗木生产立项,通过多方努力,流坊村被市、区林业局定为退耕还林带生杨、湿地松等苗木生产基地。另一方面,流坊村紧扣外部市场需求,向质量要效益,先后培育了“韩国菊”等130多个全国前沿的国林苗木品种。三是互利双赢立机制。本着“把实惠让给群众,把风险留给干部”的原则,流坊村采取“公司 基地 农户”、“公司 协会”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行“四统三分一保一品”。(统一育苗、统一管理、统一回收、统一销售,分户栽培、分户核算、分户受益,保亩年纯收入不低于3000元,统一用“流坊花木”绿色品牌)模式,抓龙头、壮基地、带农户,延长花木产业链条,降低市场风险,实现了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增值。并在流坊、桥上建立了5000亩的花卉苗木种植等8个生产基地,形成了三条花卉产业带,苗木远销湖南、上海、广东、广西等地。目前,全村70%以上的农户从事花木种植,年生产花卉苗木3000多万株。今年,该村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新建了500亩高产嫁接油茶基地。
3.树形象,党员示范有实效
用科技引路,有党员示范,靠产业致富。科普致富示范村的创建,着实改变了流坊村村民传统生活方式,如今,发展绿色产业,过绿色生活,成为流坊村最响当当的品牌。配强班子作表率,村党支部通过“两推一选”,以“一强双带”标准,把村里的创业能人——吉安市景天发展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友礼推上了支部书记岗位。几年来,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流坊村以科普创建活动为契机,从培植花木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入手,积极发展“一村一品”经济,通过打造“公司型”、“协会型”村班子,培养“经理型”、“能人型”村干部,造就“创业型”、“双带型”乡土人才,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目前,村两委班子共8人,平均年龄36.7岁,高中以上文化的5人,全部为花木种植经营能手。靓化农村提形象,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全村大力开展“三清三改”,修通了长达7.5公里的环村公路,成为青原区第一个每个村小组都通水泥路的行政村,修通了180米长的人畜饮水工程,彻底解决了全村饮水难题。孙家坊自然村28户农户还全部接入了远程教育网络,足不出户就能听党课、学技术。文明创建树新风,党员干部带头开展“除陋习,树新风”和“五好家庭”、“文明卫生家庭”、“十佳村民”等活动,现在全村助人为乐、崇尚文明蔚然成风。
二、对今后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几点启示
1.加强基层党建,要提高认识,创新党建工作思想观念,要以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地贯彻发展和创新。流坊村党组织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基层党建既要把党的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又不能只顾理论不顾实践。而应该结合当地实际,结合村社事务,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展经济。
2.加强基层党建,要着重抓好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利用“三会一课”抓好党员的政治学习。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形式灵活、信息量大、内容新的特点,促进全体党员干部的学习,开阔基层干群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带动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制定整改措施,定期组织回头看。
3.加强基层党建,关键是要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壮大农村党员队伍,要拓宽视野,广辟渠道,按照民主、公开、择优的原则,有组织有计划地从政治素质好、有创新精神、群众威信高、有培养前途的致富能手、回乡青年、复员军人中发展党员,壮大党员队伍。只有党员队伍本身过硬了,只有党员队伍不断注入年轻、新鲜的血液,只有党员参与党的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我们才能真正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阵地作用,真正在带领群众致富上闯出一番名堂。
4.加强基层党建,要创新载体,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
流坊村采取的“公司 基地 农户”、“公司 协会”的利益联结机制,就是以党支部为核心、产业为依托、合作社为载体,把基层党组织政治优势同专业协会经济优势有机结合,形成了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党群联合致富链。使党组织优势真正融入产业优势,成为撬动产业发展转型的支点。
基层党建工作在引领农村全面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积极探索和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是实实在在的为人民群众办事谋福,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发展和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树一面旗帜”的同频共振效应。
一、天玉镇流坊村创新农村基层党建的纪实
流坊村地处吉安市青原区天玉镇东部,距城区8公里,现有9个村小组,248户1008人,党员27名,耕地1234亩。开展省级科普示范村创建以来,流坊村坚持以打造先进班子,培植富民产业为目标,逐步走出一条特色产业兴村之路,成为远近闻名的科普致富示范村和花卉苗木专业村。先后荣获全市“一村一品”十强村、全省“三培两带”先进党组织、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国文明村等荣誉。主要做法是:
1.夯基础,科普推广有保障
流坊村从创建活动一开始,就注重从源头抓起,使科普创建活动向“面”上延伸,往“深”里渗透。在组织推动上,把镇、村科普网络建设落实到位,做到“五有”:有人员、有场所、有牌子、有章子、有经费。村里成立了以村书记为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有关种、养、加专业户为成员的村级科普领导小组。先后建立了花卉苗木协会和高产油茶协会。开展了“科技进农家”活动,区、镇、村三级科协组织科技人员组成科普服务队在该村举办了30多次科普活动,通过送资料、送技术、送服务三送下乡,既解决了群众生产问题,又增强了群众科普意识。在科普培训上,坚持课堂培训与基地示范相结合,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坚持技术培训与跟踪指导相结合,定期组织村组干部、党员和群众进行技术培训,还聘请国外专家、省农业厅工程师和江西农大教授定期到基地讲授花卉种植技术。在组织栽培大户到省内外知名产业产地打工学习的同时,全村先后举办了40多期业务培训班,培训党员群众700多人,组织了8批160多人外出考察。流坊村建立了技术特派员制度,为每个生产基地派驻一名技术骨干担任技术特派员,全程负责基地的技术指导。在设施配备上,投资30多万元新建人才科技培训大楼,作为科普推广的主阵地。建立了科普宣传长廊,定期宣传农业科技、花木产业信息等。修建了村民科普图书室,拥有各类新书1000多册,定期向村民免费开放。同时,刷写了4条永久性创建科普致富示范村标语,扩大了创建工作的认知度,浓厚了科普氛围。
2.强基地,科普致富有产业
流坊村依托景天花卉公司、花卉苗木协会和油茶合作社,三管齐下,按照“布局区域化、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三培两带两服务”工程,把科普致富和培育产业有效结合起来,实现了人才与产业的良性互动,开辟了“一村一品”的经济发展新路子。一是齐抓共建聚合力。实行村干部产业发展目标责任制和包组挂点制,村“两委”干部带头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家庭种植花卉苗木不少于5亩,每个村干部负责1个花卉苗木基地建设,并将示范基地建设纳入年度业绩考核,作为村干部评先评优的一个重要依据。为吸收更多的农户从事花卉种植生产,村“两委”成员主动“攀穷亲”,开展“1 10”结对帮扶活动,每个村干部帮扶10户农户种植花卉苗木,帮助解决他们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二是对接市场育品种。围绕抢滩省、市、区内外两个市场,一方面,村里积极争取苗木生产立项,通过多方努力,流坊村被市、区林业局定为退耕还林带生杨、湿地松等苗木生产基地。另一方面,流坊村紧扣外部市场需求,向质量要效益,先后培育了“韩国菊”等130多个全国前沿的国林苗木品种。三是互利双赢立机制。本着“把实惠让给群众,把风险留给干部”的原则,流坊村采取“公司 基地 农户”、“公司 协会”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行“四统三分一保一品”。(统一育苗、统一管理、统一回收、统一销售,分户栽培、分户核算、分户受益,保亩年纯收入不低于3000元,统一用“流坊花木”绿色品牌)模式,抓龙头、壮基地、带农户,延长花木产业链条,降低市场风险,实现了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增值。并在流坊、桥上建立了5000亩的花卉苗木种植等8个生产基地,形成了三条花卉产业带,苗木远销湖南、上海、广东、广西等地。目前,全村70%以上的农户从事花木种植,年生产花卉苗木3000多万株。今年,该村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新建了500亩高产嫁接油茶基地。
3.树形象,党员示范有实效
用科技引路,有党员示范,靠产业致富。科普致富示范村的创建,着实改变了流坊村村民传统生活方式,如今,发展绿色产业,过绿色生活,成为流坊村最响当当的品牌。配强班子作表率,村党支部通过“两推一选”,以“一强双带”标准,把村里的创业能人——吉安市景天发展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友礼推上了支部书记岗位。几年来,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流坊村以科普创建活动为契机,从培植花木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入手,积极发展“一村一品”经济,通过打造“公司型”、“协会型”村班子,培养“经理型”、“能人型”村干部,造就“创业型”、“双带型”乡土人才,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目前,村两委班子共8人,平均年龄36.7岁,高中以上文化的5人,全部为花木种植经营能手。靓化农村提形象,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全村大力开展“三清三改”,修通了长达7.5公里的环村公路,成为青原区第一个每个村小组都通水泥路的行政村,修通了180米长的人畜饮水工程,彻底解决了全村饮水难题。孙家坊自然村28户农户还全部接入了远程教育网络,足不出户就能听党课、学技术。文明创建树新风,党员干部带头开展“除陋习,树新风”和“五好家庭”、“文明卫生家庭”、“十佳村民”等活动,现在全村助人为乐、崇尚文明蔚然成风。
二、对今后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几点启示
1.加强基层党建,要提高认识,创新党建工作思想观念,要以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地贯彻发展和创新。流坊村党组织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基层党建既要把党的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又不能只顾理论不顾实践。而应该结合当地实际,结合村社事务,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展经济。
2.加强基层党建,要着重抓好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利用“三会一课”抓好党员的政治学习。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形式灵活、信息量大、内容新的特点,促进全体党员干部的学习,开阔基层干群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带动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制定整改措施,定期组织回头看。
3.加强基层党建,关键是要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壮大农村党员队伍,要拓宽视野,广辟渠道,按照民主、公开、择优的原则,有组织有计划地从政治素质好、有创新精神、群众威信高、有培养前途的致富能手、回乡青年、复员军人中发展党员,壮大党员队伍。只有党员队伍本身过硬了,只有党员队伍不断注入年轻、新鲜的血液,只有党员参与党的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我们才能真正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阵地作用,真正在带领群众致富上闯出一番名堂。
4.加强基层党建,要创新载体,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
流坊村采取的“公司 基地 农户”、“公司 协会”的利益联结机制,就是以党支部为核心、产业为依托、合作社为载体,把基层党组织政治优势同专业协会经济优势有机结合,形成了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党群联合致富链。使党组织优势真正融入产业优势,成为撬动产业发展转型的支点。
基层党建工作在引领农村全面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积极探索和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是实实在在的为人民群众办事谋福,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发展和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树一面旗帜”的同频共振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