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妆打扮的农村中年妇女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lk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在湖北孝昌农村的中年妇女,仿佛没有负担和压力,她们在乎自己的个人感受,活得自在潇洒。
  小薇的母亲刚过60岁,是一个挺讲究的人。不管是去乡镇赶集,还是去县城购物,或是去工地监工,抑或是外出打牌,都要穿裙子和高跟鞋。她头发梳理得很整洁,头上饰品要与衣服、裙子和鞋子协调,脖子上带一个金项链或是银饰品。她要做到身上的任何地方都不给人以违和感,不会急匆匆出门。
  在头一两次去我湘南老家做客时,小薇依照湖北孝昌农村中年妇女的形象和着装要求给我母亲买了裙子和高跟鞋。但是,我母亲即便是上县城买年货时都不会穿裙子和高跟鞋,更不用说下地干活或待在家里的时候了。她劝我母亲外出要讲究一点,可以穿高跟鞋和裙子,头发梳理一下,脸上抹一点显得更精神,但是我母亲没一次按她说的去做。小薇就说我母亲冥顽不化。
  我母亲总是一身干活的行头,而她母亲只要外出就得梳妆打扮一番。这不是因为我母亲思想不开通,而是因为我老家当地的农村妇女就没有穿裙子和高跟鞋的,年轻妇女可能会涂抹一下,但也不明显,穿金戴银的现象就更少见。
  孝昌有一位56岁的中年妇女,在家带小孩,顺带推销保健品。家庭条件一般,老公在附近打零工,有1个儿子3个女儿,儿子初中毕业后到广东东莞打工,现在工资一天300元左右,30岁了还没有结婚。他们家在县城旁边的一个商品房小区买了房子。这位妇女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受了苦,现在上了年纪要好好享受一下生活。这名妇女喜欢五六人成群结队地去县城逛商场、买衣服,还时不时地聚餐和K歌。这是孝昌农村典型的中年妇女形象,没有负担和压力,在乎自己的个人感受,活得自在潇洒。
  潇洒生活缘于负担不重
  这些农村中年妇女之所以能够过自己的潇洒生活,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她们属于农村负担不重的人。年轻妇女虽然也可能像她们那样在意自己的形象,但是她们必须外出务工赚钱养家,否则就没有办法送她们的小孩到县城上学读书,更没有办法在县城买房子。但是等到她们的子女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之后,她们就开始轻松了起来。这时,家庭不再有较大的开支,老公却仍是壮劳动力,能够种地和打零工,一个月能赚两三千块钱。因此,她们不需要外出务工。农村生活的支出不大,日常生活都能自给自足,菜园子一年也不需要几茬种,一般只种蔬菜和花生。
  另外,每到过年的时候,女儿女婿都会给母亲孝敬几千块钱不等的“打牌钱”。孝昌中年妇女的丈夫打零工及其他的收入用于抽烟喝酒、人情往来及孙辈上学等,再就是用于她们的穿着打扮、逛街打麻将。归结起来,这些中年妇女的家庭尚有收入来源,而支出压力又不大,因此她们可以将家里的“闲钱”用于个人的消费。
  按理来说,即便是家庭开支不大,她们也应该在尚有劳动能力时尽量自食其力和赚钱存钱,这样一来,以后丧失劳动能力时既不需要向子女要钱,还可以输送一定的资源给子女,以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但是孝昌农村的部分中年妇女并没有这么做,也没有这么想。这也许是因为当地父母对成年子女的责任意识不是很强。父母将子女养大成人,给他们操办了婚姻后,就算完成了任务,不会有太多继续劳动赚钱的压力。
  尤其是那些本来就没有多少技能和赚钱机会的父母,他们在子女成婚之后,早早地进入退养的阶段,不向子女索要生活费用,就算是他们对子女最大的恩惠了。小薇三姐的公婆一向被小薇视作比较“怂”的人,才五十多岁,除种点菜地之外就不干活务工赚钱了,两公婆还争相在麻将桌上过日子,每年要欠下几千上万的打牌赌资。小薇三姐夫妇每年要向父母支付两三万元的生活费用。
  这在当地是正常现象,父母不劳作不再为子女作贡献,子女出钱养父母却天经地义。当然,有本事的父母则希望给子女多留一些财富,但这不是硬性的任务。一般的父母认为,既然自己没有好的技术,又不是老板,再怎么干也赚不了多少钱,还不如不干,以免为了赚几个小钱把身体给拼坏了。他们和子女都认为,把身体养好,不生大病花大钱,修身养性就是对子女最大的支持。
  家庭间的面子竞争
  孝昌农村家庭之间竞争的表面化,在当地妇女身上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年妇女是农村在村时间最长、最活跃的群体,是村庄社会交往的主体,她们相互比较后代买房买车之外,最在乎的就是自己的穿着打扮、逛街购物和打麻将。
  自己的形象是家庭的门面,形象越好,在妇女群体中就越有面子和底气。即便老公和子女没有赚多少钱回家,自己的形象也要让人看起来觉得一家人过得蛮好。妇女在一起打牌聊天的内容都与子女条件、家里状况有关,比如今年买了什么衣服、明天要买什么化妆品、这次女儿买了项链、那次媳妇买了鞋子等等。
  总不能把自己比下去,甚至要比人家强。她们见到从外边回来的村里人都会指指点点,看人家的穿着和行走工具。这种状态会给当地每个人带来压力。外出务工回来的人如果没有豪车,就可能借人家的豪车开回来。在小薇娘家,每到过年的时候,小薇的母亲看到其他妇女穿貂皮大衣时,会跟4个女儿说这个事情。小薇有几次和二姐合买了貂皮大衣给母亲,母亲穿着衣服到外边去打麻将,炫耀说这是二女婿、四女婿买的。
  老公或后代赚的钱越多,家庭条件就越好,中年妇女在村庄里就越能嘚瑟得起来,在外表上下的功夫就越足。家里没钱的中年妇女跟其他有钱的妇女在一起虽然有压力,但为了不让人家看扁,也要尽量在外观上保持光鲜亮丽。
  中年妇女在村庄里还相互比较打麻将。一个村庄有多个麻将室,麻将室为了捞生意,会给在村里的人打电话邀客。既然人家打电话叫你去打了,说明人家是看得起你,你也会有面子。不经常被叫去打麻将的人会有失落感,会感到没面子和有压力。为了面子,这些中年妇女就得去打麻将,没有钱也要打肿脸充胖子。在麻将室打麻将有打大的局,也有打小的局,但一般不会打最小的。越是打大的,输赢就越大,打牌的人就越有成就感。
  当地的子代也乐意自己的母亲经常上麻将馆玩,输赢不是问题,关键是她们能在麻将馆打麻将,也说明了子代孝顺、经济条件好,能够支撑母亲打麻将的输赢。另外子代还认为,打麻将可以活动筋骨,不易得老年痴呆。
  以孝昌为例,农村的面子竞争之所以十分表面,讲面子不讲里子,一方面是当地农村社会竞争与攀比之风很激烈,另一方面父代对子代的责任感不重,所以竞争的标的物没有与父代的人生任务挂钩,当地农民也就不会在子代婚姻、建房、就学等方面展开竞争,而只在一些有显示度的外在方面进行比较和竞争。竞争越激烈,竞争的标的物就越是外显化和表面化。
  所以,孝昌一些中年妇女好面子,家庭负担不重,又有余钱和闲暇时间,在即便家庭条件不太好的情況下,也能过上“有钱有闲”的城市小资妇女的生活。
  (摘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陌生的熟人:理解21世纪乡土中国》    作者:杨华)
其他文献
日本大林组和岐阜工业共同开发出在山岭隧道衬砌混凝土施工中可以全自动设置移动式模板台车的系统,见图1。移动式模板台车安装了可以自定位以及测量倾斜度的传感设备,并且搭载了驱动指示器。通过按键操作可以实现准确定位并将模板台车移动到指定位置,在进行衬砌混凝土浇筑作业时,所需作业人员可以减少至原来的1/3。
阅读《怜悯是人的天性》让我又一次认识到阅读任务、阅读技能与阅读过程中情绪状态的关系。高难度任务和高技能水平结合,更容易带给阅读者全身心参与的愉悦--全神贯注地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走,成就感逐渐增强。高难度任务和低技能水平结合,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2018年是音乐人陈百强60岁冥寿,他生前的经纪人陈家瑛回忆过去的点滴时说,她和陈百强两个人都喜欢看月光,那时候他们每到一个地方登台都会去看月光。  应该没有人会不喜欢月光吧?无论月圆月缺都有它的美。看着月光的时候,我们总会想到自己生命中的阴晴圆缺,每个人都会离开,月亮却一直都在那儿。看着天上的月光,你突然明白了人生的短暂,你突然了解了离别。  我不认识陈百强,但是,在他出事前不久,我见过他。那时
In view of the inconsistency of channel gains and a large amount of interference noise in Solar Broadband Radio Spectrometer(SBRS) observation data,they will seriously affect the analysis of SBRS data.In this paper,a method of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中西文明交往的历史,像是一条流动的长河,文化艺术是河水激荡中跳跃的浪花。敦煌壁画中美丽灵动的飞天形象,就是丝绸之路上印度佛教文明与中国道教文化,乃至希腊文化元素,交互碰撞所激起的一朵绚丽的浪花。金庸著名小说《天龙八部》,这是一个佛教化的书名。
1954年7月170,安格拉·卡斯纳尔出生于联邦德国北部的大都市汉堡。冷战己经全面爆发,二战的战败国德国一分为二,成为冷战的前沿。当时距离柏林墙的修建还有7年,这意味着,生活在联邦德国(西德)和民主德国(东德)的公民还拥有迁徙到另一个德国的自由。
这里是一些简单的问题:如果你证明了一个定理,你拥有它吗?你能禁止他人使用或者引用它吗?你可以选择不发表这个定理吗?你可以被禁止发表它吗?什么是定理?一个数学陈述可能是正确的,它的正确性不取决于它是否被证明了,在没有证明的情况下,我们不知道它是否是正确的.当一个数学陈述被证明为正确时,它就是一个定理.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白雪皑皑,银装素裏。雪是寒冬特有的风光。那么,“雪”字从何而来呢?俗话说“瑞雪兆丰年”,一场冬雪往往预示着来年的丰稔。因此,许慎在汉代字书《说文解字》中写道:“雪,凝雨说(悦)物者。”即,雪能令万物喜悦。
谈到门,总难免提及著名的“推敲”典故。唐代苦吟诗人贾岛在拜访好友李凝后,思量着写首诗记录此行。在写到“鸟宿池边树”的下句时,他拿不准了,是“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后来,韩愈建议用敲,这里面自然有文学上的考量一与推相比,敲能发出声响,用敲门发出的咚咚声,反衬全诗的幽寂。
Hilbert(希尔伯特)第15问题是David Hilbert于1900年提出的23个著名问题之一.该问题要求为Schubert(舒伯特)的计数演算建立严格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