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积累初探

来源 :快乐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xen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学生咬笔头,老师皱眉头”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缺少作文的素材。那么,学生的作文素材该如何积累呢?本文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作文素材 积累
  一、做生活的有心人
  写作来源于生活,而生活需要用心观察、体会,否则,写作的源泉将枯竭。对大多数学生而言,生活每天都是相同的。而对于那些善于写作的同学而言则不尽然,他们对生活中每一点细微的变化都会尽收眼底,他们有意识地打量生活,通过自己眼睛的仔细观察生活来积累知识,这样积累得多了,只要一见到作文题目,各种生活场景尽奔笔下,文思泉涌,手到擒来。所以,我们每天都要训练自己的眼睛。例如:关注生活环境——天空是不是每天都在变蓝?小河里的水是不是逐日在增强?关注季节变化——花草树木四时不同,田间道边随季节的变化,穿着也在更新;关注周围人与事——朋友、同学,他们每天也都会有丰富的内容。因此,积累写作素材的第一步就是睁大我们的眼睛,关注身边的凡人小事,做生活的有心人。
  前几年,一篇学生作文中的细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星期上学前,母亲都要忙着炒菜,一边往瓶里装,一边叮嘱:“这菜上半瓶可以给别人吃,下半瓶可要自己吃啊!”小作者奇怪地问母亲,母亲解释道:“油都流到下半瓶了,菜全都被油泡着,多养人啊!”这一细节,写出了贫困的农村母亲对儿子的一片爱心,非常感人。还有这样一个细节:是写小作者有一次到厨房看母亲煎鱼,看到那只鲫鱼在锅上拼命地拱着身子,好使肚子不贴着锅底,母亲把它翻了几次都是这样,母亲奇怪了,把鲫鱼拿到案板上,剖开肚子想看看里面究竟有什么,剖开一看,呆住了:这是条母鱼,肚子里面全是鱼卵!母亲哭了,没有吃那条鱼,把它埋了。这一细节,表现了动物界中尚有伟大的母爱,令人类感叹不已。这些动人的细节是编不出来的,是小作者用眼睛发现、用心灵去感悟的,这样的生活情景在我们身边时常发生,可是能写进作文中去的又有几人呢?由此可见睁开明亮的眼睛,观察精彩的生活,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二、积极参加活动,努力创造素材
  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创造素材,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好方法。如“六?一”国际儿童节、元旦的游园活动或文艺晚会,及各种节日开展的“献爱心”等演讲或活动,在庆典中不断观察、思考,积累素材;秋天,积极参加老师组织的秋游,留心周围事物,用心记下所见; 科技活动开展的科技制作竞赛,说话课开展得到诗歌朗诵或故事演讲比赛,写字课开展的书法比赛,语文活动课开展的拼音拼读比赛、成语比赛等,在各种活动中将所获得的素材储藏在自己的脑海。当写作时,就能从丰富多彩的素材中选取合适的材料,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
  三、坚持多读书,吸取素材
  一篇篇精选的课文,一段段优美的文字,都是作文中闪亮的“贝壳”;生动有趣的朗读,可以激发学习欲望,诱发想象、模仿、创作的激情。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坚持多读书,在读书中不断接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熏陶,并不断积累,一个好词、一个寓意深刻的成语、一个优美句子、一个精彩片段、一篇有教育意义的文章,都可以成为我们积累的素材。而且,我们可以把语句、片段摘录下来,甚至把整篇好文章剪下来,日积月累,便成了一本很好的“作文选”。它将为学生提供用之不竭的素材。通过读书,学生还可以学习各种写作方法、文章结构等,为我们的作文提供了指导。总之,多读书,丰富各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写文章便有“源头活水”,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四、及时记录
  把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想,及时地记录在本子上,也可以写成日记、随笔等形式,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动笔写作时胸有成竹,自然就能水到渠成。 常言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看到的,想到的内容都要记下来,这也是作文高手的成功之道。其实留意一下我们自己作文的成功体验,不少精彩的细节和思考很多来自于自己秘不可宣的日记。记的方法不同,有的用日记、周记的,有的用材料手册或作文手册的。我倾向于用日记的方式积累材料,每天一记,可长可短,可严谨或随意,当然留下的都是当天最有意义最精彩的江西,周记因周期矿长,难免要遗忘一些精彩的细节,至于材料手册与作文手册,虽然目的明确,但在记录时有些事件我们可能因暂时没有发现它的价值而传诵了,等到有朝一日重新认识这一材料时,当时的情境又成了过眼去烟难以追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应该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我清楚地记得一篇习作中的一件小事:小作者与父亲进城卖西瓜,中午酷热难熬,小作者口渴了,叫嚷着在吃瓜,父亲左挑右挑找出一个小瓜,剖开后小作者吃了个精光,忘了给叫卖了半天的父亲留下一块,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父亲却在啃他扔掉在地的瓜皮上残留的红瓤,小作者哭了,他幼小的心灵从此懂得了父母挣钱的不易与那朴实感人的父爱。这则材料就出于小作者平时所写的日记里。可见,生活中令我们感动的事迹还是很多的,它需要我们一双敏锐的眼睛与一双勤劳的手。
  其实“材料”在哪里?“材料”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验、用心去表达,就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石桥二中)
  编辑/张俊英
其他文献
【摘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纵观科学发展史,几乎每次质的飞跃都从问题开始,可见问题是科学创新的起源。提出一个好问题跟完美地回答出一个问题是等价的。现行教材知识面广,漫画或插图内涵丰富,物理知识的趣味性强。并且有意创造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自觉地学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为了更有效在物理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对传
【摘要】小学数学是一门理论性、逻辑性很强的科目,在教学中呈现出来的往往都是些枯燥无味的定义、字母、运算等,所以有相当部分学生虽然认识到数学科的重要性,却总是提不起兴趣,有的学生对数学更是摸不着头脑,完全门外汉一个!那么要如何才能更好地让数学课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如何从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凭借个人的教学经验,本文谈三点体会和做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教学 生活化  一、创
一、指导学生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实际上是谈积累与作文的关系。《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能力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没有材料可写,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文字组织经验。因此,在教学中强化了阅读教学,指导学生进行积累。  1.在诵读中积累语言。巴金先
期刊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进行自发的、自主的学习活动。在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自主学习理论指导下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主学习对培养他们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意义,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进步。  【关键词】自主探究 兴趣 实践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教师单纯的教授与学生单纯的接受知识提出来的,在初中语文的自主学习中,
铜绿假单胞菌存在着很多种耐药机制,最主要的耐药机制包括β-内酰胺酶的产生、主动外排机制的存在、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渗透作用这四种.当然,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不是由单一的
【摘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求知欲旺盛。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注重情境的创设。积极创设情境,既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也是优化化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创设 教学情境 培养能力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战场,学生是教师主导下的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创设情境就是要促使学生在原有知识和必须掌握的知识之间发生激烈冲突,激化学生意识中的矛盾。创设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