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陈佳,男,汉族,河北保定人,硕士,杨凌职业技术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新型学徒制。
摘要:与传统的学徒制相比认知学徒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能够将所具备的能力应用于不同的问题情境中。采取认知学徒制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建筑装饰施工技术》所欲要的知识,培养相应的能力。
关键词:认知学徒制;混合教学;课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147-01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这门课程是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施工能力,掌握装饰施工的工艺流程、施工方法以及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能够胜任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监理的角色。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相应的技能,还应当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将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在不同的情境下迁移以适应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传统的学徒制为培养相应的人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难以适应现代高职院校的需要。
一、传统学徒制的局限性
传统的学徒制在现代实践课程中依然被广泛采用,即通过学员观察师傅的示范,师傅指导学生进行训练的方式,达到徒弟掌握了相应的技能,能够独立的完成相应任务的目标。传统的学徒制通过直观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熟悉了工作的流程,掌握了相应的技巧。但是存在以下的局限性。
1.学生学习目的不强
教学是为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策略性活动,教学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要素组成。学生是教学环节中的关键一环,教学内容对学习动机有重要影响,从而影响学生的投入度。在传统的学徒制下,由于缺少预习的环节,学生部分学生对学习目标,操作的基本步骤缺乏了解,导致在现场教学时学生严重依赖师傅演示的步骤,缺乏对所学内容的宏观上的把握,失去了学习的连贯性,使所学知识碎片化,以至于对整个过程的系统性认识不足。
2.学生掌握技能所需要的时间长
传统的学徒制模式中学生是以模仿的方式进行学习,学习进度由师傅的教学进度控制,学生对于技能的掌握与理解严格的受限于师傅的教学进度,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对所学技能有较为全面的认识。而高职院校普遍采用三年制的学制,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掌握与之相关技能,达到毕业要求的技术水平,因此传统的学徒制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3.没有发挥学生学习共同体的作用
传统的学徒制中采取的师傅示范指导,学生观察学习的方式,师傅一人承担从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实施,教学考核与评价的全过程。忽视了学生学习共同体具备的相互学习与相互启发的作用。
4.学生在课堂难以接受全面的指导
传统的学徒制的教学包含教师的理论讲解与示范过程,在教师的理论讲解结束后才进入到学生实践环节,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参与学生人数较多,指导教师很难给予每个学生全面的指导。
因此为克服传统的学徒制教学的缺陷,采取认知学徒制的教学方法对现有的教学进行改造,以提升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采取专家在现场对认知活动进行指导和示范,包含了建模、指导、搭建脚手架,清晰表达、反思探究6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认知学徒制尤为必要,它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能够将所具备的能力应用于不同的问题情境中。陈家刚认为与认知学徒制相关的六种教学方法可以应用于专家的教学支持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两部分。其中专家的教学支持活动包括示范、指导和脚手架的搭建与拆除,这三点继承了传统学徒制的核心。学生的学习活动包括清晰表达、反思探究三种方法。认知学徒制的方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二、以《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课程中的“内墙抹灰工程”为例
1.课前阶段
课前阶段主要采用指导、建模和清晰表达三种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前阶段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小组,以促进组员间的相互交流,发挥同龄人群体相互帮助的作用。学生在小组内将自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自己的问题表达出来与其他的组员交流。组员可以依据自己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为其他组员提供相应的指导。
学生在课前应当对所学课程有相应的了解,掌握课程中基本知识。因此将建模的方法从课上安排到课前。将课程的相关资料,如操作示范视频,基础知识课件等材料在课前交给学生。包括般抹灰工程的施工材料及质量要求、熟悉抹灰工程的常用施工机具、对内墙抹灰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及质量验收标准与检验方法等方面的有关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对课程内容的基本认识,掌握基本的操作流程,将全局的内容概念化。为课上的实践、反思与探究打下基础。
2.课中阶段
答疑、实践、反思探究。答疑是指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并解答,之后进入实践环节,在实践中为学生遇到的困难搭建脚手架,以帮助学生完成任务。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实践课程所讲述的内容或在工艺样板间内进行实地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教师予以现场指导,搭建脚手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没有施工条件的院校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营造教学氛围。在学生完成任务后,进入反思阶段,将学生的作品进行比较。学生可以相互进行点评,教师以专家的身份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最后进入探究阶段教师让学生提出解决自己的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促进学生能够独立的完成任务。
三、课后阶段
总结提升,在本阶段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教学任务要求技能,教师可以要求 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依据自己的兴趣寻找项目进行设计。可以通过编制工程任务书的方式模拟抹灰工程的前期准备,工程流程,强化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达到教学目的。
(作者单位:杨凌职业技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李佳.“认知学徒制”下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模式分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01:92-93.
[2]费菲.基于认知学徒制的实践性知识的建构[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04:5-8.
[3]杨志珍.“认知学徒制”在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03:11-13.
摘要:与传统的学徒制相比认知学徒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能够将所具备的能力应用于不同的问题情境中。采取认知学徒制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建筑装饰施工技术》所欲要的知识,培养相应的能力。
关键词:认知学徒制;混合教学;课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147-01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这门课程是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施工能力,掌握装饰施工的工艺流程、施工方法以及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能够胜任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监理的角色。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相应的技能,还应当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将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在不同的情境下迁移以适应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传统的学徒制为培养相应的人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难以适应现代高职院校的需要。
一、传统学徒制的局限性
传统的学徒制在现代实践课程中依然被广泛采用,即通过学员观察师傅的示范,师傅指导学生进行训练的方式,达到徒弟掌握了相应的技能,能够独立的完成相应任务的目标。传统的学徒制通过直观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熟悉了工作的流程,掌握了相应的技巧。但是存在以下的局限性。
1.学生学习目的不强
教学是为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策略性活动,教学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要素组成。学生是教学环节中的关键一环,教学内容对学习动机有重要影响,从而影响学生的投入度。在传统的学徒制下,由于缺少预习的环节,学生部分学生对学习目标,操作的基本步骤缺乏了解,导致在现场教学时学生严重依赖师傅演示的步骤,缺乏对所学内容的宏观上的把握,失去了学习的连贯性,使所学知识碎片化,以至于对整个过程的系统性认识不足。
2.学生掌握技能所需要的时间长
传统的学徒制模式中学生是以模仿的方式进行学习,学习进度由师傅的教学进度控制,学生对于技能的掌握与理解严格的受限于师傅的教学进度,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对所学技能有较为全面的认识。而高职院校普遍采用三年制的学制,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掌握与之相关技能,达到毕业要求的技术水平,因此传统的学徒制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3.没有发挥学生学习共同体的作用
传统的学徒制中采取的师傅示范指导,学生观察学习的方式,师傅一人承担从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实施,教学考核与评价的全过程。忽视了学生学习共同体具备的相互学习与相互启发的作用。
4.学生在课堂难以接受全面的指导
传统的学徒制的教学包含教师的理论讲解与示范过程,在教师的理论讲解结束后才进入到学生实践环节,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参与学生人数较多,指导教师很难给予每个学生全面的指导。
因此为克服传统的学徒制教学的缺陷,采取认知学徒制的教学方法对现有的教学进行改造,以提升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采取专家在现场对认知活动进行指导和示范,包含了建模、指导、搭建脚手架,清晰表达、反思探究6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认知学徒制尤为必要,它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能够将所具备的能力应用于不同的问题情境中。陈家刚认为与认知学徒制相关的六种教学方法可以应用于专家的教学支持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两部分。其中专家的教学支持活动包括示范、指导和脚手架的搭建与拆除,这三点继承了传统学徒制的核心。学生的学习活动包括清晰表达、反思探究三种方法。认知学徒制的方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二、以《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课程中的“内墙抹灰工程”为例
1.课前阶段
课前阶段主要采用指导、建模和清晰表达三种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前阶段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小组,以促进组员间的相互交流,发挥同龄人群体相互帮助的作用。学生在小组内将自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自己的问题表达出来与其他的组员交流。组员可以依据自己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为其他组员提供相应的指导。
学生在课前应当对所学课程有相应的了解,掌握课程中基本知识。因此将建模的方法从课上安排到课前。将课程的相关资料,如操作示范视频,基础知识课件等材料在课前交给学生。包括般抹灰工程的施工材料及质量要求、熟悉抹灰工程的常用施工机具、对内墙抹灰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及质量验收标准与检验方法等方面的有关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对课程内容的基本认识,掌握基本的操作流程,将全局的内容概念化。为课上的实践、反思与探究打下基础。
2.课中阶段
答疑、实践、反思探究。答疑是指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并解答,之后进入实践环节,在实践中为学生遇到的困难搭建脚手架,以帮助学生完成任务。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实践课程所讲述的内容或在工艺样板间内进行实地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教师予以现场指导,搭建脚手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没有施工条件的院校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营造教学氛围。在学生完成任务后,进入反思阶段,将学生的作品进行比较。学生可以相互进行点评,教师以专家的身份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最后进入探究阶段教师让学生提出解决自己的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促进学生能够独立的完成任务。
三、课后阶段
总结提升,在本阶段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教学任务要求技能,教师可以要求 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依据自己的兴趣寻找项目进行设计。可以通过编制工程任务书的方式模拟抹灰工程的前期准备,工程流程,强化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达到教学目的。
(作者单位:杨凌职业技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李佳.“认知学徒制”下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模式分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01:92-93.
[2]费菲.基于认知学徒制的实践性知识的建构[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04:5-8.
[3]杨志珍.“认知学徒制”在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0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