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创设系列实验,促进学生认识发展r——以“化学反应的物质与能量转化”的教学为例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qing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需精选教学素材并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一起自主高效的学习.以人教版必修2“化学反应的物质与能量转化”的教学为例,通过创设系列实验为教学载体,以问题链的方式,激发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认识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和化学素养.
其他文献
在分析了学科思维与社会责任融合的必要性的基础上,以“还人类洁净的空气”为例,谈了学科思维与社会责任融合的教学设计的过程和意图,分别从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探究、环保理念渗透、学科思维和社会责任培养四个方面进行了教学反思,以期望更好地将学科思维与社会责任融合.
通过对重庆市九龙坡区六所中学校的651名初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到自我效能感与初中生化学学习动机关系的相关数据,对此进行描述性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信效度检验分析。得出结论:(1)初中生化学学习动机处于中上等水平;(2)化学学科自我效能感对初中生的化学学习动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和学习动机理论,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历,以与一线教师的访谈交流为参考,作者提出相应的初中生化学学习动机的提升策略:(1)分层教学,体验成功;(2)积极暗示,未来可期;(3)反馈评价,强化动机。
实验探究是化学学科最重要的探究形式.在实验探究中渗透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溶剂法”和“熔化法”等探究活动进行“乙醇、苯酚与金属钠的反应”的教学,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解决认知冲突,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感受化学的价值.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课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刻认识原子结构模型的重要方式.素养本位的课堂教学旨在教授科学家思维而不是科学家结论.选取代表性史料情境和真实的阴极射线实验、红光实验、光谱实验情境,在学生收集证据、建构模型、应用模型、发展模型的过程中消除学生的迷思概念并体验证据+推理获得观点的科学思维方法;在理解质量数、核素及同位素等概念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模型认知能力的提升、感受学科研究价值,全面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为例,通过重组调整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的实验方案,开发CO2气体压强影响溴百里香酚蓝溶液变色快慢的创新实验,利用鲁米诺反应发出荧光增强H2O2的催化分解实验现象的效果,来探究温度与浓度、气体压强、催化剂诸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在教学中灵活处理教材,调整实验方案,开发创新实验,增强实验效果,促使学生的化学学科能力得到提升,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以“电解原理之放电顺序的探究”为素材,从学生已学的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分析模型进阶到通过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钠溶液的探究,从离子放电顺序的视角完善电解池认识模型,再通过创设“净水器推销商”的真实情境开展铁铝电极电解氯化钠溶液的探究,进一步从电极材料的认识视角对电解原理认识模型进行修正.建模教学在建构化学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化学高阶思维能力和素养的有效发展.
铁粉与硫黄作为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转化的反应,是初中阶段少有的无氧气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完善学生知识体系中化学反应的重要补充。遗憾的是,在浙教版教材中的实验存在着较多问题从而导致很多教师不愿意在课堂上进行演示,教材中要求的“学生活动”更是无法落实。本改进实验方案利用实验室中常见易得的实验材料对铁粉与硫黄的反应进行改进,以达到实验现象明显、污染物显著减少、操作性强等改进目的。
初三化学复习课中的概念复习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从概念的唤醒、概念的厘清、概念的深化三方面论述了概念教学中情境问题链的设计,促进概念理解的活动设计,帮助学生突破概念理解的障碍.
基于学习进阶理论的视角,探讨化学核心概念的教与学是当前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中的核心概念,对“化学平衡”的学习进阶分析,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障碍点,整体规划学习路径并设置了合适的“阶”即“脚踏点”,通过认知路径显性化、增强概念本原性理解、认知思路结构化等,引导学生达到中间成就水平,扫除进阶中的障碍点,实现“从知识、到思维、到观念、到素养”的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