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希圣:妻子成就了我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ss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现代史上,民国才子陶希圣可谓赫赫有名,曾开创了“陶希圣”时代,又因辅佐蒋介石而成为国民党权威理论家,并赢得“蒋介石御笔”之名。而这样一个令世人瞩目的大师级人物,他一生最感激的是妻子万冰如。
  1922年,从北京大学毕业的陶希圣接到了安徽省立法政学校的聘书,他自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回湖北乡下接妻子。结婚四年来,因为连生两个女儿,婆媳关系一直紧张,丈夫又长年在外,贤惠的万冰如只能忍气吞声,再加上长女因不被重视而生病夭折,万冰如在家中的日子并不好过。这一次,陶希圣要带她一起走,从此共担苦乐。
  有妻子,有孩子,家终于像个家,白天他去学校,她就在家里摆弄菜圃,种些他喜欢吃的蔬菜;晚上他回来,一家人其乐融融。身处动荡年代,怀着齐家治国大梦的陶希圣难免迷茫和彷徨,悲观情绪常常左右着他。每当这时,乐观豁达的万冰如就给他做家乡菜、唱家乡曲,像阳光一样驱散他心中的阴霾。
  1925年,受商务印书馆委托,陶希圣撰文抨击英国巡捕在五卅惨案中的暴行。面对政府和英国的双重压力,陶希圣不卑不亢、誓不低头,几场当庭辩论更驳得法官无言以对,一夜之间,陶希圣在上海滩无人不知。名声渐响之后,陶希圣先后受聘于北大、清华等学府任法学教授,与胡适一起主编《独立评论》。在这些成就的背后,是贤惠的万冰如让他没有后顾之忧。
  北伐开始后,陶希圣受聘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教官,在那里,他见到了汪精卫,并深得其赏识。武汉失守后,面对长驱直入的日本军队,陶希圣不得不把妻儿送到战火烧不到的香港,一个人留在国民政府宣传部长的位置上,但是汪精卫的亲日举动让看多了人世风云、原本就悲观的陶希圣更加迷茫。
  汪精卫的卖国行径大白于天下后,日本方面提出了《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陶希圣深知自己如果在条约上签字,势必会成为卖国的罪人。在给妻子的信中,他的笔触低沉哀伤:“我自投到山穷水尽的境地,又不肯作山穷水尽的想头。譬如污泥中的一粒黄沙,自己不想做污泥,却已是污泥中的一分子了。”万冰如的回信只有一句:“等我,我來。”
  1939年12月,万冰如带着五个子女从香港抵达上海,在法租界租下一幢房子,陶希圣终于得以找借口离开汪精卫的监视,搬来与妻子同住。
  作为局外人,万冰如冷静地分析了当下的局势,要求陶希圣立即想办法脱离险境:“如果你敢在和约上签字,我就打死你。”
  她的坚定,对彷徨的他来说,无疑是一针镇静剂。
  第二天,万冰如去拜访汪精卫夫人陈璧君,谎称“这次我带着孩子来上海,就是要让丈夫去掉后顾之忧,誓死追随汪先生”,还表达了照顾丈夫的心愿。在得到陈璧君首肯之后,她立即把陶希圣送出了汪精卫的监视范围。
  在万冰如的安排下,陶希圣与同样一心报国的外交部次长秘密逃往香港,在邮轮上,他们起草了给香港《大公报》的公开信。
  意料之中,陶希圣二人的失踪引起了汪精卫的怀疑,滞留上海的万冰如母子被严密监控。她深知汪精卫不可能让她带着所有孩子一道离开,于是机智地主动要求留下三个在上海读书的孩子,自己只帶两个小儿子回香港,这相当于给汪精卫留下了人质。
  万冰如带着孩子回到香港之后,陶希圣一方面加紧公开汪精卫卖国和约的详细内容,一方面请上海抗日救亡组织营救尚在汪精卫控制之下的三个孩子。
  经过周密的策划,三个孩子终于成功上船,陶希圣立即在香港《大公报》头版全文刊出《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及其附件的原文照片。第二天,重庆、昆明各地报纸纷纷转载,一时举国哗然,群情激愤。这一消息如晴天霹雳,使汪精卫惊慌失措,陈璧君更气急败坏地承认自己栽在一个“乡下女人”手里。
  正是这个的“乡下女人”以旁观者的冷静和决然给陶希圣做了最坚实的后盾,把他从卖国贼的悬崖边上拉了回来。在给女儿的信里,陶希圣这样评价万冰如:“汝母虽未受学校教育,然决非如汝等所想象之乡下旧式女人。盖学识之来源在社会而不在于课本。”
  之后,他在香港办报纸、做新闻,她耕织浆补;他被批判、被打压,她温酒规劝:“我虽没见识过国事,却懂得民之根本。唯一的底线是卖国、欺民、灭祖的事,咱不能干。”
  以学术著称的陶希圣骨子里带着中国传统文人的文弱,他是个号学者,却绝非一个高瞻远瞩的政客,但是在万冰如的苦口婆心下,他的报纸成为“民之善言,国之警钟”。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万冰如规劝陶希圣带着报纸的骨干先行回到内地,自己则带着孩子们随难民内迁,历时五个多月才抵达重庆。每到一个城市,她都会写一封信投进邮筒,有的甚至连地址都没有,她只愿丈夫能收到。
  那时,陶希圣已经找到了国民政府,并出任蒋介石侍从室上校秘书,为国民政府草拟重要文告。
  乱世之中,一家人重新团圆,这让他精神一振,报效祖国的热情再次高涨。随后他任国民党中宣部次长,并于1943年出版了为蒋介石代笔撰写的《中国之命运》,不久又升为少将,成为国民政府最后的理论权威和国事权威。而他每一次讲话都要称赞自己的贤内助。
  1975年,万冰如去世。陶希圣犹如失去主心骨,之后,他辞官隐居,以著书为事,再不过问政治。
  “若无红粉多得力,哪有凤凰枝上栖。”陶希圣用诗作这样评价妻子。从才华横溢的文弱书生到海内共赏的法学教授,从迷途亡命的“汉奸”到热血豪壮的“文胆”,妻子始终陪在他的身旁。正是妻子每逢关键时刻的从旁提点,这才成就了陶希圣。
  编 辑/朱 寒
其他文献
一  北朝名将韦孝宽原本不是武夫,而是涉猎经史的书生。不过,在那个列国混战的时代,他的轻袍长袖下包裹的却是一种铁血风骨,一种壮土情怀。  公元527年还是北魏统治时期,某统军将领在关中叛乱。18岁的京兆(今陕西西安)人韦孝宽不忍故乡遭受蹂躏,毅然扔下笔砚,走出书房,请求作为前锋参与平叛。朝廷嘉奖了他,并封他为统军。从此,韦孝宽马蹄嗒嗒,斗志昂扬地冲向烽烟四起之地,以一次次战功赢得了朝野的尊敬,公元
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结束,对独立战争起关键作用的大陆军总算可以喘一口气了,但让他们烦恼的是——军饷迟迟未能发放到位。于是,他们派代表总司令华盛顿的心腹爱将、诺克斯将军上书国会,要求国会迅速发放拖欠的军饷。事实上,国会不是不想发,而是压根儿没钱。华盛顿对此心知肚明,所以他保持了沉默。诺克斯得知实情后,放弃了上书。  与国会交涉失败的消息传回军营以后,军官们群情激愤,一小撮军官甚至认为,既然华盛顿
导演:陈致、韩风编剧:辛迪加编剧群主演:宋茜饰沈雅音、辰亦儒饰秦雨江、周觅饰黎尚林、邵翔饰顾晴风类型:爱情/偶像播出时间:8月9日播出平台:安徽卫视/深圳卫视/陕西卫视  该剧原名是带着童话色彩的《失去城堡的王子》,故事则是老套的偶像剧风格:青年才俊秦雨江(辰亦儒饰)奉命寻找董事长失散多年的外孙女,找到了寄住在姑妈家的灰姑娘沈雅音(宋茜饰),突然变成尊贵的千金小姐的雅音,和雨江以及袁氏集团的另外两
倒栽蔥式洗头,我也是服了你了!
很多读者认为贾政与王夫人的关系很疏淡,因为他们的举止不够亲密。甚至有人认为贾政更喜欢赵姨娘,他出差三四年,好不容易回来,一到晚上就跑进赵姨娘的房里。  其实,“春从春游夜专夜”是年轻人乐意玩的游戏,而中年夫妻更看重的是其他三项指标。  第一,他们能不能坐下来愉快地商量一点小事。元妃省亲后,关于12个小沙弥及12个小道士如何安排,凤姐建议把他们放到贾府的家庙铁槛寺里,王夫人没立刻拿定主意,而是与贾政
一  对黛玉而言,什么才是她的头等大事?  千万不要说是爱情,她生活里的头等大事其实是吃药。  初进荣国府,她与外祖母抱头痛哭,与众亲戚相认,眼泪尚未擦干,正经话也还没说上几句,先得介绍自己吃什么药。  因为大家看她身体、面庞怯弱不胜,便知有不足之症,于是有人问了:“常服何药,如何不急为疗治?”连王熙凤那么八面玲珑的人,一见黛玉,问的也是“现吃什么药”?  唉,古代人和我们不一样,这事放在今天就算
不是所有逆袭都配得到鼓励  时下流行的网络小说中有个流派叫“退婚流”,就是主角开始时是各种惨、各种穷,被退婚,这时候主角一般会说“莫欺少年穷”,结果当然是逆袭成功,反过来对当年嫌弃自己的未婚妻各种打脸,这个未婚妻也会下跪求饶。值得玩味的是,对于这个未婚妻,主角收房不收房会成为一个焦点。几乎所有作者都选择:可以收,但不能当正妻,最好当女奴,还要对她百般羞辱。如果有作者敢把她当官配,读者是一定要开骂的
有人说中国武侠小说的鼻祖,就是《史记》的“刺客列传”,尽管只讲了5个人——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但这5个刺客并不以刺杀谋生。比如,曹沫的第一职业是鲁国将军,而其他四位可以说是“士”。  鲁庄公好战,总喜欢发动对邻国齐国的战争,又打不过,曹沫三战三败,鲁国只得割地求和。两国国君在举行签字仪式时,曹沫突然拔出匕首,劫持了齐桓公,逼迫他交还刚刚割去的土地。齐桓公惊呆了,这种打不赢就绑架的方式真是
在成语故事里,叶公的名声并不好:对于神秘的龙,他爱而惧之。从此,“叶公好龙”这种专注表面功夫的可笑作态流传千年,为天下人笑。其实,叶公这个真正存在过的人物被后人误解了,而他被误解之处恰恰来自其闪光点。  出身好且努力  叶公并不姓叶,他是“芈”姓、“沈”氏,真名叫沈诸梁。  “芈”是楚国贵族的姓氏,叶公的父亲就是“一鸣惊人”的楚庄王的曾孙,曾担任过左司马,地位仅次于令尹(相当于相国)。王族后代、高
姜维最早献身于曹魏的国防事业,军事才能无须说,连神机妙算的诸葛亮都曾一度败于其手。这样的人才,在蜀国不多见,但在曹魏阵营中却是不少。或许就是蜀国人才匮乏的缘故,诸葛亮遇到此等人物,顿时有了收降之心,于是采取离间之计将姜维收到了麾下,目的就是精心调教,为将来的蜀國留下一个统率三军的得力干将。而姜维在魏国本就不显山露水,见诸葛亮如此看重自己,自然也就乐得归降了。有了诸葛亮的倾力栽培,姜维的军事智慧日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