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谐响应分析的煅烧炉进气管段风险性分析

来源 :辽宁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xy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碱工艺需通过加热将重碱分解为纯碱,反应容器为回转煅烧炉.某制碱企业因煅烧炉滚圈服役时间过长及平台不平稳等因素导致其进气管出现振动现象,振动频率6.8 Hz.通过ANSYS Workbench Model模块对进气管进行模态分析,计算进气管1~20阶模态分析,得出3阶、4阶共振频率分别为5.7431 Hz、7.489 Hz,与进气管振动频率6.8 Hz非常接近,管路近乎达到共振状态.对进气管进行谐响应分析,计算其稳态受迫振动,分析进气管在扫频0~100 Hz范围内的振动位移及等效应力,6.8 Hz下最大等效应力出现在焊缝Weld1位置上,对Weld1焊缝进行应力分析,最大等效应力为68.392 MPa,最小等效应力为23.078 MPa,确定Weld1焊缝为危险部位,最大等效应力小于管材屈服强度245 MPa,可以在监控状态下继续使用,服役过程中应重点关注该部位的状态及材料性能变化.
其他文献
致密砂岩气资源量巨大,部分致密砂岩储层气水关系复杂,严重制约了天然气有效开发.前人针对控水压裂配套工艺,形成了多级加砂、液氮拌注、人工隔层等多工艺结合的控水压裂方案,有利于控制水体产出,提高天然气产量.分析目前控水压裂工艺效果,分析压裂施工参数影响规律,选取苏里格某区块井,采用拟三维裂缝形态模型,通过改善二次加砂的停泵时间、射孔位置、施工参数等优化裂缝形态,抑制缝高延伸,进而形成了一套适用于该区块储层特征的控水压裂优化方案.
加氢装置循环氢脱硫塔频繁冲塔给稳、满、优生产带来威胁,经过分析冲塔原因,并采取措施保证脱硫塔稳定长周期运行.通过分析,认为贫液含有固体焦粉颗粒和较高含量热稳盐组分,并且气液接触速度太高和贫胺液温度控制过高都是影响冲塔的原因.利用装置低负荷运行期间,创造性的采用除盐水对脱硫塔进行水洗,取得良好效果.
炼厂中常、减压塔顶中的冷却循环水中的氯会对石油化工设备造成设备腐蚀等危害,目前测定常、减顶水中氯质量分数大多数按照电位滴定法进行测定,操作繁琐、耗时长.为有利于更加符合提高炼厂水样中氯质量分数监控的效率,开发采用单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常、减顶切水中氯质量分数的分析方法.此方法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9,线性范围0~30 mg·kg-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3%~4.57%.考察了方法的重复性和精确性,并用该法测定实际样品中氯质量分数,将测定结果与GB15453—20
针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有毒有害、污染大气等问题,开展了锰系催化剂催化氧化VOCs的分类研究.探讨了单一锰氧化物、锰基复合氧化物、一些特殊的锰基氧化物、锰基负载型催化剂以及锰系单体的催化活性及其影响因素、形貌结构和催化特点等,并对锰系催化剂的改进合成方法提出了建议,为未来锰系催化剂的研究发展提供了方向.
介绍了一种表面活性剂中甲醛质量浓度的测定方法,本方法采用乙酰丙酮作显色剂,通过分光光度法对表面活性剂中痕量甲醛进行快速检测.结果表明:回收率99.47%~101.61%,相对标准偏差RSD<0.07%.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采用此方法来测量表面活性剂中痕量甲醛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涠洲11-1油田角尾组纵向上储层物性差异大,下部为物性较好、电阻率较高的高阻油层,上部为物性相对较差、电阻率较低的低阻层.低阻层含油饱和度低,含有可动水,生产井初期含水30%以上.为实现对油藏原始可动水精确表征,从而研究剩余油分布,为油藏下步挖潜指示方向,在文献调研基础上,利用J函数建立含水饱和度模型,同时利用岩心回归公式、经验公式和J函数三种方法计算油藏束缚水饱和度,在与岩心分析束缚水饱和度进行对比基础上,选取J函数计算束缚水模型,进而建立油藏可动水饱和度模型.利用可动水模型开展油藏数值模拟,实现了单井
北部构造带侏罗系阿合组吐格尔明段的速度敏感性实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特征,以往伤害机理归咎于储层内的颗粒运移等因素,本次实验从速度敏感性实验的本质仍是在储层产生力的作用这一观点,设计两种不同的实验方式进行分析对比,结合CT扫描、铸体薄片等方法进行微观验证.研究表明:在速度敏感性实验中,TD-1不可逆损害率为48.62%,JE-1不可逆损害率为7.31%,TD-1岩心的无因次渗透率差值逐渐增大,而JE-1岩心的无因次渗透率差值先增大后减小,且在两种不同的应力敏感性实验中可观察出近似的下降趋势;此外,根据最大球孔
套管破损或漏失等问题直接影响油气水井正常生产,国内各大油田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的套损井治理及检测工作.其中在套损出水井破损点位置确定过程中,考虑井筒流体不流动时,单一的测试手段难以检测出流量漏失变化情况,层内剩余油潜力难以被有效挖潜.通过油井临时改注,采用套管组合测井找漏技术,能准确判断并识别出水点位置,达到降水出油的效果.以长庆油田套损出水井为实例,通过生产测井组合技术进行套损井出水位置的精确判识,并实施有效综合治理,从而提高单井产量.该技术目前应用效果较好,具有推广意义.
水力压裂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增产措施在非常规油气藏开发过程中应用普遍,而水力压裂后开发过程中压裂缝闭合是影响油气藏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以岩石力学理论为基础,考虑支撑剂变形与支撑剂嵌入岩石两种闭合机理构建了压裂缝闭合预测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支撑剂颗粒的大小、支撑剂弹性模量、裂缝宽度和岩石弹性模量对裂缝闭合的影响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前提不变时,支撑剂粒径的变化对裂缝闭合量影响不明显,而支撑剂弹性模量的影响则更明显,其弹性模量越大,裂缝闭合量越小;裂缝宽度越大,裂缝闭合量越大;岩石弹性模量增大,裂缝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