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椒新品种‘晋青椒5号’的选育

来源 :中国瓜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anfranc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晋青椒5号’是以自交系‘C16’为母本、自交系‘C21’为父本选育的甜椒杂交一代新品种。该品种中晚熟,生长势强,株型紧凑。果实方灯笼形,四心室居多,深绿色,表面光滑,亮度好。坐果多,连续坐果性好,单果质量220 g,667 m2产量4 000~5 000 kg。果肉厚度0.8 cm,耐贮运。田间抗病毒病能力及抗逆性较强,但田间接种鉴定对疫病的抗性显著低于‘中椒4号’。适宜山西省露地地膜覆盖栽培。2013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审定编号为: 晋审菜(认)2013005。
  关键词: 甜椒; 新品种; ‘晋青椒5号’; 中晚熟; 杂交一代
  A new middle-late maturing sweet pepper cultivar ‘Jinqingjiao No. 5’
  LIANG Yanping, MIAO Ruyi, ZHI Haiying, MA Hailong, YUE Qing
  (Institute of Horticulture, 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aiyuan 030031, Shanxi, China)
  Abstract:‘Jinqingjiao No. 5’is a new F1 hybrid sweet pepper variety. It is developed by crossing inbred line‘C16’as female parent with‘C21’as male parent. It is a middle-late mature sweet pepper cultivar. Its plant is vigorous growth, compact plant type. The fruit is lantern-like with dark green and polished peel and more 4 ventricular fruits. Each plant grows more fruits and it shows good continuous fruit setting. The average fruit weight is 220 g. 667 m2 yields is 4 000-5 000 kg. The fruit flesh thickness is 0.8 cm. The thick flesh allows the fruit perform better during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It has stronger resistance to virus disease and adversity stress in the field. But the result of artificial inoculation for phytophthora blight of sweet pepper under field condition showed that it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resistance than ‘Zhongjiao No. 4’. It is suitable for plastic film mulching cultivation in Shanxi province.‘Jinqingjiao No. 5’was examined and approved by Shanxi Crop Variety Approval committee in 2013,Approval Certificate Number: Jinshencai 2013005.
  Key words: Sweet pepper; New variety; ‘Jinqingjiao No. 5’; Middle-late maturity; F1 hybrid
  1 育种目标
  甜椒,俗称灯笼椒、柿子椒、菜椒,是茄科辣椒属辣椒的一个变种,是我国普遍喜食的一种重要果菜,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1]。‘中椒4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在“八五”期间育成的中晚熟甜椒杂种,因其品质优良、抗病性强、丰产稳产,一度成为华北、华东等露地恋秋栽培和华南南菜北运基地冬季栽培的最佳主栽品种[2-3]。山西省晋东南、晋中、晋北是我国重要的甜椒生产基地,也是北菜南运的重要基地[4]。进入21世纪以来,一直大面积种植的‘中椒4号’因果个较小,商品性较差已无法满足栽培的要求[5],但其抗病抗逆性较强,多灾年月影响不大,至今仍占有一定的市场。近年来,随着种子市场的放开,国外品种纷纷涌入山西市场,优胜劣汰,椒果商品性有所改观,但其前期产量、抗病性不如国产品种[1]。在晋北地区,尤其是应县甜椒商品果生产基地,对甜椒的外观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正方灯笼形,3或4心室,更偏爱4心室。果皮舒展表面无凹凸,果实萼部和果顶低洼处,要求棱沟少且较浅,有利于清洁卫生。果皮色泽鲜亮,绿色或深绿色。果实个头要大,平均纵、横径8~10 cm为佳。果肉要厚,要求0.6~1.0 cm,以达到耐贮运的目的。为了适应这样的市场需求,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制定了甜椒新品种选育目标:选育适合山西省生态条件及市场需求,植株生长势旺,连续坐果能力强,正方灯笼形,大果肉厚,商品性好,抗病抗逆性强的丰产品种[6]。
  2 选育过程
  2.1 亲本来源及特性
  母本‘C16-1-4-1-1’是利用从河南引种的国外甜椒材料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抗病材料杂交,后代经4年7代自交分离、定向选育而成的优良自交系,代号为‘C16’。晚熟,长卵叶,叶片较小,叶色深绿,叶缘稍上卷。植株生长势强,株高60 cm,株型紧凑。始花节位第10~第12节。果实方灯笼形,4心室多,果皮深绿色,果肩平,果面舒展亮泽。平均单果质量240 g,平均纵径9 cm,横径10 cm,果肉厚度0.7~0.9 cm。单株坐果多,连续坐果性好。抗病抗逆性强。   父本‘C21-2-1-1’是从加拿大引进的大果型甜椒‘百利P.S西椒’杂交一代中自交分离、经4年8代定向选育而成的优良自交系,代号为‘C21’。卵叶,叶色深绿。植株生长势强,株高65 cm,株型紧凑。始花节位第9~第11节。果实方灯笼形,绿色,平均单果质量220 g,平均纵径9.5 cm,横径9.0 cm,果肉厚度0.7 cm,坐果多。抗病抗逆性强。
  2.2 选育过程
  2007年在山西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试验地试配甜椒组合160个,2008年进行组合筛选,‘C16’בC21’组合坐果多且大小均匀,方灯笼形且果形周正,果面光滑亮丽,特别招人喜爱,总体表现突出而中选,编号‘162’。2009—2010年,在忻州市后播明村试验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对照为‘中椒4号’。‘162’组合在2年品种比较试验中表现产量高,果形周正,商品性好,果肉厚、耐贮运,抗病性强,综合性状优良。2011—2012年参加山西省辣椒新品种生产试验(山西省辣椒新品种审定试验将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合并为生产试验),2012年通过山西省种子管理站组织的专家组田间考察鉴定,2013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审定名为‘晋青椒5号’,审定编号为:晋审菜(认)2013005。
  3 试验结果
  3.1 品种比较试验
  2009—2010年在忻州市后播明村试验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温室育苗,3月初平盘基质播种, 2叶1心期分苗到穴盘,5月初定植到大田,单垄双行地膜覆盖栽培,株距0.3 m,大行距1.1 m,小行距0.5 m。随机区组排列,2次重复,小区面积20 m2,每小区定植120株,对照为‘中椒4号’。栽培管理措施同当地常规栽培。结果见表1。
  2009年品种比较试验,‘晋青椒5号’平均667 m2产量5 406 kg,比对照‘中椒4号’增产16.7%;始花节位10.3节,对照为11.0节,同属中晚熟品种;平均单果质量238 g,比对照增加39 g;平均果肉厚度0.8 cm,比对照厚0.3 cm,耐贮运;田间表现抗病毒能力较强。2010年品种比较试验,‘晋青椒5号’平均每667m2产量6 000 kg,比对照增产26.5%;始花节位10.2节,对照为10.8节,同属中晚熟品种;平均单果质量262 g,比对照增加54 g;平均果肉厚0.9 cm,比对照厚0.4 cm,耐贮运。2年品种比较试验表明,‘晋青椒5号’属中晚熟品种,产量高,果形周正,方灯笼形,个头大,皮色深绿,果面光滑亮泽,商品性好,果肉厚,耐贮运,田间抗病毒病能力及抗逆性强,综合性状优良。
  3.2 山西省辣椒生产试验
  ‘晋青椒5号’参加了2011—2012年山西省辣椒新品种生产试验,组别为甜椒中晚熟组。2年均为春播露地地膜覆盖栽培,对照为‘中椒4号’。随机区组排列,2次重复,小区面积33.3 m2。栽培管理措施同当地常规栽培。2011年参试品种7个,收回有效数据的试验点有6个,2012年参试品种5个,收回有效数据的试验点有5个,生产试验结果见表2。
  3.2.1 丰产性 2011年的生产试验,‘晋青椒5号’平均单果质量193.3 g,较对照‘中椒4号’高38.4 g,全省6个试验点中5个点增产,平均667 m2产量2 551.1 kg,较对照增产10.2%。2012年的生产试验,‘晋青椒5号’平均单果质量172.5 g,较对照高8.2 g,全省5个试验点中3个点增产,平均667 m2产量3 248.0 kg,较对照增产3.6%。2年总计11个试验点,增产点数8个,增产点比例72.7%,平均667 m2产量2 899.6 kg,较对照增产6.4%。
  3.2.2 熟性 根据生产试验统计结果,‘晋青椒5号’始花节位8.2节,‘中椒4号’始花节位8.6节,‘晋青椒5号’定植至青熟及定植至红熟时间与对照相近,表明生育期相近,均属中晚熟品种。
  3.2.3 外观及品质 ‘晋青椒5号’口感品质良好,与对照同级。2011年平均果实纵径7.8 cm,横径7.2 cm,2012年平均果实纵径8.0 cm,横径8.0 cm。果形为方灯笼形,果皮深绿,光泽度好,商品性较好,能满足规模化商品生产的要求。
  2012年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依据GB/T6195-1986、GB/T6194-1986、GB/T5511-2008、NY/T1279-2007等检测标准,采用凯氏定氮仪等仪器对‘晋青椒5号’青熟果实的品质进行了检测,结果为:每100 g 维生素C 96.2 mg,可溶性总糖2.32%,粗蛋白0.87%,每100 g硝酸盐28.6 mg。
  3.2.4 抗病性 2011—2012年生产试验,‘晋青椒5号’田间抗病抗逆性较对照强。2012年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进行了抗疫病田间鉴定试验,用辣椒疫霉在始花期齐门花“去头”后接种,接种后第10天测量病斑长度,进行病情指数计算。结果表明,‘晋青椒5号’平均病情指数为94.3%,显著高于对照‘中椒4号’(平均病情指数为47.7%),说明相同种植条件下‘晋青椒5号’对甜椒疫病的抗性显著低于对照。
  3.3 示范结果
  2011—2012年,在山西省应县进行了‘晋青椒5号’的小规模试点试验,其表现生长势旺,果形周正,4心室居多,装箱标准果率高。坐果多,连续坐果性好,667 m2产量4 000~4 800 kg。2013—2014年,在应县及大同、怀仁、山阴等县进行了‘晋青椒5号’新品种及简约化配套栽培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因为采用基质穴盘培育壮苗,且病虫害防治及时,2013、2014年667 m2产量3 600~4 600 kg,较当地主栽品种‘巴欧’、‘巨园216’、‘中椒4号’等增产,深受当地椒农喜爱。
  4 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属中晚熟甜椒一代杂种。植株生长旺盛,株型紧凑,整齐度好,平均株高60 cm,株幅65cm。始花节位8~10节,定植到始收65 d左右。果实方灯笼形,4心室居多,平均纵径9.0 cm,横径8.5 cm,果肉厚0.8 cm,耐贮运。青熟果实皮色深绿,成熟果实皮色红色。坐果多,连续坐果性好,单果质量220 g,每667 m2产量4 000~5 000 kg。
  适宜在山西省露地地膜覆盖栽培。太原地区春播露地地膜覆盖栽培,采用温室育苗,3月初平盘基质播种,3~4周2叶1心期分苗到苗床或基质穴盘,苗龄70~80 d,苗期严防徒长及猝倒病。5月7日前后定植,每667 m2栽苗4 000株。定植前667 m2施优质有机肥5 000 kg,追肥应本着少施、勤施的原则。缓苗后及时浇水、中耕,保持土壤见干见湿。适时采收,门椒早收或摘除,每次采收后,结合灌水每667 m2追施三元复合肥20 kg。田间水分不宜过多,注意排水防涝。前期病虫害防治以防为主,缓苗后每10~15 d喷施1次多菌灵、农用链霉素等广谱性杀菌剂,中期注意防治疫病、病毒病、蚜虫、棉铃虫等病虫害。
  参考文献
  [1] 耿三省. 我国甜辣椒品种市场需求变化及对策建议[J]. 北京农业,2007(3): 1-4.
  [2] 郭家珍,杨贵梅,张宝玺,等.中椒4号甜椒的选育[J]. 中国蔬菜,1992(3): 4-6.
  [3] 郭家珍. 优质抗病丰产甜椒新品种中椒4号、中椒5号[J]. 北京农业,1997(10): 加3-加4.
  [4] 焦彦生,马蓉丽,侯志钢. 山西省辣椒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 山西农业科学,2006,34(1): 8-11.
  [5] 张宝玺,杨桂梅,郭家珍,等. 中晚熟甜椒新品种‘中椒8号’[J]. 园艺学报,1999,26(1): 67.
  [6] 耿三省. 我国甜辣椒品种市场需求变化及对策建议[J]. 北京农业,2007(3): 1-4.
  [7] 梁燕平,智海英,马海龙,等. 中晚熟甜椒新品种晋青椒3号的选育[J]. 中国瓜菜,2013,26(5): 26-28.
其他文献
郑州郊区早春西瓜—花椰菜—生菜1年3茬的传统种植模式在着选用品种不当、管理不到位、病虫害严重、用药不科学、清茬不及时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总结出了一套新的高效栽培技术,供大家参考。  1 茬口安排  早春西瓜于2月中旬育苗,3月中旬定植,采用拱棚 地膜覆盖栽培,5月下旬陆续收获上市;花椰菜于6月20—28日育苗,7月20日左右定植,“国庆节”前后收获;生菜于9月中下旬育苗,10月下旬定植,采用
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育种功能研究室甜瓜育种岗位科学家——伊鸿平  伊鸿平,男,1962年10月出生,1984年新疆八一农学院(现新疆农业大学)园艺专业本科毕业,1996年新疆农业大学蔬菜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新疆农业科学院哈密瓜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1997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获第7届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中国瓜菜》编委。新疆农业
冲施肥的技术与应用前景  “冲施肥”又叫水冲肥,它是一种追肥的方式。大量运用在设施园艺中,操作方法就是把固体的速效化肥溶于水中并以水带肥的方式施肥。冲施肥通常用水溶性化肥,主要是氮肥和钾肥,二者的水溶性强,通过肥水结合,让可溶性的氮钾养分渗入土壤中,再为作物根系所吸收。冲施肥即是灌溉施肥。而灌水方式可分井灌和畦灌,也包括滴灌、喷灌。但有的地方管理粗放,用大水漫灌来冲施化肥。这种大水漫灌的施肥方式突
提高农药施用效果五法    依害虫口器类型施用农药 由于害虫口器类型差异,不同害虫对同一种农药的反应是不同的。每种农药都有其防治范围及对象,如胃毒剂喷到植物上或制成毒饵,咀嚼式口器害虫如鞘翅目金龟子、鳞翅目卷叶蛾等幼虫取食后,会因毒物进入肠胃,中毒而死。但胃毒剂防治刺吸式口器的蚜虫、螨类、介壳虫则无效,因刺吸式口器害虫只吸食植物体内汁液,而附在植物表面的药剂不能被植物吸收,也就不能进入其肠道,无法
近年来,因生态条件发生变化,小地老虎在山东省临沂市城郊和兰山区的沿河和水库区周围早春露地种植的番茄、辣椒、茄子、马铃薯、瓜类、豆类蔬菜及春播玉米、棉花等作物田发生危害逐年加重,不少年份造成缺苗断垄和毁种。作者根据多年对菜田1代小地老虎的生活史、调查方法、防治策略等实践经验,总结出在鲁南地区小地老虎1年发生4代,但以第1代危害为重。防治菜田1代小地老虎必须抓住4个关键:一要澄清虫情。拟定不同作物防治
引言 婆家妈   三十年前,我给山东电台做过一个“午夜时光”节目。   题目叫《两个母亲》。   人的生命是母亲给的,母亲具有唯一性。   她是世界上那个最疼你的人。   我怎么能有两个母亲?   一点儿不错,我有娘家和婆家两个母亲。   我把娘家母亲叫“娘”,婆家母亲叫“妈”。   常言道:婆媳是“天敌”。   我与婆婆却三十几年和谐相处,亲密无间。   1965年我在我娘身
我在美国出生长大,从小爸爸就告诉我说我们的祖辈都在中国。从我六岁起,几乎每年夏天都回中国探亲。我的奶奶是一个慈祥的老人,每次回来,她总要问我坐飞机累不累,休息得好不好,想吃什么好吃的。奶奶的右耳朵有點聋,有一次,姑姑告诉我那是奶奶参加抗日战争时打枪震聋的,我才知道原来奶奶是人们所说的光荣的抗战老兵。   奶奶出生在山东省,她曾经带我去过山东好几个美丽的城市,有威海、乳山、济南,等。真难以想象这么
一  春意刚刚萌动的时候,我把父亲接到了我所在城市的一座老年公寓。为了我能正常做好花店的生意,也为了我还能用文字抒发自己所谓的文人情怀。我只能再次背上不孝的罪名。子欲不孝,哪里有父的责任。  我接父亲来的那天,风特别大,有冬天风的凛冽和锋利,像我三年前搬到这座城市时遇到的一样。夹杂这个城市不多的沙土尘粒,朝我狂扑过来,有驱逐鞭挞的意思,让我有种不属于这座城市的感觉。从实际意义上讲,作为一个乡村叛逃
寒冷的村庄  节目改版快一年了,制片人提出,在改版一周年之际,要制作一期特别节目,要求有三点:第一要有回顾;第二要体现人文关怀;第三要报答关注我们节目的热心观众。  根据制片人提出的三条要求,我们召开了一次策划会,策划会最后敲定,节目形态为外拍小片 现场访谈。  外拍片分三路,一路去浙江的临海,那里是栏目组改版后第一期节目的拍摄地。一路去河南的一个贫困村,从资料上看,那里缺水,村长为了能让村民喝上
武汉地区冬季工厂化甜瓜嫁接育苗时间正处在当地一年中气候最为恶劣的时期,气温最低,光照时数不足、光照强度不够,对甜瓜嫁接育苗影响很大,通过营养土处理技术、砧木和接穗育苗技术、嫁接管理技术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创新与改进,砧木发根更快,接穗心叶抽生快,嫁接成活率显著提高,而且嫁接苗生长整齐一致,大大减少后期管理难度。嫁接苗根系发达,移栽后缓苗期短。因此提高砧木、接穗的质量是提高嫁接苗质量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