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r——基于SPOC和虚拟仿真实验

来源 :物联网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dzk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信原理”是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也是相关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经常作为笔试科目的一门课程,具有重要的地位.受疫情影响,教育部要求“停课不停教、不停学”,为了响应这一号召,文中探索了一种“通信原理”课程在线教学模式:理论课通过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开展线上学习(通过中国大学MOOC平台实现);实践课采用虚拟仿真实验的方式(通过SystemView软件实现)开展,教师进行线上答疑和作业讲解.实践表明,这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远程“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模式.
其他文献
为提高变电站工作人员日常巡检设备的效率,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的变电站智能巡检小车.所设计的变电站智能巡检小车利用工业级CCD摄像头采集变电站的环境信息,通过STM32核心控制板处理环境信息,并生成变电站巡检地图.根据变电站地图中RFID写入巡检点的位置和当前巡检点需要执行的温度采集、图像采集等任务,完成变电站设备巡检.智能巡检小车接到变电站下发的设备巡检任务后,结合RFID射频技术检索巡检点和执行巡检任务,搜索一条从起始点到终止点的路径,完成变电站的设备巡检.巡检结果由无线模块更新至巡检数据平台,
在将物联网工程置于计算机科学专业的背景下,学生在物联网的知识结构、传感层等方面存在训练不足的问题.按照物联网架构,文中具体分析了“物联网通信”的教学方法.物联网应用性强、重在实践,要求实验设备小巧、灵活、集成度高、携带方便,能涵盖物联网的大部分功能,并能贯穿传感层、传输层、应用层的知识点.文中选择集成了WiFi/蓝牙和双核32位处理器的ESP32模块作为实验板,并将口袋实验室和CDIO工程教育理念贯穿于课程之中,成功将计算机科学的专业优势和物联网工程要求相结合,使培养的学生既具有软件开发能力,又具备工程思
大数据除了海量的规模,还具备低价值密度、快速流转、类型多样等特征;而区块链作为新兴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其公开透明、不可篡改和易于追溯等特征,均与山核桃溯源具有良好的契合度.基于这样的背景,文章提出了一套基于区块链和大数据的柔性溯源系统,贯穿山核桃种植、仓储、加工、物流、销售全过程,并阐述了柔性溯源技术原理的实现,以及系统、平台及数据库的搭建.文中研究旨在实现对以山核桃为代表的农产品的信息溯源及其安全管理,保障消费者相应的权益.
针对传统通信实践教学内容固定、创新性不足的问题,笔者设计了基于软件无线电的通信实践教学平台.平台硬件采用Hack RF开发板,软件平台使用GNU Radio.文中以GFSK无线通信实验为例,分析软件无线电系统在通信实践教学中的实施方案.平台实验项目在移动通信专业的教学中进行了试用,帮助该专业的学生将通信中抽象的概念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智慧城市与物联网课程作为研究生阶段所学课程,在使学生全面了解智慧城市理论概念、研究进展、关键技术、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和关键技术.传统的课程内容已无法满足行业领域的要求,因此改进与完善智慧城市与物联网课程是一个具有共性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中通过梳理智慧城市与物联网目前的前沿应用,提出课程建设的具体内容.结合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提出基于案例与微课题驱动在不同教学阶段的课程建设措施,并完整详细地建立了教学流程.最后介绍了课程建设的多项成果,实现了课程建设预定目标
在卓越工程师班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探究线性时不变电路在正弦激励下的稳态响应特性,设计了基于Proteus的软件仿真、基于电子线路实验平台的硬件测量和基于理论计算与测量实践的误差分析方案,构建闭环工程项目流程,将模型建立、理论推导、软件仿真验证和工程实践测量过程有机结合.教学结果表明:首先,学生能从研究和实践两个层面深刻理解正弦稳态响应特性;其次,学生在整个项目实践过程中能够复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实验知识点的衔接具有承上启下、融会贯通、温故知新的作用;最后,跨层次的任务设计思想有助于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工程思维
FPGA技术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采用传统的基于知识点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理想.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提出了一种基于OBE的教学理念对该课程进行改革与探索.依据专业毕业相关指标要求和社会需求,重新界定FPGA技术课程的目标成果,反向设计教学内容和过程,搭建以成果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方法,采用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过程化考核方式.实践结果表明,基于OBE的教学改革有利于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地方应用型高校FPGA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针对时有儿童被热死或闷死在车内,给家庭带来不可磨灭的创伤,以及车中财物经常被盗等问题,为保障儿童安全与防止车辆财物被盗,基于红外探测技术、物联网技术、车辆防盗技术、车身控制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汽车智能监控系统构建思路,该思路在汽车新技术应用领域具有较高的理论借鉴价值.
“1+X”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和改革,而“课证融通”是促进“1+X”证书制度落地实施的重要举措.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是我国占领未来汽车产业制高点的重要载体,而高职汽车智能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手段,研究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1+X”标准与汽车智能技术专业的课证融通,对促进汽车智能技术专业“1+X”制度落地实施、推动汽车智能技术专业课程评价方式改革、提升汽车智能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中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优化、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模式的改革为切入点,阐述
近年来,农村污水处理站点建设得到了大力推进,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为运营管理带来了极大挑战.文中针对“分布控制、集中管理”的农村污水处理管理新模式,开发了一套农村污水处理管控一体化系统,通过将分散的多个农村污水处理站点连接至管理系统,提升了农村污水处理的管理效率,实现了整个区域农村污水处理的设备管理、事件处理、数据分析等的统一管理,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