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育三妙招,招招导行能“制胜”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huo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类号】G40
  “老师,我们这组作业就差昆昆了!”小组长怒气冲冲的跑过来跟我说。又是他,这个比别人做事不止慢半拍的小男孩,让我真是伤透了脑筋。不管语文还是数学,最后一个做好的总是他,往往我把全班作业都批好了他还没有写完。
  昆昆智商并没有问题,一般的题目都是会做的,可就是做什么事都慢性子,像老黄牛一样,真是要靠鞭子抽一下才动一步啊!就拿做操排队来说,别人早早地站好了,他还在磨磨蹭蹭地收拾东西,不急不慌。夸张的是有一次食堂中午吃香肠,一直到下午第一节上课,我喊他读书,他还把半截香肠含在嘴里,引得全班哄堂大笑。也不知道有多少次,昆昆因为早上吃饭慢而迟到过了,他的父母也很苦恼。更令人生气的是语文的一次自测,时间非常足够,可他就做了前面两道大题,后面只字未动,结果只考了23分。昆昆还自由散漫,自制力十分差,我多次找他谈话,不管是好言好语的劝说,还是疾风骤雨般地批评都是徒劳,他转身就忘,真是屡教不改,实在无奈!
  第一招:集体监督
  [案例]
  一时间昆昆的种种劣习不禁全浮现脑海,作为班主任的我,教学工作已经应接不暇,还要不时地督促祥,我真是筋疲力尽,关键是没看到孩子有一点进步。又一次的语文自测,他的试卷又是大面积的留白,一气之下试卷被我粉身碎骨,他也被我发配“边疆”,一个人单独坐到教室的最后一排去了。
  眼睛里没有他的日子,心情似乎也好了很多。我不再时不时地催促他,每次上课无论他把手举得多高,我毫不理会。同座位互相讨论时,他一人干看着,我从他身边走过,他会委屈地看着我,我也假装没看见。昆昆似乎觉察出了一些异样,一次下课,他小心翼翼地将画好的一幅画送给我,我抓住机会问他:“一个人坐在后面感觉怎么样?没有老师管是不是很逍遥啊?”他没有回答,好像若有所思,我顺势说你什么时候有进步了,我就让你做回原来的位置,他用力地点了点头。
  我想昆昆是想要好的,就是管不住自己。一次上午的第四節课,人家都在埋头写字,他又在东张西望,玩玩橡皮,弄弄笔,丝毫没有发现时间正从他身边一点一点悄悄地流走。我几次想提醒他快点写,可话到嘴边都咽下去了。我看了看时间,11点40,问了一下果然除了他其他学生作业都早早地完成了,再看看他的作业还是那么几个字,我强压住内心的怒火,有意地问学生:“你们饿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大喊饿,有几个甚至开始收拾东西,想一个箭步去排队了,而我却沉下脸慢慢地说:“老师一向是一个人等着昆昆写完作业的,这次老师想请你们陪老师一起等,什么时候祥作业写好了,我们什么时候去吃饭!”说完,我冷冷地看着大家,同学们的目光像聚光灯一样投向了他。这时他缓过神来,才知道要奋笔疾书。11点45,下课铃准时响了,同学们都唏嘘不已,同仇敌忾,迫于群体的压力,昆昆急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这次我们班是全校最晚去食堂吃饭的,事后有很多学生都埋怨他,也都加入了自觉肩负起了督促昆昆的重任,昆昆自己更怕被同学们孤立,写字的速度提高了不少,看来我利用“集体监督”这招起效了!
  [分析]
  很多时候,我们老师在班级里可谓是孤军奋战。学生发了错开也常集体批评,“你们怎么怎么样”。这样很多没有犯错误的孩子都被牵连了,也有说不出的委屈。我让同学们一起等昆昆,一方面是利用了孩子“同伴效应”的心理趋势,另一方面也让班级孩子提高“集体感”,正向的就是“集体荣誉感”,负向的也可以说是“集体耻辱感”。所以,大部分学生为了“集体荣誉感”而转而督促起昆昆,那么这对于差生的习惯养成其实起到了很好的全天候影响。
  第二招:加官进爵
  [案例]
  那怎样解决他排队磨蹭的问题呢?我发现学生特别喜欢带队,于是我就派昆昆领队,并郑重地对他说:“作为领队,你自己首先要排队迅速,这样其他同学才能知道自己站在什么位置,你就像是一个将军,要带好以后面的小兵,并且要让他们排队时快、静、齐。你能当好这个指挥官吗?”昆昆扬起头自信地说“能。”经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昆昆站队越来越快了,甚至还会催促其他学生呢。看来“加官进爵”这招也起效了!
  [分析]
  其实,任何一个孩子都不希望自己是好孩子。一个孩子成绩不好,可能劳动好,一个孩子学习劳动都不好,是不是很诚实很热情?没有人天生是坏孩子,也没有人天生就愿意当坏孩子。有时候找到他一个小优点,一点儿小进步,就夸大地表扬,甚至于莫名地“提拔”,有些孩子也会有这样的心理暗示,将自己塑造出一个好孩子。所以,我们不能把一个孩子“看死”,更不能把一个孩子“看扁”。更重要的是,让他感受到被重视、被期待,只有这样他才会期待学校,进而期待学习。
  第三招:以疏为导
  [案例]
  昆昆上课还老爱讲话,使得周围一片上不起来课,我上课的情绪也因此受到影响。但他上课发言特别积极,往往还很精彩,不得不说他的语言组织能力比一般学生都强。或许他还不能驾驭自己这种高于一般人的本领,所以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于是我两面夹击,一方面以动制动,有意让昆昆上课多回答问题,让他少讲与上课无关的事;另一方面,以静制动,我告诫他前后左右的学生,上课讲话不许理睬他,否则我会严厉地批评你,而不是他。虽然昆昆现在上课偶尔还是会讲话,但“曲高和寡”,也就偃旗息鼓了。看来“以疏为导”这招也起效了!
  [分析]
  话多的孩子常常有非常强烈的表现欲望,一味地制止他们,他们就进入了“不吐不快”的心境,要么堵不住,要么有朝一日发泄出来,要么就会压抑孩子的天性。面对这样的问题,我想到了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一反祖辈堵洪的习惯,反而以“疏导”为治洪的方法,成效甚好。那么,我们可以就让话多的孩子多回答问题,多表现自己的特别,来疏导自己的表现欲,再加以引导和利用,这样才能让他们选择说话的正确时机,也才能真正养成不讲悄悄话的好习惯。
  看到学生的进步也让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差生的病症或许在很多学生都存在,可能有很多学生比昆昆还要严重。但我相信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定比问题多,快乐的教育小妙招能在课堂上有神奇的作用,在改变一个问题学生的同时,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快乐的教育,不应该局限于课堂,应该渗透在家校教育的方方面面。
其他文献
摘要 提高数学作业的作用,发挥数学作业的有效性,要以学生为本,精心设计好作业题,学生真心地完成作业,师生的共同评判和反思,使学生乐意去改进作。  关键词 提高 有效性 数学作业  中国分类号:G633.6  作业一直是属于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学生为完成学习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课内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它是反映学生对这堂课的知识点、重难点是否理解,能否灵活应用知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要想使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就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预习,让预习成为学生上课之前必须做的一件事.《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形成自主、合
期刊
摘要: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对孩子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对幼儿教师的培养,与此同时,也要注重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建康的环境。保持教师与家长间的沟通,父母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进而对孩子进行相关的家庭教育,,从小培养他们优良的生活学习习惯,促进他们身心的建康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教师 家长 沟通 策略 研究  中
【分类号】G623.5  小学数学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素质的提高不仅在于知识积累的多少,而且在于学生积累知识的过程中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个学生养成想问题、问问题、挖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自己有权力和能力提出新见解、发现新问题。《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有利于学生树立起科
一、找寻语文学习的关联处,产生知识与经验的转化  语文深度学习强调统整学习内容,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具有层次性、开放性、系统性的语文学习,因而我们需要找到学生原有的学习经验与新知识的关联处,引导学生在同化和顺应中将新的语文知识与经验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形成语文学习能力的迁移运用。  1. 发现文本的“序”。统编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方式。教师在教学统编教材时,要
期刊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教师教学中要想正确认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必须从阅读教学的本质上入手,以预习为突破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积极探索阅读教
期刊
转眼间,我的学生已经上三年級了,我发现班级里每当留日记作业时,那是一幅几人欢喜几人愁的画面——欢喜的同学眉飞色舞,又有了展示自我、倾吐心声的舞台;而发愁的同学眉毛拧成川字,小声询问着:“哎,今天你写啥内容呀?”  没内容可写,感受不到生活中的变化,是因为他们眼中的今天和昨天一样,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也没有什么不同。自己身边除了一周七天见五天的同学,就是各位熟悉得听脚步声、咳嗽声就能分辨出是什么学科的
期刊
微课,就是知识、知识传播者、信息技术与课堂的一次重新排列组合.它是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进行创造性的改编、设计而重新形成的教学视频,是将教师与
期刊
一、回顾旧知,质疑导入rn1.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蝙蝠和雷达》两篇课文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提问的方法?(预设:针对课文内容提问;从课文的写法上提问;
期刊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强国建设,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