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面与瘢痕治疗病房介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ke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协和医院与瑞典墨尼克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在整形外科合作建立的“创面与瘢痕治疗病房”于2010年秋在北京挂牌,瑞典驻中国大使罗睿德先生和北京协和医院院长赵玉沛教授携手为病房揭牌。整形外科始建于1952年,历经近60年的发展,已逐渐成为技术领先、学科齐全、集医教研于一体的全国整形外科疑难重症诊治中心,治疗范围涵盖整形再造外科及整形美容外科的所有领域。

其他文献
烧伤是一种常见创伤,其根本问题是创面问题。尽快重建和恢复皮肤屏障是烧伤治疗的最终目标,而创面深度是决定烧伤创面治疗措施、影响创面修复过程及结果的最主要因素。只有在准确判定烧伤创面深度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制订合理的治疗措施与方案,从而达到尽早修复创面的目的。
近几年来,地震伤、皮肤损伤、骨科、神经外科、内分泌科甚至心血管外科等,由于不同程度借鉴烧伤创面处理概念和方法而使这些领域的难治性创面处理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此相关的经验总结尚缺乏交流平台,无法与同行互动分享。
1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10年5月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收治21例阴茎皮肤组织缺损患者,年龄13~52岁。致伤原因:火焰烧伤及热液烫伤共12例、硫酸烧伤4例、高压电烧伤3例、包皮环切致阴茎皮肤广泛坏死缺损2例。缺损面积为5cm×3cm~10cm×7cm。损伤程度:阴茎全周皮肤坏死9例、部分皮肤坏死12例,其中龟头皮肤缺损5例。烧伤创面深度为Ⅲ~Ⅳ度。创面情况:肉芽创面12例、新鲜创面
2011年6月11日,《中华烧伤杂志》工作会在太原市顺利召开,杂志第三届编委会成员包括顾问、编委、通讯编委、特约通讯员共120余人参会,编辑部王旭主任主持会议。
本刊是国内烧伤专业惟一权威性学术期刊,长期以来承蒙广大作者、读者厚爱,收稿率逐年上升。但从投稿情况来看,临床论文数量虽有逐年增多趋势,质量却不尽如人意,作者通常是收集了好的素材,有了好的研究切入点,却不知如何设计实施、总结撰写,令人惋惜。为拓宽学术交流范围,产生更多临床高质量论文,本刊编辑部特别在第八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上增设“临床科研设计”与“临床医学论文写作”发言环节,邀请几位颇有心得的教
葡萄球菌是临床常见病原菌,可引起皮肤软组织、血液、心内膜、肺部、骨髓等各类感染。近年来,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MRS)的广泛传播给治疗带来严峻挑战,而利奈唑胺、达托霉素、替加环素和特拉万星等药物的上市,给临床医师带来更多选择。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于2011年1月首次发布了基于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制订的MRS感染治疗指南,推荐治疗方案并对抗革兰阳性菌药物进行评价。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在此对葡萄球菌相
目的观察人脐带问充质干细胞(UCMSC)向汗腺细胞(SGC)分化的能力以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在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体外分离培养UCMSC和SGC,通过检测CD14、CD29、CD34、CD44、CD45、CD105、细胞角蛋白7(CK7)、CK19、癌胚抗原(CEA)表达情况鉴定UCMSC,检测CK19、CEA表达情况鉴定SGC。(2)制作热损伤SGC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
活性氧是一类含有未配对电子的氧原子或氧原子团,主要由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和羟自由基等组成,具有信号转导、免疫调节和激素合成等生物学功能。活性氧被认为是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中信号级联反应的第二信使,参与基因表达、细胞生长和细胞凋亡等生物学效应的信号转导。
组织工程学中各种类型、多种形状的生物材料已被应用为细胞的临时支架,制药工业中用于输送药物的粒子加工技术也同样被用于组织工程及再生医学中微粒的开发。组织工程学微粒可作为呈递可溶性物质的基质,用于填充多孔支架或直接注射以达到避免复杂手术而原位形成组织工程支架的目的;
组织工程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解决组织缺损的方法,关键问题是如何保证组织工程移植物在移植后能很好成活。理想的组织工程支架需要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更为重要的是需要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促进新生血管生成。本研究制作了3种不同的支架:胶原/低分子量透明质酸(HA,相对分子质量6.5×10^3)支架、胶原/高分子量HA(相对分子质量220×10^3)支架、单纯胶原支架,测定胶原/HA支架的吸水率、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