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化学实验题测试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思考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uuper4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2015年河北省中考化学实验试题发现,出题思路、内容、形式和方法较好地引导了化学实验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向,体现为四个方面:测试实验验证效果,强化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测试基本实验操作,强化对基本技能的掌握;测试预期实验现象,强化对技能的正确运用;善抓“偶得”实验现象,强化对探究兴趣与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中考化学;实验教学;知识;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7-0020-03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而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面。学生必须储备化学实验基本知识,掌握基本实验技能,进而具备对实验的分析、判断、推理和操控能力。为了实现新课标的要求,2015年的河北省中考化学试题中涉及实验的题目有8个,涵盖了22个实验。与以往中考化学试卷相比,实验题目数量在增加,比重在加大,分值在提高,出题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也发生了变化,让人耳目一新。这种对化学实验测试的考查和探索,既反映了化学作为实证科学的本质要求,也顺应了化学教学改革,体现了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的目标要求。这样的命题思路是正确而有效的,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能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评价作用。站在教学角度看试题,有以下几点思考和认识。
  一、测试实验验证效果,强化对基本知识的理解
  化学基本知识包括基本物质、基本性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其中涉及到许多需要关注的化学反应和变化规律,这一切都离不开实验观察、实验验证。初中化学教育作为基础学科,扮演着知识教育的角色。为此,实验验证既是中学教学中的关键内容,也是中学化学考试中的重要部分。
  对于实验验证方面的测试,应当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这在包括2015年在内的中考化学试题中都有所体现。将知识性内容作为基础题,采用的方式是选择题,这一点在实验题中同样得到反映。如选择题中的第1题:“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通常使用的是:A.硫;B.木炭;C.红磷;D.蜡烛。”答案是红磷,只有红磷才能更好地测定和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但在保持对基本知识进行实验测试时,2015年的化学试题进行了探索创新。如第35题中,多次出现与“实验验证”有关的信息或重要测试项:“【实验验证】向未洗净的试管中加入某种液体,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证明上述判断正确。加入的液体是 ”;“【实验验证】向未洗净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黑色固体没有变化”;“【实验验证】经检验,产生的气体是CO2。检验CO2气体的操作和现象是 ”。这种出题形式的创新,丰富了通过实验验证来测试学生基本知识的形式,在一定意义上也强化了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二、测试基本实验操作,强化对基本技能的掌握
  基本实验操作包括药品的取用、仪器的使用、实验过程的操控以及实验结果的把握等。主要体现在8个基础学生实验,如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燃烧的条件、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等,还体现在某些单一的实验内容,如浓硫酸的稀释。由于这些都是基本实验操作,所以成为每年中考的热点内容。
  传统上讲,这类考题一般设计为选择题或简单的填空题,这两种题型在2015年中考化学试题中仍然采用。如第3题中要求在收集氧气、测溶液pH、取用液体和稀释浓硫酸中选择正确的操作,是典型的基本实验操作选择题。
  尽管如此,出题的形式和设问角度也发生了变化,如第30题是与实验操作有关的填空题。第⑴小题“甲实验验证了氢氧化钙具有 的化学性质”,侧重实验操作的原理考查;第⑵小题“乙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点燃铁丝下端的火柴,待 时,将铁丝伸入集气瓶内”,侧重对学生实验操作体验的考查;而第⑶小题“丙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实验时若向试管中加入的盐酸过多,将产生的后果是 ”,则突出对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生成问题的考查。可以看出,2015年的中考化学中,加强了对实验过程性分析的考查,体现出考查学生参与实验的导向。如果没有直接的实验操作体验,学生很难猜出正确答案。所以,这样的考题将有利于引导学生在实验中把握基本技能,尤其是对实验的操作、控制和观察能力。
  三、测试预期实验现象,强化对技能的正确运用
  实验能否顺利进行,能否取得预期效果,是任何科学研究都不得不重视的问题。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衡量实验成败的主要判断依据是预期实验现象的出现和正确结论的得出。如果操作正确,当观察到实验现象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推理得出实验结论。
  2015年中考化学题也加强了对这方面的测试,如第5题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用Na2SO4除去NaCl中的BaCl2;B.用点燃的方法鉴别涤纶和羊毛线;C.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D.用水鉴别NH4NO3和NaOH固体。”这是一个标准的对预期实验现象进行测试的题目,学生只有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分析,才能得到合理的预期效果。
  这类实验题往往是实验类题目中的综合题。因此,有必要着眼于测试综合技能的正确运用。如第28题,一要对酒精的性质和反应有正确认识,二要对烧瓶、烧杯和试管中的水有正确认识,三要对肥皂水的作用有正确认识;只有对这三个方面都准确把握了,才能给出正确答案。虽然这道题的整体难度并不大,但要求学生的思维容量却不小。鉴于此,在教学中,尤其是复习阶段,对于众多的化学实验,不宜单纯地逐个机械重复,而应当摆脱章节的束缚,俯视整个教材内容,采用“挑一挑”再“重组”的策略,摒弃固有的理论框架,用更多维的角度去分析有关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解放思维,这将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四、善抓偶得实验现象,强化对探究兴趣与能力的提升
  在科学实验中,实验一方面是为了验证所得出的结论,另一方面是为了发现更多的问题。所以,在许多化学实验中,出现预期之外的“偶得”现象在所难免。而这恰恰是激发学生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
  这类题很多属于提高题,其形式主要是综合探究题。2015年中考化学的第35题最为典型,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清洗仪器时发现“试管内壁有用水洗涮不掉的黑色固体”的“偶得”现象为背景设计,设置了三个需要讨论的问题,问题一是“黑色固体是什么”,问题二是“用什么洗掉MnO2”,问题三是“生成了什么气体”,并以四个“交流讨论”来突出此题的探究性质。同时,题中还出现了“推测”、“不一定”、“可能”等字眼。最后,以“反思提高”来升华,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对于实验中的“偶得”或“意外”现象,有的教师视而不见,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有的教师轻描淡写,采取不置可否的态度;还有的教师试图用很晦涩的语言或很深奥的理论向学生解释清楚出现“意外”现象的本质原因。以上这些做法,要么不能解决学生对于实验现象的疑问,要么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更多的疑问,均不利于学生实验素养的提高。对于实验中“偶得”现象的处理方法,我们可以从2015年中考化学试题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化学实验中,任何意外中都蕴含着正常,教师应该善待“偶得”状况,以自己勤于思考的品质影响学生。若能如试题中所展现的那样,做教学的有心人,以实验中的“偶得”现象为背景材料,进行高附加值的处理,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水平和创新能力。
  总之,从对2015年河北省中考化学实验试题的分析中,我们看到了出题的主旨、思路、内容和形式,看到了试题的积极变化。即不仅重知识,而且重实践;不仅重验证,而且重问题;不仅重基础,而且重提高。这样的变化,既是对新课改所要求的化学教学变化的反映,同时又是对化学教学创新的引导。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甚至是教育管理和教学研究者,都要积极参与其中,将化学教育引向一个更高的水平。
其他文献
摘要:普及及提高古典吉他演奏和欣赏水平,应认识其音色发生特征和技巧:了解了六根弦的音色差异;右手手指拔弦可产生的音色差异;手指触弦获得的音色差异;特殊技巧发出特殊的音色等。学习古典吉他的演奏,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学习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以达欣赏和传承人类文明的效果。  关键词:中学音乐;古典吉他;欣赏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
水墨的存在,似乎总是处于风口浪尖之上,随着时代的脉搏不停地运动,见证水墨背后的文化变迁过程。近代以来,水墨不断被水墨之外的因素干扰太多。从康有为的“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者”到吕澂的“我国美术之弊,盖莫甚于今日,诚不可不极加革命”;从陈独秀的“若想把中国画改良,首先要革王画的命。因为要改良中国画,断不能不采用洋画的写实精神”到蔡元培的“望学中国画者,亦须采西洋画布景实写之佳”再到徐悲鸿的“欲救目前之
摘 要:思想品德教学要力求实现思想品德知识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把段子引进课堂教学的情景创设、活动探究、课堂小结、启发思考等各个环节,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关键词:思想品德;段子;引进;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18-0058-02  随着网络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微博、微信甚至“
摘 要:学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而又丰富的生活,他们也一直渴望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所以他们在表达过程中,会不断地完美自己的语言,进而获得成就感。依据学生这一语言表达的心理机制,可以将语言教学分成自我倾诉、自我传播、自我升格三个阶段,并在每个阶段中,设置不同的要求及方法策略,从而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自我倾诉;自我传播;自我表达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关键词:中考;历史教学 ;命题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08-0017-08  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历来重视对“点—线”的考查,因为“点—线”是历史解释的基本方法。在修订后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使用一轮之后的2019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更加突出了对“点—线”的考查。2019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的这一显著特征,一
最近,军事基地周围出现了一些陌生人。这些生面孔行动鬼鬼祟(suK)祟,让军方怀疑是一些间谍(diR)在附近活动。但这些家伙来无影、去无踪,军方难以掌握其动向。不得已,军方向邢探长求助,让他帮忙调查。邢探长二话没说,爽快地答應了。  雨水的指证  邢探长得到线人的情报:明天早上9点,间谍将出现在军事基地附近的公交站,和联络(luH)人接头。第二天早上,天空下起了小雨。根据情报,间谍会老早就到车站等候
1  首次见到那把斧头,它就给了我教训。那时,我年幼,不知什么原因爬上了老屋的阁楼。短暂地满眼漆黑过后,从土墙缝隙挤进来的天光,在我眼前扎出游弋的小光斑,那把碳钢斧跳进了我视线。它安静地竖立在老式的木工工具箱一角,斧柄杏黄油亮,斧面黝黑如墨,斧口清冷泛光。我伸出指尖摸去,手指一阵薄凉,而指尖在微微屈曲中竟划出血口。  气恼中,我拎出斧头,带下阁楼,扔在堂屋门槛前。响声惊动了祖母,她颠着小脚跑上前,
高估自己之人自我封神  却日日偷食人间烟火,且吃相过于贪婪  我不与其登山,恐其夸小丘为昆仑  我不与其渡沧海,身在波涛之间  怕他说太平洋就是他的浴盆  我不与其同席,担心他说这是最后的晚餐  命令我做背叛他的演员  我不与其出现在同一公共空间,他的演说  总是暴露从俗夫到圣徒的易容术  我希望我不与其死后同界  在那儿的审判席上见面,我有预感  我仍然是罪犯,他仍然是判官  我不妨处处避他,让
1  两人是相亲认识的,第一次见面时地点就选在东湖的老鼠尾。去老鼠尾需要走过一条细长的蜿蜒小道,小道延伸到东湖深处。步行的话要十来分钟。老鼠尾的名字大概与这小道有关系吧。或者与古时候的铸剑术有关?不知道,反正就叫老鼠尾。到了小道尽头——也就是老鼠尾,有个小亭子,叫先月亭。相亲的这两个人,男的周伯雄,女的苏亚娟。介绍人老谭选地点的时候说,“到老鼠尾去吧。”  你只要想想这地名就会觉得有意思,难道没意
摘 要:微课在现代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微课教学设计是微课开发与制作的前提。分析当前微课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优化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设计的一般流程,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改进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设计;完全平方公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05-0032-05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